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民歌的内容
2025年09月26日
二、民歌的内容
民歌的内容主要是指民歌所表现的具体思想感情、题材内容,还有民歌的继承与传播者,老百姓生活条件、性格气质及美学爱好等多方面。聆听民歌可以感受到山歌对宽广辽阔的自然环境的表现,号子对劳动场合、生产条件的表现。河北地区色彩浓郁的民歌反映出这个地区的人民性格、审美等方面。
音乐的内容是音乐所蕴含的内在的精神性和音乐形式所呈现在听众面前的外在声音形式,二者是融为一体的,是一个无法分割的整体。作曲家通过创造性劳动,将内在的、精神性、心理性的、无形的东西,“物化”为外在的可听的声音形式,实现内容到形式的转化,也使内容和形式融为一体,不可分割。如黑格尔所说的“内容非他,即形式转化为内容;形式非他,即内容转化为形式”。
由于内容反映的是人的情感,而音乐作品则是用一种独特方式反映生活现实的“形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音乐的内容决定了形式。音乐的形式和内容是音乐理论研究中常常被讨论的,自律指音乐的本身,强调“形式律”,它既不能代表情感,也不是某种语言;他律认为音乐受来自音乐之外的东西的影响,强调“内容律”,音乐的内容包括人的情感,并且影响着音响结构和整体发展。
从古至今有很多关于音乐的内容的争论,有人认为音乐是独立存在于音响和人类情感之外的,是“自律性内容”,包括了三种内容:基本情绪、风格特征和精神特征。持有他律性理论观点的人认为音乐是标志着音响之外的东西,包括人的情感、思想等,单纯地用听觉是感受不到的,要通过想象获得,可以把它称为“非音乐性内容”。和美术作品一样,音乐也有线条、色彩和造型,所以通过听觉获得的被称之为绘画性内容;二是通过听觉获得的故事发展情节,叫作文学性的内容,有关的作品大部分是歌曲和音乐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