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打夯号子

三、打夯号子

在河北地区的劳动号子中,打夯号子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在河北的各个地方,都有自己地方特色的打夯号子,比如唐山打夯号子、霸州打夯号子等。

在新石器晚期,我们的祖先就开始“挖土烧窑、打夯筑坝、垒墙造房”。伴随着生产劳动,夯就成为人们参加生产活动的重要工具,有了夯也就产生了打夯号子 。

刚开始出现的是在四方石头中间凿一个卯,装一个木棍,也就是俗称的夯把。由1人掌握夯把,4个人拉。后来又出现了立起来的长方形石夯,两面各用一木棍作夯把,8人或6人拉,单人双手掌夯把。再往后就出现了圆柱形的石夯,它的分量重,砸得实在,因为一个人可以掌握夯把,单摆架势,可以撒把高抛,既潇洒又准确,所以很快便在水利工地上时兴开来,除了打堤用,农家盖屋打地基也派上了用场。

打夯时几个人拉一个将近百斤重的石头柱子,需要大家一起团结协作,没有号子众人的力气使不齐,也激不起人们的干劲来,所以便产生了打夯号子,在打夯号子中领唱的那个人称为号工,是打夯时举足轻重的人物。

打夯号子有紧慢之分,紧号子雄浑有力,能够喊出人的汗水来;慢号子则悠扬婉转,能够使打夯者在轻松愉快的欢快歌声中工作。不论是紧号子,还是慢号子,都是极有节奏的,这样能够齐人心、聚人力,消除疲惫。但是随着科学的进步,电夯、打夯机等代替了笨拙、繁重的人力劳动,古老的打夯号子也就慢慢退出了人们的视线。

谱例3-5是一首流行于河北省唐山市的打夯号子,这是一首慢夯号,演唱的方式为一领众和,一领一和。这首打夯号子最具有特点的地方在于,整首号子采用的是4/4拍子,领唱部分除了第一句以外,其余几个乐句的领唱都在4/4拍的最后一个弱拍上起,一般的号子的领唱部分都是在强拍上进行,而这首唐山地区的打夯号子的领唱部分是在弱拍上进行的。

谱例3-5:河北唐山市打夯号子 《打夯》

河北地区的打夯号子在唱词内容上除了写劳动内容外,还有许多将一些生活的常识、生活哲理以及历史故事等都编进了打夯号子中。这样,打夯号子便不仅仅是作为一种指挥劳动的口号,更成为人们增长知识、听故事的媒介,既调节了劳动的节奏又使枯燥的劳动变得丰富有趣。如流行在河北省大名县的一首打夯号子《说了个鸡蛋两头光》,见谱例3-6。单从这首号子的名字便可以感觉到其诙谐幽默的趣味,这首号子总共8个小节,采用一领一合的方式进行演唱,每段的唱词篇幅都非常小,有12段唱词,每段唱词随着旋律重复演唱,换词不换曲,每段唱词都是一个小的故事。

谱例3-6:河北大名县打夯号子 《说了个鸡蛋两头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