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区域特色的河北民歌
2025年09月26日
第一节 具有区域特色的河北民歌
河北作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地区文化博大精深,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雄浑深厚的文化底蕴造就了河北地区丰富的民歌文化。
随着比较音乐学与民俗学研究的深入,有关民歌的学术研究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学者们展开了深入的案头与田野调查。在比较音乐领域中,奥地利音乐学家吉多·阿德勒(G. Adler)1885年首先提出,有必要对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不同音乐进行比较,并根据其性质进行分类。根据他的提倡,18世纪末,欧洲国家的一些研究者相继跨入亚洲、非洲与拉丁美洲进行异域地区的音乐研究。因受到当时人类学的影响,此类考察和对搜集资料的研究不可避免地带有“西方音乐中心论”的偏见。其中较为公正且优秀的研究成果是比利时民族音乐学家费蒂斯(Fetis)的《音乐通史》(1869),书中较客观地比较了中国、日本及印度等非欧国家的民歌。20世纪,在东欧民歌研究中成就卓越的学者有巴托克和柯达伊等。巴托克的《匈牙利民歌》是基于匈牙利各地民间地区采风资料整理研究的成果,是20世纪杰出的科研成果,也是世界公认的学习模板,并给民族音乐刚刚起步的中国指出了可行性的发展方向。
国内学者对民歌的研究从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创造新音乐为目的的民歌研究运动”到五六十年代的“民族民间音乐研究”、70年代的民歌普查和搜集工作,再到80年代至今的学术范式和研究方法的大讨论,期间经历了三次重要的转折,学术成果非常之多。随着近年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传统音乐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关注,在众多的传统音乐品类中,民歌不仅地位重要,所占比重也相当之大。各地政府及文化和旅游部门加大了挖掘本地民歌资源的力度,民歌再度成为学术界的热门话题,不单是音乐学者对民歌情有独钟,民俗学、人类学、社会学等都将其纳入了自己的探究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