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乐之城》中的“最佳”摄影

第二节 《爱乐之城》中的“最佳”摄影

课前思考:

1.请阐述你对《爱乐之城》摄影风格的认识。

2.影片中的哪一段落让你印象深刻,这一段采用了什么样的摄影技法?

3.影片采用大量运动摄影的用意何在?

4.你是否喜欢影片中的色彩搭配?

一、影片概况

(一)基本信息

《爱乐之城》是一部由达米恩·查泽雷(Damien Chazelle)导演,由瑞恩·高斯林(Ryan Gosling)和艾玛·斯通(Emma Stone)主演的音乐、剧情电影。影片于2016年12月16日在北美上映,主要讲述的是一位爵士钢琴演奏家和一名好莱坞女演员之间的爱情故事。

《爱乐之城》上映之后,先后提名了第8届奥斯卡金像奖、第73届威尼斯电影节、第74届金球奖、第70届英国电影学院奖、第41届日本电影学院奖、第43届法国凯撒电影奖、第41届多伦多国际电影节等诸多奖项,并最终在第89届奥斯卡金像奖中成功斩获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最佳摄影、最佳艺术指导、最佳原创配乐、最佳原创歌曲六项大奖。

导演达米恩·查泽雷毕业于哈佛大学,是美国知名电影导演、编剧、制片人。《爱乐之城》是他在音乐类型电影中的深耕作品。达米恩·查泽雷受其父母和乐队经历的影响,导演的前三部作品《公园长凳上的盖伊和艾德琳》(Guy and Madeline on a Park Bench,2009)、《夺命钢琴》(Grand Piano,2013)、《爆裂鼓手》(Whiplash,2014)均与爵士乐有关。出入好莱坞,达米恩·查泽雷从编剧做起,沉寂了六年,直到2014年编导《爆裂鼓手》获得成功,并由此最终得到拍摄《爱乐之城》的机会。

莱纳斯·桑德格伦(Linus Sandgren)以担任大卫·O.拉塞尔(David·O. Russel)电影《美国骗局》(American Hustle,2013)和《奋斗的乔伊》(Joy,2015)的电影摄影师而广为人知。在《爱乐之城》中,他担任摄影指导一职,负责把握整部影片的电影摄影风格,从器材选择到与其他部门的通力合作,对影片最终的呈现效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凭借《爱乐之城》,莱纳斯·桑德格伦获得了第8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摄影、第70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摄影、第20届好莱坞电影奖年度摄影奖、第29届芝加哥影评人协会奖最佳摄影、第20届美国在线影评人协会奖最佳摄影五项奖项,这也从一个侧面体现出了影片在摄影方面的优秀水准。

(二)故事梗概

米娅是一名好莱坞片场咖啡店的员工,志向是成为一名女演员,她经常翘班去参加试镜选拔,但结果都令她失望。塞巴斯蒂安是一名爵士乐钢琴家,对音乐有极高的艺术追求,想要开一家爵士乐俱乐部,但他喜爱的音乐并不受普通听众欢迎。在洛杉矶这座梦幻的城市中,两人相遇并坠入爱河,他们相互慰藉帮扶,追求各自的艺术理想。爱情在两人之间迅速升温,但生活却并非如此简单。为了生存,塞巴斯蒂安加入了一支流行爵士乐队,这与他本人的音乐追求并不相符。在艺术与商业、生活与生存、梦想与现实的矛盾对立中,这对爱侣的感情经历着考验。最终,在面对变化的生活和难明的未来,两人选择分开。多年之后,已经结婚的米娅,偶然间走进一家有着熟悉标志的音乐俱乐部,塞巴斯蒂安在台上纵情地演奏着他热爱的爵士乐。表演结束,他们在人群中看到彼此,遗憾与祝福交织,表达两人仍未放弃梦想。

二、“最佳”摄影

(一)摄影与技术

在当代电影工业中,艺术与技术相互贯彻、相互影响最紧密的结合点,便是摄影。一方面,摄影的目的是拍摄符合艺术标准的镜头,服务于电影的艺术性表达;另一方面,摄影艺术需要借助摄影器材才得以实现,摄影技术的发展往往对摄影表达能力有着关键作用。因此,要探讨《爱乐之城》中的“最佳”摄影,应当先从摄影与技术开始。

1.拍摄制式

导演达米恩·查泽雷对《爱乐之城》的创作构思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致敬好莱坞历史中的老歌舞片、传统音乐录制技术和经典电影摄制工艺。因此,首先他和摄影指导将电影画幅确定为2.55∶1的福克斯宽银幕(CinemaScope)格式。这种画幅制式是旧时代好莱坞影片常用的经典画幅,20世纪50年代拍摄的《一个明星的诞生》(A Star is Born,2018)采用的就是这种画幅,很好地体现了时代感。其次,《爱乐之城》是一部音乐类型为主的影片,在录制影片中的配乐、歌曲时,导演也强调使用乐器创作、编曲、录制,而不是使用现代的电子合成器。最后,为了捕捉、还原拍摄现场丰富的色彩,出于对较为梦幻的视觉风格的需求,整部影片的拍摄全部使用胶片。因为数字摄影机捕捉细节的能力过强,难以将影片处理成朦胧的梦幻效果,而胶片这一影像介质本身就具备这方面的优势。

在决定把胶片作为存储介质之后,剧组进一步选择了潘纳维申(Panavision)的胶片摄影机和变形镜头。据摄影指导介绍,全片除了有一场戏使用16mm进行拍摄以外,其余基本使用的是35mm胶片。另外,主创们还请潘纳维申制作了两种特殊胶片,一种是40mm的胶片,用于突破画幅限制,进行近距离拍摄;另一种是4.60mm的胶片,拍摄了电影结尾处的家庭录像镜头,即米娅和塞巴斯蒂安在一起生活的“幻想”片段。4.60mm的“小底”更具备手持小型摄影机的质感,符合这一段落家庭录像的定位。

2.辅助设备

《爱乐之城》在摄影上令人印象深刻的一点是其对运动摄影镜头的使用,运动摄影在影片的拍摄制作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运动摄影辅助设备是现代电影工业中的重要器材。影片中,观众可以明确地从长镜头中感受到稳定、精确、机动的运动摄影的魅力,这些都得益于现代摄影辅助设备对画面创作的重要拓展。

在电影的拍摄现场,充满了各种高低轨道以及升降台,摄影机能够在其间自由、多维度地进行运动,串联起前后景之间的丰富空间。在影片0:31′31″-0:38′24″的段落中,男女主角离开派对,两人第一次共舞,摄影团队曾给升降机做了27个关键点标记,给演员们的行动路线也做了标记。精准的镜头调度与演员调度设计,使得片中的长镜头毫无设计痕迹而自然流畅。

(二)摄影与歌舞

导演的艺术创想最初是抽象的,经过美术、服装、道具等现场职能部门的努力具像化,再借由摄影外化为观众可以直接感知的电影画面。片中的音乐和舞蹈对人物形象、情节发展、主题表达都有重要的叙事意义。因此,摄影所采用的摄影技法值得深入分析。

1.摄影中的动与静

歌舞片并非纯粹的歌舞展示,歌舞作为影片的有机构成部分,与影片的非歌舞段落具有不同的叙事风格,承担着不同的叙事任务,因此也采用不同的视听风格进行展现。这其中,最明显的便是动与静的区别。

影片(0:0′0″-0:06′04″)的长镜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进行理解:第一部分(前5分钟)是堵车时人们在音乐的感染下纷纷起舞的群像,一名黄裙女子在车内随着音乐摇摆哼唱,随即打开车门在车流中间跳起舞来,她的舞蹈也感染了周围车内的人们,跳着弗拉明戈舞(Flamenco Dance:当今世界最富感染力的流行舞种,是吉卜赛文化和西班牙的安达卢西亚民间文化的结合。)的红裙女子、跳着街舞的年轻男子、厢式货车里热情四溢的乐队、滑板少年等各式各样的人加入其中。音乐进入高潮,人们站在车顶上跳起整齐的舞蹈,最后伴着音乐尾声的节奏点,大家钻回车里,关上车门,第一部分到此结束。

这一部分的拍摄,摄影机先从缓慢的平行移动开始,途径不同车辆的车窗,表现不同车内的人们听着不同音乐的情景;接着,平行移动结束,摄影机缓缓靠近黄裙女子所在的车辆,开头Another Day of Sun渐渐响起,摄影机随着黄裙女子的行进和暂停移动。沿着两排车辆中的过道,摄影机持续后退,陆续有新的人物进入画面……随着音乐节奏的加快,摄影机的运动方式也愈发多元,加入了绕、仰、跟等多维度的运动,将音乐愈发热烈地渲染出来。厢式卡车内乐队出现,气氛达到高潮,人们聚在镜头前又唱又跳。当音乐进入尾声,摄影机运动放缓,慢慢升向天空,俯拍高架路上的全景。音乐结束,人们回到车内,堵车的喇叭声又一次响起,摄影机也保持着空中俯拍的位置不变,一直保持到片头文字消失才开始第二部分的运动。这一段画面动感十足,使用了非常具有活力和灵性的运动摄影,与开头热情洋溢的音乐配合度极高(图10-17)。

图10-17 运动镜头拍摄的多人合唱

第二部分(后1分钟)是这一长镜头的落幅部分,主要的叙事功能在于使男女主角顺利出场。摄像机一边下降一边俯拍,缓慢地向男主角所在的车辆靠近,先通过后视镜的反射拍摄了男主的脸,又将镜头对准男主正在摆弄的车载收音机,随后又从车内拉出,沿着公路平移向前,拍摄到女主角坐在车内的侧脸,至此摄影机便不再移动,安静地拍摄了女主在车内练习台词的场景(图10-18)。第二部分的镜头运动相当克制,摄影机的运动速度也较为缓慢。音乐结束,男女主角出场,简单且缓慢的镜头运动使观众可以更多地关注男女主角的细节,建立对两位主人公的第一印象。

图10-18 作为演员的米娅,抓紧堵车的间隙背诵台词

根据以上对一个长镜头内部两个部分的分析,不难看出动与静的区别处理在摄影中的不同效用。尤其是在分析歌舞片的语境中,明确动静各异的视听风格,可以区分歌舞片中承担着不同叙事任务的段落,更清楚明了地理解作者用意,充分感受影片魅力。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歌舞段落和极具动感的长镜头并非充分必要关系,在《爱乐之城》中也有音乐与缓慢镜头相结合的例证。

在影片(0:46′54″-0:48′09″),男主角在与女主约会之后,一个人来到海边码头,清冷的钢琴声响起,他哼唱起City of Stars,在码头上踱步,心中既有出入爱河的雀跃欢快,又有对未来不明了的彷徨之情,情深之时,他与路人起舞,最后默默离去(图10-19)。摄影机跟随塞巴斯蒂安走上码头,随着他望向远方的视线缓慢向右边横摇,接着改为从正面跟拍主角前进,又随着主角路线的变化,将两名路人框入画内,最后在缓缓后退中拍摄了主角走出画面。这一段落的镜头运动相当简单,仅有水平维度的缓慢运动。究其原因,摄影风格的选择还是要为影片主题服务。当影片需要欢乐、充满感染力的片头,摄影的风格也显得欢快、灵动;当影片需要走进主角内心,摄影便要和音乐配合,以舒缓、平和的镜头语言与观众交流。

图10-19 塞巴斯蒂安在桥边哼唱着歌曲,缓缓起舞

2.摄影中的明与暗

画面中灯光的明暗、明暗分界线的位置、被灯光照亮的位置、灯光的颜色,配合电影场景中原有的色彩,组成了观众对某一个电影画面的最初视觉感受。在丰富繁杂的色相、明度、饱和度中,明与暗是最易使观众察觉的元素。

《爱乐之城》常常运用灯光的剧烈变化影响画面中被灯光照亮的部分,来达到一种“从现实世界进入内心感受”的效果,影片(0:17′10″-0:17′47″)和(0:21′20″-0:26′22″)两个段落都运用了这种手法。

女主角米娅在派对结束之后发现车被拖走,心情十分沮丧,在街上漫步的她被一间灯光特殊的餐厅吸引了,她走近餐厅,迅速被正在弹奏的钢琴曲吸引了。餐厅内景使用了很多暖色的装饰灯光,烘托出了温暖惬意的用餐氛围,随着女主角被音乐声吸引,逐渐陶醉其中,四周的环境灯光以较快的速度熄灭,仅留下打亮女主角一人的灯光不变。此时镜头缓缓推向女主面部,配合女主角陶醉的表情和仿佛四周空无一物的灯光环境,观众好像跟着镜头进入了女主角的内心情感世界,与她一起沉浸在动人的钢琴声中。

图10-20 借助顶光突出男主角的演奏

在同一个场景中对男主角塞巴斯蒂安的刻画,也采用了相同的手段。男主角在弹奏时,起初只弹奏了老板喜欢的音乐,但弹着弹着,他曲风一转,演奏起了他最爱的爵士钢琴曲,渐渐痴迷其中,进入了一种忘我的境地。此时,场景内的灯光全部熄灭,一道聚光从画面左上方直射向男主角,打亮了他的侧面轮廓,仿佛男主角此时正置身于只有他一人的舞台中央,表现出男主角此时摈弃外物、沉醉内心的状态。摄影机也向男主推进,表现他专注的面部深情,又拍摄他演奏钢琴时手部在琴键上的飞舞,在这种特定的光线环境下,表现出男主角对爵士乐强烈的热爱(图10-20)。钢琴曲结束,随着镜头后退,周围的灯光又一次亮起,男主角也从专心演奏钢琴的状态中回到了现实。这两段刻画男女主角面对同一首乐曲时相同反应的段落,利用灯光塑造人物形象,使电影的叙事在现实和内心中穿梭,高效地表现出了男女主角志趣相投的特点,为后面两位的感情进一步发展做了铺垫。

摄影中的明与暗,和画面当中纷繁复杂的色彩密不可分。在《爱乐之城》“冬—春—夏—秋—冬”的季节叙事中,不同段落呈现出不同的色彩风格。春天阳光明媚,人们的衣着色彩鲜亮;夏天的饱和度更高,日光也更加明亮(图10-21);秋天色彩单调,饱和度降低,显得萧条;冬天则以冷色为主,烘托故事情节所需的疏离氛围。

图10-21 灯光、服饰更为鲜艳,塑造活泼氛围(另见彩图48)

图10-22 灯光、服饰更为冷暗,配合回忆情绪(另见彩图49)

影片(1:47′48″-1:51′44″)讲述了婚后的米娅走近塞巴斯蒂安的俱乐部,在音乐声中回忆着与塞巴斯蒂安的往昔,并幻想着二人的婚姻生活(图10-22)。此时俱乐部场景的灯光布置,以大量的蓝紫色灯光作为主色,以暖色的小灯作为屋顶和座位间的色彩点缀。当男主角的钢琴声响起,女主角进入回忆之中,影片又采用了上文论述过的打光手法。不同的是,在这一场景中,蓝紫色组成的冷色色调与回忆中的暖色场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影片末尾,男女主角分别之际,男主角的脸被暖色的光照亮,而女主角的面部则全部是蓝光线,从色彩的角度隐喻了两人的疏离。

(三)摄影与其他

在现代电影生产流程中,部门合作的工作方式,已经成为影视工业的基石。与摄影同一时段参与影片工作的,还有导演、灯光、美术、服装等多个部门。一部优秀电影的诞生,需要的是以编剧的剧作和导演的艺术设想为基础,摄影、服装、灯光、美术设计等部门的通力合作。

在影片中,男主角和女主角在一场派对中相遇。傍晚时分,两人离开派对,在街灯下和着音乐跳了一曲动人的双人舞。在这场戏中,女演员艾玛·斯通身着亮黄色的连衣裙,在洛杉矶绝美的夜景之中翩翩起舞。这动人的镜头,便是由摄影指导莱纳斯·桑德格伦、美术设计大卫·威斯克、服装设计玛丽共同决定的结果。决定服装的颜色材质、测试服装在镜头下的实际效果,每一个镜头都充满了摄影、美术以及服装之间的细节配合。

除此之外,摄影与灯光的配合,在多部门合作的工作方式中,显得尤为重要。基于影片浪漫、富于情感的基调,摄影需要借助灯光,才能营造出梦幻浪漫的镜头。影片中充满了高饱和度的亮色,为了与影片的整体氛围更加和谐,灯光部门改造了一些街灯,将其从原本的暖橙色,改造为更加清冷的蓝绿色(图10-23),再与摄影协商讨论,最终呈现出观众看到的完美镜头。

图10-23 配合故事整体氛围,调整后的冷暖颜色搭配(另见彩图50)

三、台词赏析

(00:20′15″-00:20′27″)

Sebastian:The thing is you're acting like life's got me on the ropes. I want to be on the ropes. Okay?I'm just- I'm letting life hit me until it gets tired. And then I'm gonna hit back. It's a classic“Rope-a-dope”.

塞巴斯蒂安:主要的问题是,你觉得生活快把我打倒了。可我喜欢这种岌岌可危、命悬一线的感觉。好吗?我要让生活狠狠地打击我,直到它退缩了,我就会开始反击。这是经典的伺机反击。

(0:39′51″-0:40′03″)

Mia:That's the window that Humphrey Bogart and Ingrid Bergman looked out of in Casablanca.

米娅:亨弗莱·鲍嘉和英格丽·褒曼在《卡萨布兰卡》里,就是通过这扇窗户向下看的。

(0:40′19″-0:40′34″)

Sebastian:I get coffee 5 miles out of the way just so I can be near a jazz club,the Van Beek. All the big swing bands used to play there. Cout Basie,Chick Webb.Anyway,it's a samba-tapas place now. So the joke's on history?I don't know. That's L.A..They worship everything and they value nothing.

塞巴斯蒂安:为了离爵士俱乐部近一点,我跑到五英里外的地方买咖啡,贝克先锋俱乐部。许多大牌的摇滚乐团在这里演出过,如考特·贝茜、奇克·韦伯。但现在它变成了一个桑巴西班牙餐馆。这大概就是被抛弃的历史吧?我不知道,洛杉矶就是这样,他们索取一切,却漠视一切。

(0:44′06″-0:45′40″)

Sebastian:I just think that when people say that,you know,hate jazz... they just don't have context. They don't know where it comes from. You know?Jazz was born in a little flophouse in New Orleans and just because people were crammed in there. They spoke five different languages. They couldn't talk to each other. The only way that they could communicate was with jazz.

塞巴斯蒂安:我觉得当人们说不喜欢爵士乐的时候,他们只是听不懂。他们不知道它的缘起。爵士诞生在新奥尔良的一间低级住所,各地的人挤在一起,说着不同的语言。他们的交流不靠语言,靠的是爵士乐。

Sebastian:You have to see it,you have to see what's at stake. I mean,look at these fellas. Look at the saxophonist right now. He just hijacked the song. He's on his own trail. Everyone of these guys are composing,rearranging,they're writing and they're playing the melody. And now look,the trumpet player. He's got his own idea. It's conflict and it's compromise,and it's new every time. It's brand new every night. It's very,very exciting. And it's dying. And the world says“Let it die,it had his time.” Well,not on my watch.

塞巴斯蒂安:你一定要看,要看看这些岌岌可危的东西。看看这些人。看那个吹萨克斯的乐手,他完全掌控了这首歌,加入了自己的想法。每个演奏的人都在作曲、重新改编、演奏新的旋律。看这个小号手,他有新的思路。演奏就是冲突和妥协的过程,每一次都是新的,每一晚都是新的。这令人振奋,但它正在消亡。人们说,让它消失吧,它的黄金时代过去了。但我不会眼睁睁地看着它发生。

课后思考:

1.请欣赏1996年陈可辛导演的剧情片《甜蜜蜜》,并从摄影与其他电影要素配合的角度分析该电影。

2.《地球最后的夜晚》是2018年毕赣执导的一部电影,它因沉浸式的一镜到底,搭配精心的构图色彩和场景细节而深受影迷喜爱。请结合这部影片中的摄影风格,来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文献

[1]布朗.电影摄影:理论与实践[M].丁亚琼,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2015:66.

[2]斯硕.变形宽银幕电影摄影的应用演变解析[J].剧影月报,2021(02).

[3]陈军,韩天枢.变形镜头在数字电影摄影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电影技术,2018(12).

[4]刘玉馨.歌舞电影《爱乐之城》的视听元素分析与应用[J].戏剧之家,2020(24).

[5]李晨露.长镜头叙事在《爱乐之城》中的应用[J].牡丹,2019(11).

[6]王钧.《爱乐之城》:爱、梦想与现实的解构与融合[J].电影文学,2019(01).


[1] 布朗.电影摄影:理论与实践[M].丁亚琼,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5:66.

[2] 电影传送门.电影摄影的构图法则:《冷战》[EB/OL].(2021-03-22)[2022-01-20].https://share.api.weibo.cn/share/248429429.html?weibo_id=4617340665463186.

[3] 电影传送门.电影摄影的构图法则:《冷战》[EB/OL].(2021-03-22)[2022-01-20].https://share.api.weibo.cn/share/248429429.html?weibo_id=4617340665463186.

[4] 电影传送门.电影摄影的构图法则:《冷战》[EB/OL].(2021-03-22)[2022-01-20].https://share.api.weibo.cn/share/248429429.html?weibo_id=4617340665463186.

[5] 电影传送门.电影摄影的构图法则:《冷战》[EB/OL].(2021-03-22)[2022-01-20].https://share.api.weibo.cn/share/248429429.html?weibo_id=4617340665463186.

[6] 《小城之春》摄影:李生伟。

[7] 《第一次的离别》摄影:李勇。

[8] 《春风沉醉的夜晚》摄影:曾剑。

[9] 《观音山》摄影:曾剑。

[10] 《郊游》摄影:廖本榕、吕庆鑫、宋文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