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妇人》中的视觉盛宴

第二节 《小妇人》中的视觉盛宴

课前思考:

1.影片中的哪些服装引起了你的注意?

2.女主角乔的服装和其他姐妹的服装有什么明显的区别?

3.服装在本片的叙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4.请结合设计师杰奎琳·杜兰设计的其他电影服装,试探讨其个人设计特色。

一、影片概况

(一)基本信息

《小妇人》(Little Women)是由格蕾塔·葛韦格(Greta Gerwig)兼任编剧和导演的影片,由西尔莎·罗南、艾玛·沃森、劳拉·邓恩(Laura Dern)、蒂莫西·柴勒梅德(TimothéChalamet)等人联袂主演,片长135分钟,于2019年12月25日在美国上映,2020年8月25日在我国国内上映。2020年,《小妇人》获得第92届奥斯卡最佳服装设计奖,并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改编剧本、最佳原创配乐五项提名。同时,影片还获得了金球奖、英国电影学院奖、美国编剧工会奖、美国制片人工会奖、纽约影评人协会奖、美国评论家选择电影奖、美国电影学会奖、美国国家影评人协会奖等多项提名。

导演格蕾塔·葛韦格毕业于纽约伯德学院,集演员、编剧、导演多重身份于一身。2010年,葛韦格由于参演《格林伯格》(Greenberg,2010)而知名度大涨,后又参演由伍迪·艾伦(Woody Allen)执导的《爱在罗马》(To Rome with Love,2012),获得了更多影迷的赏识。葛韦格兼任编剧和导演完成的第一部电影是《伯德小姐》(Lady Bird,2017),作为她的导演处女作,《伯德小姐》口碑票房双丰收,获得了第75届金球奖最佳音乐/喜剧奖、多伦多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导演奖,以及第9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等多项提名。从葛韦格参演以及执导的多部影片可以看出,葛韦格是一个非常关注女性且创造力非凡的文艺工作者。

服装设计师杰奎琳·杜兰(Jacqueline Durran)是一位在电影界屡获重要奖项的知名设计师,由她主导服装设计的影视剧共计22部,其中《安娜·卡列尼娜》获得第85届奥斯卡最佳服装设计奖、第66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服装设计奖和第39届土星奖最佳服装设计奖;《小妇人》获得第92届奥斯卡最佳服装设计奖、第73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服装设计奖;《傲慢与偏见》(Pride & Prejudice,2005)、《赎罪》、《透纳先生》(Mr. Turner,2014)、《美女与野兽》、《至暗时刻》(Darkest Hour,2017)均获得奥斯卡最佳服装设计奖提名。杰奎琳设计电影服装时擅长打破常规,从剧本中摄取特定时代审美元素的同时加入现代时尚标准,这样既可以还原时代特色,又可以巧妙地向观众传达现代服装的审美态度。杰奎琳说:“我的服装设计并没有百分百遵照原著,对于这一点我没有不安,因为电影和小说本来就是不一样的。”这体现出杰奎琳作为一位杰出的现代服装设计师,在遵循时代审美的同时,始终以将电影艺术与服装设计紧密结合为圭臬的工作态度。

(二)故事梗概

电影中的故事发生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马奇先生一家是新英格兰地区一个普通的中产阶级家庭。由于马奇先生常年随军出征,所以家里只有他的妻子、四个女儿和一个老用人。她们的生活平淡甚至贫穷,但她们过得很幸福。妻子马奇太太是一个善良淳朴的人,总是帮助他人。四个女儿性格迥异,大女儿梅格温婉贤淑,有长女之风;二女儿乔聪明独立,热衷写作读书;三女儿贝丝内向天真,擅长弹琴;小女儿艾米典雅淑女,喜爱艺术。

马奇家的邻居是一位家境富裕的老先生,老先生只有一个孙子劳利常伴身侧。不久,劳利和乔情投意合,成了非常好的朋友。然而一封电报带来了不幸的消息:马奇先生受伤住院。马奇太太需要立即赶往华盛顿,为了凑足路费,乔卖掉了自己的长发。母亲走后,贝丝为了补贴家用,在看护病孩时不小心染上了猩红热,姐妹们彻夜照顾贝丝,终于使她转危为安。不久,马奇先生也痊愈,回到了家中。笼罩家中的阴霾终于一扫而空,更令人开心的是,梅格和劳利的家庭教师约翰两情相悦,决定结婚。在婚礼上,劳利趁机向乔深情地表白了心意。然而乔一心认为她是不会结婚的,她只想和家人好好生活在一起,好好写作。劳利被拒绝后,伤心地远赴欧洲旅行,却偶遇了在法国尼斯学习绘画的艾米,两人渐渐相知相爱。另一边,乔远赴纽约做了一位家庭教师,并结识了教授巴尔先生。然而家中传来了贝丝病重的噩耗,乔只得匆匆赶往家中,劳利和艾米也回到了康科德。但是,可怜的贝丝还是病逝了。

乔怀着巨大的悲痛,将她们的故事写成了一本小说。她们将姑妈留下的大房子改建成一座学校,教授孩子们读书、绘画。某一天,巴尔先生来到了乔的家中向她告别,乔突然意识到自己深爱着他。巴尔先生即将离开,乔在姐妹们的帮助下乘马车赶到了车站,与巴尔先生拥吻在黑暗的雨夜里……

二、视觉盛宴

在《小妇人》中,维多利亚时期的古典服饰风格显得格外出彩,比如蕾丝、褶皱、大裙摆等元素的运用,同时在影片中又富有极具创造性的改变。在开始这部电影的服装设计之初,设计师杰奎琳曾研究了许多年代精确的绘画和当时的照片,以获得对那个时代的感觉和认同,然后再结合每位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生活环境,同时配合电影剧情的需要,对原有的服饰类型进行现代化的再设计、再创造,从而很好地建立起与现代观众之间的情感联系。

(一)服装与人物

1.四位女性的服装与其性格

杰奎琳说,“一切都源于性格。”在杰奎琳的服装设计中,每一位女孩都有属于自己的调色板,但又没有完全拘泥于程式化的标准和规则,每一个独立的造型亦象征着一种宣言。四姐妹(图9-11)虽然出生于因战争而拮据的环境中,但是在一个充满爱的家庭中,她们仍然凭借自身的爱与信念,成长为勇敢善良、各具特色、拥抱自身的美丽女性。

图9-11 温柔大方的梅格;“假小子”乔;天真烂漫的贝丝;时髦优雅的艾米(另见彩图41)

大女儿梅格是一位传统的贤妻良母,她嫁给了清贫的约翰先生,相夫教子。在电影中,梅格的衣服主要以绿色和淡紫色为主,这两种柔和的低饱和度色调体现了她温婉体贴的性格。为了体现梅格是四位女性中最具温婉、成熟的特质,设计师杰奎琳参考了大量前拉斐尔派的作品,在她的衣服上增添了大片的植物刺绣、细腻的碎花等装饰,以凸显梅格的浪漫和优雅。梅格的形象是中产阶级家庭的普通妇女,性格中有一丝虚荣心,所以她会借穿朋友的礼服参加舞会,甚至暂时更改了自己的名字。在这场舞会上,梅格身穿一袭浅粉色拖地长裙,层层叠叠的蕾丝体现了一个少女向往上流社会的美好幻想。但刹那的虚荣心作祟并不能掩盖她的善良与真诚,所以梅格会放弃购买用来制作裙子的昂贵布匹,而选择给心爱的约翰先生制作冬装。

女主角乔的服装最具中性化特色。杰奎琳说,“二姐乔是作家,假小子,最不墨守成规,所以她的服装不包括紧身胸衣,这给了她行动的自由。”乔的服装以红色和靛蓝色为主,她拥有一个作家梦,擅于打破成规,热情而又不拘小节,这两种颇具重量感的暗系色调刻画了她作为一位新时代女性自由独立的形象。乔的每一套服装几乎都带有19世纪男性服装的影子,背心、方领衬衫、皮靴、领结、灯芯绒马甲等,这些偏男性化的服装与传统的淑女服饰显得格格不入,突出了她时时刻刻都想跳出性别和生活框架的洒脱与倔强,渴望拥有男性般的自由。影片中有一个颇具特殊含义的场景,乔身穿深红色格纹马甲和宽松黑色格子半身裙,头戴黑色贝雷帽,脖颈上挂着一条红色领结,她单膝跪地向劳利举起了戒指。西方求婚的典型场景在这里发生了性别互换,这足以体现乔身上所带有的强烈的女性主义思想。

三女儿贝丝是个腼腆天真的小天使,在四个女儿中,她最富有同情心,喜欢弹钢琴,是一个永远活在童年的善良少女。贝丝的服装以棕色和粉红色为主,这两种颜色给人感觉非常温柔,极好地刻画了贝丝安静忧郁的气质。在款式上,贝丝的服装最具有家居风,简单方便,不需要花哨的点缀,柔软舒适的棉质布料又与她柔弱的性格相得益彰,同时契合了她身上的艺术气息。当贝丝即将走向她生命的终点,病重的贝丝与乔在海滩上聊天时,坦言她并不害怕死亡,在这个场景中,贝丝身着深紫色长裙。紫色在基督教文化中有哀悼的意思,这也预示着贝丝最后走向死亡的悲剧命运。

小女儿艾米是一位严谨优雅的淑女,她聪慧自强,追求完美主义,她坚定地相信,漂亮和精致是她嫁入上流社会的必需品,她的服装也最能彰显出19世纪维多利亚女性服装的流行趋势和审美特色。艾米的服装以淡蓝色为主,款式和设计上都体现出维多利亚服饰的元素。她格外喜爱穿紧紧的束腰、宽大的裙撑以展现她名门淑女的风姿。艾米和姑妈到了欧洲后,受到法国象征派绘画的影响,其穿着风格变得更加时髦和前卫。在与劳利相见的那场舞会上,她身着一袭纯黑色缎面礼服,表层镶嵌着金丝绲边,并缀有黑色流苏从背后倾泻而下,极具欧洲特色。同时,艾米的整体造型还配备各式各样的服装单品,如皮草毛领、羊绒斗篷、戒指、插有羽毛的帽子等,这些装饰又为艾米的整体形象附加了一丝浮华和向往跻身于上流社会的勃勃野心。

2.女性服装与男性服装

在《小妇人》中,相较于多样化的女性服装,男性服装无论是在款式还是颜色上显得较为单一化,但在很多细节上都不乏设计师的匠心独运。

约翰先生的服装以深棕色为主,配合他的深棕色头发;巴尔教授的服装以黑色为主,配合他的黑色头发,两人的服装都是经典的西装套装搭配长款大衣的经典男士造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男主人公劳利的服装。在故事的开始,劳利的服装在某种程度上与乔的服装是极具相似性的,白色方领衬衫,短款马甲,浅灰色长裤,小方巾等,剧中甚至出现了乔直接从劳利的头上拿下贝雷帽戴在自己头上的情景。少年时期的劳利与乔有性别含混的倾向,这意味着虽然性别不同,但两人在某些方面极其相似,影片中还有两人分享衣服的情节,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流动性和两人之间的彼此认同,但这也为他们注定不能在一起埋下了伏笔。当劳利与艾米在欧洲再次相遇时,他的装扮已经走向了成熟,是一位十分帅气的上流社会青年的形象,甚至带有一丝纨绔子弟的气息。浅灰色西装,深灰色马甲,笔挺的衬衫领口处系着深棕色的领结,劳利衣服的款式渐渐复杂化。而且,在后来与艾米同处的几个场景中,劳利的服装与艾米的都是同色调的,两人之间的情感氛围也渐渐转向了一种暧昧的和谐。整体而言,劳利服装的变化清晰地展现了一个俊美少年转变为成熟青年的过程,他的性格也在变化中不断地走向成熟和稳重。(图9-12)

图9-12 少年时期的劳利青春帅气;青年时期的劳利成熟潇洒(另见彩图42)

(二)服装与场景

《小妇人》是一个家庭故事,并没有多少跌宕起伏的情节转折,所以电影的场景氛围基本都以平凡、温馨为主。屋里有明亮的灯光,屋外有热闹的人群。在某个特殊场景中,人物的服装拥有奇妙的一致性,整体上形成了一种默契、和谐的家庭氛围。(图9-13)

图9-13 圣诞节当日穿着打扮不同的四姐妹;服装简单、色彩柔和的田园风婚礼(另见彩图43)

1.彩色圣诞节

电影中过圣诞节的场景是一场非常温馨的戏。圣诞节的早晨,四个女儿在家中穿着的服装都是普普通通的棉质长裙,贴身柔软,透露着温婉和善良,就连艾米也只是随意地穿了一件朴素的格子半身长裙,充满了少女天真的风采。乔的白色棉质长裙外加了一件深绿色夹克,为她增添了一丝随性。当听到母亲说附近有一个非常穷苦的人家时,女孩子们纷纷答应母亲的请求,准备将自己的圣诞节早餐送过去。当她们走出家门,一起来到室外,五颜六色的服装在白雪皑皑中显得格外夺目。梅格身着浅绿色棉布长裙,披着格纹外套,脖颈上是浅黄色围巾,手臂揽着一条深棕色的毛毯,这种暖系色调完美地刻画了梅格温婉柔和的形象。乔身穿深红色斗篷,头戴深灰色贝雷帽,身上斜挎着一个深棕色的邮差包,这种具有质感的色调刻画了少女时期乔热情洒脱的性格;贝丝身披浅粉色斗篷,同色系围巾,一如既往的天真柔弱;艾米头戴深棕色圆顶帽,上身是深棕色斗篷,下身是格纹长裙,俨然一幅端庄的小淑女样子。在这个场景中,女孩子色彩斑斓的服装与纯净的白雪世界形成了一个非常巧妙的对比,完美地刻画出女性多姿多彩的形象和她们身上善良的品格。

2.田园风婚礼

如果说,明确追求上流社会婚姻的艾米是一个现实主义者,那么相对来说,梅格更像是一位爱情至上的理想主义者。如果说处于少女时期和刚刚结婚时的梅格心中仍会对浮华的上流社会心存向往,那么,在她与约翰先生相知、相爱,经历了清贫的婚姻生活之后,她身上仅有的一丝虚荣心也渐渐被隐藏起来。所以,在梅格的婚礼上,设计师颇具深意地为她选择了一条仅仅饰有蕾丝边的简约白纱裙,这也象征着她的爱情,简单、真挚和纯洁。约翰先生则身着深棕色长款大衣,棕色格纹长裤,这种深沉的暗系色调刻画了恋爱中的他稳重、优雅的绅士形象。整场婚礼的色调以白色、浅棕色为主,在温暖的阳光照射下,绿色的草坪泛着耀眼的光。每个人的服装都非常简洁和干净,没有过多的装饰。贝丝身着浅粉色缎面长裙,艾米身着浅绿色缎面长裙,乔身着浅棕色波点缎面长裙,三个姑娘的头上都戴着简易编织成的花环。可以看出,这是一场极具田园风的婚礼,所有绚烂的色彩在这一刻都回归到了一个简单质朴的自然世界。

(三)服装与叙事

《小妇人》采用了两条叙事线交叉的方式呈现故事,影片将多个回忆与现实的片段串联起来,在完整地展现整个时间线的同时,又巧妙地营造了回忆与现实之间的鲜明对比。两条叙事线的原点是身在纽约的乔向出版社投稿,从这个原点开始,回忆的叙事线主要向前追溯乔与姐妹们在康科德的童年生活,现实的叙事线则主要讲述乔在梅格的婚礼上拒绝劳利之后,每个人身上所发生的故事。

1.回忆的叙事线

在回忆的叙事线中,影片的整体基调以温暖的家庭氛围为主。场景色调是温柔的、明亮的。

图9-14 少年时期的劳利向乔告白(另见彩图44)

第一次由现实场景转换至回忆场景发生在乔和巴尔教授跳舞的时候,镜头回到了七年前的一个夜晚。姑娘们窝在一处,身穿红色棉布长裙的乔在替梅格卷头发。她们参加了一场舞会,也是在这场舞会上,不喜欢跳舞的乔和走到角落的劳利相识了。少女时期的乔总是一副非常有活力的样子,她身材修长,鼻子俊俏,灰绿色的眼睛总是闪烁着敏锐而坚定的光芒,时而炽热戏谑,时而又像是在沉思。乔在这一时期的服装以宽松的棉布裙为主,颜色则突出红色,刻画出乔的内心充满了热烈的情感(图9-14)。

童年时期的姑娘们生活得很有趣,并且很欢乐和充实。她们会帮妈妈做家务,会缝制衣服;会读书弹琴,教小孩子学习;会排练话剧,参加舞会。姑娘们之间虽然也会有矛盾,但是彼此相亲相爱,感情非常纯粹。比如当艾米撕毁了乔的文章后,乔非常气愤,艾米为了道歉执意追赶乔和劳利去滑冰,但是却不小心落水。艾米被救上来后受到了惊吓,乔又感到非常愧疚,在艾米的床边守候了很久,俩人也终于和好如初。总之,在影片所有回忆的场景中,仿佛都充满了温暖的阳光、广阔的大地以及姑娘们的欢声笑语和嬉戏打闹,而她们的服装相对成年后来说,色调都较为明亮、活泼,款式也较为简单(图9-15)。

图9-15 身穿黑色马甲的乔(另见彩图45)

2.现实的叙事线

在现实的叙事线中,影片的整体基调以深沉的现实氛围为主。场景的色调是深色的、浓郁的。

影片从乔从出版社飞奔回住处拉开帷幕,她身着深蓝色半身棉布裙,藏蓝色小外套,内搭一件黑色马甲,领口处系着领结,这套装扮是非常中性化甚至偏向男性化的,开门见山地向观众展示了乔热爱自由、思想前卫的个性特征,也非常富有现代服饰风格(图9-16)。在现实的叙事中,乔的服装不仅色调由少女时期的红色转为了深蓝、纯黑等内敛的颜色,款式也更为简朴和素净,再配合她不加修饰的妆容和凌乱的头发,也表达出乔不拘小节、洒脱随性的性格特征(图9-17)。相较而言,结婚后的梅格和在巴黎学习绘画的艾米的服装风格并没有非常大改变。梅格的婚后生活并不富裕,购买一匹上等的布料裁制一件裙子都已经成为一种奢望,她的服装便走向了朴素化,款式简单,布料粗糙。艾米受到巴黎上流社会的影响,服装相较少女时期更加繁复,但整体风格并未改变。值得注意的是,乔的发型也由散落的长发变成了利落的盘发,这也预示着小妇人们已经告别了青涩的少女时期,而迈向了各自充满未知的成年人的世界。

图9-16 身穿红色斗篷的乔与劳利滑冰(另见彩图46)

图9-17 开始飞奔的乔(另见彩图47)

3.回忆与现实

《小妇人》打破了以往的线性叙事,剧中的人物在回忆与现实中往来和穿梭。关于回忆与现实两条叙事线索,电影中有许多对比异常鲜明的场景,令人印象非常深刻。譬如在回忆叙事线中的海滩上,打着太阳伞的游客们来来往往,身穿浅米色海军领上衣的乔与身穿纯白服饰的劳利在追逐打闹,艾米身着浅蓝色长裙在一旁画画,贝丝是一袭浅粉色长裙;而在现实叙事线中的海滩上,就只有病重的贝丝身上盖着格纹毛毯,身着靛蓝色长裙的乔侧卧在一侧,目及之处则是灰蒙蒙的大海和暗沉沉的天空。

关于结局的走向,影片在小说原著的基础上做了一点修改。小说《小妇人》的作者是美国女作家路易莎·梅·奥尔科特(Louisa May Alcott),她最初想写的结局是乔终身未嫁,就像现实中的她自己没有结婚一样。然而,出版商要求奥尔科特更改结局,因为在当时的历史时期,社会上没有人会对一个没有结过婚的女主角报以欣赏的态度。在影片中,导演将协商更改小说结尾的一幕加到了影片最后,使得两条叙事线分别以不同的结局完结。在回忆的叙事线中,乔建立了一所学校,所有人都聚集在学校中,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而在现实的叙事线中,真正的结局其实并不是乔与巴尔教授拥吻在黑暗的雨夜,乔也没有与巴尔教授结婚生子,因为在乔走下马车后,影片中突然插入了出版商与乔协商更改结局的场景,在这个场景之后,乔才走到了巴尔教授的面前,这个连贯的动作被硬生生分成了两截。镜头又再次转换,乔独自与男性出版商就后续的合作和小说结局展开谈判和争论,出版商顺势将更改后的结局命名为《雨伞之下》。在两条平行的叙事线中,乔对婚姻的选择并非出于少女般天真烂漫的婚姻梦想,而更多的是作为一位独立女性的勇气、责任与担当,从这个角度而言,影片的格局被放得更大了。

影片最后的场景,是身穿靛蓝色外套的乔在橱窗外看完了印制书籍的整个过程,这个镜头十分耐人寻味。正如导演蕾塔·葛韦格所言:“相较于我过去拍摄的电影,这部片子让我觉得像是我的自传。”可以说,导演最后给予了女主人公一个更加开放和更加现代化的结局。这样的改编,完美地展现出了乔自由独立的女性形象,也很好地保留了奥尔柯特希冀在小说中表达的女性意识。

三、台词赏析

(0:36′21″-0:36′24″)

Aunt March:It's possible to be right and foolish.

马奇姑妈:人有可能既是对的也是愚蠢的。

(1:20′58″-1:21′02″)

Beth:It's like the tide going out. It goes out slowly,but it can't be stopped.

贝丝:就像是退潮。潮水会慢慢褪去,但无法阻止。

(1:42′26″-1:42′49″)

Joe:I just feel like…women,they…they have minds and they have souls,as well as just hearts. And they've got ambition and they've got talent,as well as just beauty. And I'm so sick of people saying that love is just all a woman is fit for.

乔:我只是觉得……女人,她们……她们有思想,她们有灵魂,不仅仅只有感情。她们有野心,她们有才华,不仅仅只有美貌。我受够了人们说女人只适合谈情说爱。

课后思考:

1.李安执导的电影《色戒》(2007)改编自张爱玲的同名小说,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上海,汤唯饰演的女大学生王佳芝利用美色“混迹”于上流社会的太太圈,并试图寻找机会行刺汉奸易先生(梁朝伟饰)。在不同的身份和场景转换中,女主人公的服饰有非常明显的变化,请谈谈这种变化及其在影片中的作用。

2.在王家卫导演的电影《花样年华》中,张曼玉饰演的主人公苏丽珍一共换过23套旗袍。旗袍是富有典型中国传统特色的服装样式,在这个看似简单的电影故事中,女主人公不断地更换不同颜色、不同样式的旗袍,对于整部电影的情节和故事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请谈谈你的观点。

参考文献

[1]李灿.电影中的服装设计研究——评《人物与服饰:动画与影视角色造型参考》[J].印染,2020,46(10).

[2]刘亚玉.好莱坞电影服饰时尚探究[J].明日风尚,2021,(04).

[3]潘刚健.电影文化与服装设计的互为效应分析[J].纺织报告,2020,39(10).

[4]隋秉怡,孙丽.分析服装设计在电影作品中的实际应用[J].喜剧世界(下半月),2021,(04).

[5]吴偲祺.浅析影视中服饰的艺术特征与内涵[J].轻纺工业与技术,2021,50(06).


[1] 纺织干货.献给纺织新手——如何辨别纺织面料和梭织面料[EB/OL].(2016-07-13)[2021-07-13].http://wm.168tex.com/2016-07-13/824275.html.

[2] 纺织干货.献给纺织新手——如何辨别纺织面料和梭织面料[EB/OL].(2016-07-13)[2021-07-13].http://wm.168tex.com/2016-07-13/824275.html.

[3] 服装款式最全版分类[EB/OL].(2017-09-14)[2021-07-14].https://tieba.baidu.com/p/5322009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