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前 言

我国是一个水环境污染严重的国家,在全国七大流域中,河流有机污染普遍,湖泊富营养化严重,水污染问题已严重影响我国国民健康、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据水利部统计,我国近年年均废水排放总量约760亿吨,是全世界水污染最严重和污水排放量最多的国家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江、黄河流域调研时指出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依据党的十九届二中、四中全会精神,要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2015年国务院出台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指出,“到2030年,力争全国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水生态系统功能初步恢复;到本世纪中叶,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水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我国亟需解决的问题,必须对其进行优化管理。加强我国水环境污染防治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国家在治理水体点源问题方面,分层治理,逐步实施工业点源治理,通过试点实施排污权收费制度,强化布局排污许可制度,制定具体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我国水体点源污染得到基本控制。但流域整体水环境情况仍然较差,流域综合水质指标达标率仍不理想,水环境恶化现象并未得到明显改善。因此,本书从我国水污染治理现状着眼,基于我国水污染防治工作中的不足,指出基于多目标决策方法的污水排放权配置是解决我国当前水污染问题的重要途径,并探讨了污水处理厂选址中的多目标决策问题、水资源与污水排放权协同配置以及流域污水排放权配置决策实证研究。本书为水资源管理部门提供了一种新的结合市场激励机制的水污染防治思路,希望能为改善我国水环境质量贡献绵薄之力。

本书内容共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从我国水污染现状和分布情况梳理总结我国水环境和水污染情况。首先介绍了我国水污染现状及其主要分布情况。然后分析了引发我国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包括城镇污水排放标准不统一,污水处理未能全部达标,以及个人与工业的行为选择。接着对我国治理水污染的政策与制度进行了简要概括,主要有污水处理相关政策、污水排放总量制度、污水排放许可制度三大类。最后对国内外污水处理厂选址建设、污水排放以及排污权配置与交易等相关研究进行了文献综述。第二章为多目标决策基本理论与方法。首先介绍了多目标决策的概念及发展,其次分析了多目标决策的过程及特点,然后对多目标决策问题的关键要素和模型结构进行了详细阐述,接着描述了多目标决策问题求解最优性与求解技术,接下来介绍了粒子群优化算法、遗传算法、蚁群算法等经典优化智能算法,最后概述了多目标决策的应用进展。第三章为污水处理厂选址建设多目标决策问题研究。基于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背景、影响因素、以及工艺方案设计,提出了污水处理厂建设计划的一般多目标决策优化模型,并以成都郊区污水处理厂为例对其进行了实证检验。第四章为水资源与污水排放权协同配置研究。探讨如何将水资源与污水排放权进行协同配置,并建立多目标优化模型对四川省岷江流域进行了实证分析。第五章为考虑地理位置补偿的污水排放权多目标决策配置研究。基于排污权配置的公平性和流域整体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构建流域污水排放权配置的多目标决策模型,并以沱江流域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第六章为污水排放权交易中政府监督与市场机制的配合。指出在污水排放权交易过程中,政府要扮演好服务者的角色,利用自身公权力为排污权交易创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并完善污水排放权交易的外部条件,以激励更多企业参与到污水排放权交易过程中,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灵活调控作用来降低污水排放总量,实现水环境质量改善。

本书的具体编写分工如下:陈旭东负责编写第1、3、4、5、6章具体内容,博士生袁名康负责编写第2章以及第4章的实证部分,博士生李玥负责第5章的实证部分,硕士生周美玲、周小凤、陶相汕负责第1章的文献综述和第4、第5章实证部分的数据收集。最后由陈旭东负责总撰和校稿。此外,本书参考引用了国内外大量专家学者的相关论著,吸收了同行们的学术观点和劳动成果,作者从中得到了很大的启发,在此谨向他们一并表达诚挚的谢意。

水污染管理是一个涉及众多因素的多学科交叉问题,虽然作者已在写作过程中尽力完善,但由于学术水平有限,本书中的一些观点和方法可能存在争议与错误,敬请各位同行专家和读者朋友给与批评指正,提出宝贵建议,共同推进水污染管理的研究与发展。

陈旭东

2022年6月于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