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河北“民歌文化”建设
2025年09月26日
一、推进河北“民歌文化”建设
目前,依据《中国民间歌曲集成》中河北卷的收录,河北地区流传着 1200多首民歌。这些经典曲目,借用费孝通的话来说是“文化的种子”,其中流淌着民歌文化的基因,依据自身的生长规律,生长发芽并蓬勃发展。
作为文化资源,民歌文化资源具有价值性、传播性、可再生性等共性特征。民族的传统文化与艺术遗产可成为人文资源,用来建构全球一体化语境中民族政治和民族文化的主体意识。同时也可以成为当地文化和经济的新建构方式,不仅重新模塑了当地文化,也可成为当地新经济增长点[3]。要将民歌文化资源转化成文化资源,发展民歌文化产业。
从目前实践来看,河北民歌文化资源转化成文化资本和文化产品的模式有项目式开发转化模式与节庆开发转化模式。项目式开发转化模式,即在科学规划基础上,通过文化资源的遴选与重组,推出文化品牌项目或经典特色项目进行市场化运作,实现特色文化资源的资本转化和价值增长。节庆开发转化模式是以地方传统民族节庆为载体,通过民歌文化资源的挖掘、整合和创新,实现对河北文化资源的资本转化。此种模式易于文化资源系统的整合和群体覆盖效应的产生,较易于获得良好的资本升值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