《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与最佳视觉效果
课前思考:
1.谈谈你印象中的李安导演以及他的相关作品。
2.如何理解《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的技术设计?
3.你怎么认识“技术审美”?
4.请比较《阿凡达》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在技术制作与人文内涵上的异同。
一、影片概况
(一)基本信息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2011年美籍华裔导演李安(Ang Lee)执导的一部3D电影,由二十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制作发行,苏拉·沙玛(Suraj Sharma)、拉菲·斯波(Rafe Spall)、伊尔凡·可汗(Irrfan Khan)等主演。影片于2012年9月28日在第50届纽约电影节上作为开幕电影进行了全球首映,并在接下来的全球放映中获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与较好的观众口碑。
2013年,《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共斩获11项大奖,被提名26次。影片收获了第85届奥斯卡奖最佳导演、最佳摄影、最佳视觉效果、最佳配乐四项奖项,并获最佳影片提名,在美国金球奖上获得最佳电影类配乐,在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上收获了最佳视觉效果和最佳摄影等奖项。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改编自扬·马特尔(Yann Martel)于2001年发表的同名小说,这部小说不仅获得过曼布克奖(Man Booker Prize,是当代英语小说界的重要奖项,每年颁发一次,获奖者及其作品通常受到国际小说界的推崇与肯定),还在《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排行榜上停留长达1年多的时间。该片的制片人注意到这部小说之后,将改编原著的任务交给了曾经入围第77届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大奖的大卫·马戈(David Magee),并邀请作品形式多变、影像风格细腻的李安担任导演。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主要在印度与中国台湾两地取景拍摄。其中,派的童年时期基本在印度的朋迪榭里拍摄完成,制作团队在当地租借了一个20万平方英尺的场地,应剧情设定,场地内原先的植物园被布置成故事中的朋迪榭里动物园。而电影开篇出现的许多动物,如狐猴、犀牛、花豹与黑熊,则是在台北动物园中拍摄。另外,李安与他的制作团队将台中的水湳机场改建成功能齐全的电影摄影棚,该摄影棚内人工造浪的水池中拍摄了片中少年派海上漂流的场景。
(二)故事梗概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以一种嵌套式的故事叙事方式展开:一名正在寻找灵感的作家,无意间得知皮辛墨利多·帕帖尔(Piscine Molitor Patel)拥有一段不可思议的经历,便专程来到帕帖尔的家中,听他讲述这个故事。小时候的帕帖尔被大家称为派(Pi),他成长于朋迪榭里(Pondicherry)——一个曾经法属印度的小城。派的父亲经营着一家动物园,而母亲是一名植物学家。派从小在园中长大,与斑马、河马、火鸡等各种动物为伍。当他尝试着与一只被称为理查德·帕克(Richard Parker)的孟加拉虎交好之时,父亲勃然大怒,以羊入虎口这一血淋淋的教训让年幼的派明白:动物与人的想法不同,不可能成为人的玩伴。这次经历对派之后的人生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派17岁的那一年,印度的时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父母决定关闭动物园,举家移民以寻求更好的生活。他们收拾了所有家当,带着动物园的动物们,搭上了一条前往加拿大的日籍货船。当天晚上,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吞噬了货船,派的家人全部丧生,唯独派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他乘着救生艇在太平洋上漂流,遭遇了许多令人无法想象的挑战:突如其来掀翻小艇的暴风雨、缺水缺食物以及鲨鱼的攻击,而最大的挑战当属理查德·帕克这头猛虎对他的生命威胁。最终,他在与老虎的斗智斗勇中,坚持着生的希望,重返人类社会。
二、视效分析
(一)前沿技术的先锋探索
1.老虎拟象的CG制作

图5-8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CG制作的老虎形象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的孟加拉虎,在派的世界中是个人心念的化身,而在实际的电影制作中,却是一个由蓝色幕布所包裹的模型。电影中老虎90%的戏份都是CG画面,也即在影片的时空内外,“老虎”这一形象始终以“拟像”存在。在李安“刻画出老虎真实感”的严格要求下,制作团队将这只真假难辨的CG老虎成功塑造成了“最会表演的动物”(图5-8)。
为了更好地设计理查德·帕克的形象,特效团队收集了大量关于老虎的参考资料,甚至飞往法国的动物园选择了一只名为“国王”的老虎,作为理查德·帕克的实体模特。通过大量的数据搜集和实体模拟,老虎泛着光泽的皮毛、锋利的牙齿、灵动的眼神,在特效团队的手中一步步变得栩栩如生。相较于外在形象设计,对孟加拉虎的动作设计才是影片的制作难点。特效团队每制作一个老虎的镜头都会将其与大量的实拍资料整合、对比,找出最佳动作和表情,尤其是对具体动作的细节刻画,如老虎打哈欠时旋转的虎爪与下垂的下颚,四肢伸展时露出的粉色爪子和黑色皮毛,还有人类闯入老虎地盘时,它身体形状的细微改变等,都被纳入设计老虎动作的考虑因素。特效团队还会在既定方案之外,额外设计一些类似于抽搐、打战的动作,以确保影片中的老虎具有真实的动物特性。
在孟加拉虎的制作中,特效团队被分为两组。基础动画组按照既定的场面调度,以帧为单位为其制作骨骼肌肉动画。技术动画组则根据故事的推进为老虎制作符合情节发展的画面形象。如孟加拉虎跳进大海的情节段落,便是真实还原的难点,特效组需要用复杂的数据去模拟老虎被打湿的皮毛与变化的神情。为此,特效团队建立了专门的肌肉系统和皮毛系统,以最大限度地还原复刻这只老虎。在皮毛系统中,一层紧贴着肌肉随肌肉拉扯来回移动,另一层挂在表面,随老虎的各种动作扭转、合拢或滑动。
作为依靠技术得以实现的画面形象,孟加拉虎带给观众的强烈冲击,不仅仅在于3D技术加持下的视觉真实,更在于影片中,它从开始躲在油布下方捍卫自己的领地,到逐步被少年派驯服,二者建立起亦敌亦友的情感关系。可以说,电影特效为少年派和理查德·帕克的故事提供了关键的技术支持,推进了故事的艺术表达。
2. 3D技术的场景奇观
除了对老虎这一角色形象的成功塑造,影片中诸多场景呈现也达到了几乎以假乱真的效果。这离不开对3D技术的运用,它利用人类两眼间距造成的双视角这一生理特点,借助“偏光原理”制造出立体效果。“3D是一种新的电影语言”,在李安拍摄这部电影之初,他曾觉得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为了突破这一困境,他思考在视觉上加入另一维度进行尝试,最终将CG特效与3D技术结合,为观众带来一种沉浸式的审美体验,使观看者借由视觉幻象进入作者所要讲述的故事之中。
首先是海洋环境的场景模拟。摄制团队为片中的海上场景专门设计并搭建了一个摄影棚,棚中有一个长75米、宽30米、深3米的大水池并配有先进的造浪设备。水池所制造的巨浪能达6英尺(1.83米)高,并持续10秒。由于水槽不同于真正的大海,所以在前期摄制的基础上,后期画面中还需控制浪型和起伏。除此之外,为了模拟海面上不同的光线效果,摄影师克劳迪奥·米兰达(Claudio Miranda)和团队成员们用不同的柔光纱和挡光布悬挂在室外水池的上方,制成天幕,以此控制摄影棚的进光量和光线质感。在3D技术的佐助下,深邃的海面似乎向着画面的最深处无尽延伸,月光下掀起的白浪仿佛向着观众扑面而来。

图5-9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老虎与飞鱼
再次是千万条飞鱼的群集制作。影片中砸到派身上的飞鱼是橡胶制作的模型鱼,工作人员拿着这些模型鱼往演员的身上扔,而其他从派身边掠过的鱼群,则是用特效制作而成的。为了呈现几万条飞鱼朝着救生船飞来,撞向少年派和理查德·帕克的场景(图5-9),动画师以每秒120帧的速率运行群集程序,在整个画面中得到鱼群行动轨迹的样本采集。在整体行动轨迹完成后,再做一些补充性的微调,确保鱼群和滚动的波浪之间有所互动,使得鱼群既可以在波浪上飞,也可以蹿进水里,甚至似乎向着观众袭来。
影片中,这些用场景奇观服务于李安所建构的叙事奇观,以人与老虎在一叶扁舟上共处的惊险奇遇,呼应了电影主题层面关于人性、兽性以及信仰的思考。
(二)“技”与“艺”的平衡把握
1.前沿技术的主动探索
在电影上映之后,李安说:“我希望影片能像原作小说一样独一无二,那意味着我要为影片创造一个前所未有的维度。具有挑战性刺激的部分,你可以去制定规则或发现规则。这一点会让这条路走得值得。”李安用电影的表现形式,将一部原本被认为“最不可能影像化”的小说搬上银幕,并最终获得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最佳摄影等多项大奖,可见其技术运用之纯熟。
事实上,《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对于3D 技术的运用,代表了自《阿凡达》对3D初探之后,融艺术于技术的进一步尝试,通过表现浓重的宗教色彩和意识,弥散在3D技术的人文表达也又迈进了一步。该片无论从李安对技术使用的成熟度,还是对技术作用于电影的美学思考,均得到了质的飞跃。《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意义还在于李安成功地将对技术的应用拓展到了更广阔的领域,打破了以往技术尝试多只用于科幻片、动作片的固有惯例,将特效制作从服务于视觉奇观的功能中解放出来,它延伸了影片的时空视野,使观众在情感上更深地融入故事情节。
2.“真实”隐喻的技术传达
在电影中,虽然理查德·帕克这只孟加拉虎形象是在真实拍摄基础上,结合模型摄制,以大量的数字技术模拟而成的,但它给人的视觉感受就是真实的。就电影本身来看,这只通过数字技术生成的老虎已然成了一种关于“真实”的隐喻。对于观众而言,它是数字技术模拟的拟像,而这正如在影片中,老虎理查德·帕克以派心中的幻象出现,使其达成了神性、人性与兽性的融汇,自我、本我与超我之间的和解。可以说,CG技术是李安实现艺术内涵与伦理反思的手段。
随着空镜的缓缓推进,少年派在夜晚用手电筒照射出整个无边星河,在3D效果的辅助下,浩瀚的星空显得神秘莫测。派与老虎漂泊在海上,海面的鱼游过倒映在水中的老虎眼睛里,3D 视效逐渐增强,将观众带到了另一个时空中。这种代入感远比 2D 的效果更加直观和震撼。海洋的神秘感骤增,虚与实的转换更为难辨。白天,各种生命的对抗在物竞天择的自然法则里激烈上演;夜晚,浩瀚的海面宛如一面镜子,鲸鱼跃出水面,跳过救生船,在夜空中划过一道绚丽的身影,而派的心就如同这虚拟的意境般安宁(图5-10)。这些依靠3D和CG技术制造出来的虚拟场景,都具有了参与影片叙事建构的真实隐喻意义。

图5-10 鲸鱼跃出水面
三、台词赏析
(01:46′53″-01:47′03″)
Pi:All of life is an act of letting go,but what hurts the most is not taking a moment to say goodbye.
派:人生也许就是不断地放下,然而令人痛心的是,我都没能好好地与他们道别。
(00:21′22″-00:21′29″)
Pi:“Faith is a house with many rooms.”
Writer:“But no room for doubt?”
Pi:“Oh plenty! On every floor.”
派:“信仰就像一座房屋,可以有很多楼层、很多房间。”
作家:“那有怀疑的空间吗?”
派:“当然,怀疑在每一层都占了几间。”
(00:24′23″-00:24′27″)
Pi:When you look into his eyes,you are seeing your own emotions reflected back at you.
派:当你凝望它的眼睛,你看到的只是反射回来的你自己的倒影。
(00:21′29″-00:21′32″)
Pi:Doubt is useful,it keeps Faith a living thing.
派:怀疑作用巨大,它使信仰永葆活力。
课后思考:
1.请欣赏电影《刺杀小说家》(2021),了解背后的特效制作技术。
2.当下,中国电影工业正在着力构架起一套围绕内容生产的标准化电影工业体系,请你从电影特效制作的角度,分析标准化电影工业的必要性。
参考文献:
[1]麦茨,于昌民.特效与电影[J].电影艺术,2016(4).
[2]王翔宇.技术与文化:中国数字化电影特效创意产业体系的构建[J].当代电影,2009(12).
[3]布朗.电影摄影技巧[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9.
[4]汤普森,波德维尔.世界电影史[M].陈旭光,何一薇,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5]周星.影视艺术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1] 熊猫IPTV.解读好莱坞的那些把戏[EB/OL].(2018-01-29)[2022-03-01].https://m.sohu.com/a/219714641_100019176/.
[2] 《阿凡达》曾经的辉煌[EB/OL].(2017-04-23)[2022-03-15].https://www.sohu.com/a/135902189_163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