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 记
后 记
民歌透过时间和空间与我们相见,触动人们内心柔软的情感。民歌中承载着我们共同的回忆,承递着先民的心声,口口相传中传递着先民的诗意情怀。时而温柔时而粗狂的歌声,唤醒我们血液里流淌的优秀传统基因,敦促我们张开嘴唱出来,用力弹奏出来,用热血重新唱出我们的歌。
民歌演唱与钢琴弹奏组合自带光环,赵元任、青主、萧友梅、丁善德、陈田鹤、于学友、赵季平……前人做了无数次尝试,留下了经典宝贵的作品。我们跟随前人的步伐,仅以我们生活的河北为场域,燕赵地区民歌为研究对象,尝试传递我们理解的音乐,演唱我们体会到的民歌,创作出我们的钢琴伴奏。
这是第一本全部以河北民歌为蓝本创作的族群艺术歌曲,我们听从内心声音,创新性地传承中华优秀民族文化,以此来提高我们对音乐文化的认知,增强我们对音乐文化的热爱。这本书尽可能保留河北民歌的原汁原味,用钢琴的声音来辅助河北民歌展示独特的魅力。在河北民歌的研究过程中,切身感受到燕赵地区民歌文化的浩瀚广博、丰富多彩。民歌研究有助于增强民族自豪感与民族自信心,有利于传播、传承、弘扬,对保护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音乐文化起到极大的推动与促进作用。
本书的原始案例大部分来源于《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河北卷》《中国民歌》《汉族民歌概论》《民间音乐》《中国传统声乐卷》等相关文献,对前人挖掘研究表示深深的感谢。特别感谢课题组成员薛婷婷、马凌云老师,马老师的著作《河北民间音乐》为本书的撰写提供了重要的“营养”;薛老师亲自演唱本书中每一首民歌,找出最适合我们声带的调性,唱出最能体现燕赵韵味的演唱建议。感谢肖瑶同学打谱整理,不知道度过了多少个不眠夜,高强度的工作量导致发烧,为本书高质量出版付出了辛劳。感谢肖枫同学在民歌打谱、调整乐谱方面的无私付出,从而使这本书能够顺利完成。
《河北民歌赏析与新唱》是2020年度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HB20YS036)课题的阶段性成果。如费孝通先生所言“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希望在新时代发展历史机遇下,河北民歌文化与民歌产业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双轮驱动、比翼齐飞,实现双面发展。同时期望本书对河北民歌的爱好者带来新鲜的体验,对研究河北民歌的文艺工作者提供一份研究资料。由于我们才疏学浅、自惭浅陋,恳望同行专家批评指正,不足之处他日增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