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前半生
人的一生要经历从十月怀胎、婴幼儿到青少年、中壮年,最后经过老年、暮年直至死亡。这就是生命体的“新陈代谢”。像我们恒星这样的无血无肉的无生命体,难道也有这样类似的新陈代谢过程吗?有的,不但有而且与生命体的生老病死过程很相似。
先来谈谈我的诞生。我的胎儿期是在茫茫太空的严寒中度过的,那里冷到-270℃左右,什么都没有,只弥漫着非常稀薄的气体分子或尘埃。由于分子热运动的不均匀性,少数地方分子较密集,多数地方几乎没有分子。日久天长就出现了一些抱成团的分子团块,进一步又形成空间中的分子云。在万有引力作用下,分子云中的气态物质逐渐向云的中心聚集,形成小的星核或星胎,这样,我就算成了胎了,不过我从成胎到出生所需的时间可远不止10个月,或是10年,而是要经历几十万年以上的漫长岁月。
对你们人类来说,十月怀胎之后就是一朝分娩。然而就我们恒星而言,从“怀胎”到“分娩”还要经历几十万年的时间。星胎形成之后还得继续吸引星际物质来不断充实自己,当它足够“壮实”后,就发育成为“原始恒星”,简称“原恒星”。原恒星已经是有模有样的一个球形团了,可是这个球形模样看上去还有些模糊。这是两个原因造成的:一是原恒星仍有一层由气体与尘埃组成的外壳包裹着,使人们难识其“庐山真面目”;二是原恒星发出的光线很弱,人们观测它时就像在昏暗的灯光下看东西,当然是模糊不清的。处在原恒星时期的我,“体温”还很低。只是此时的我,本身的吸引力已很强,不断地把外界的物质吸引到我的表面。当这些物质下降时,它们释放的引力势能转换为光和热,使我的“体温”不断升高。终于有一天达到了热核反应的点火温度,使我的体内发生了像氢弹爆炸那样的热核聚变反应,这样,恒星的生命之火就正式点燃了。这时,我开始真正成为一颗恒星了,我的一生中活力充沛的青年时代开始了。天体物理学把这称为“主序星”阶段,这个阶段很长,要占到恒星生命期的80%左右,我的青年、中年、壮年时期都是在这个阶段度过的。
发育成长后的我,是一个光芒四射、非常耀眼的大光球。实际上,使我发出如此强烈的光(任何人都不能用肉眼对着我看,否则眼睛就会出问题)的物质只是我表面一层薄薄的大气,它的厚度只有300~500千米。可是这层大气的温度却高达6000℃以上,这么高的温度将使大气里所有的分子、原子都被激发而发光。
我那年轻的圆脸看上去是那样璀璨晶莹,但并非洁白无瑕。你们通过太阳望远镜(注意,决不能用普通望远镜对着我看,否则眼睛要瞎掉)仔细瞧的话,我那光球上有所谓的“米粒组织”。讲起来是“米粒”,可是每粒“米”的平均直径大约有1100千米。这些米粒是短命的,它们的存在只有几分钟。要是米粒组织的寿命长一些的话,那我看上去就像麻脸了。
在我的光球上,有时还会出现“黑子”。黑子的直径可比米粒大多了,最大的黑子直径可达到几十万千米,比地球大多了。黑子的寿命从几天到几星期不等。你们会问,黑子是“黑”的吗?不。黑子实际上是光球局部区域里掀起的巨大旋涡,这旋涡的温度较周围光球面的温度低一些,所以它们在一个很亮的背景上就显得“黑”了。黑子常常成群结伙形成黑子群。黑子的活动是有规律的,从结伙聚群到散伙消失的周期大约是11年,这就是天文学家所说的太阳活动周期。太阳黑子与你们地球的关系十分密切,黑子出现时,地磁场会发生强烈的扰动,从而干扰无线电通信。地球上的气候也受到黑子活动的影响,甚至地震高发期的周期也是11年。由于太阳黑子的活动与地球上的变化的关系很密切,所以,许多部门(如通信、气象等)都有专人研究太阳黑子的活动规律,以尽早作好预报并采取措施。

在我的光球上还有一个色球,它因呈红色而得名。但是你们在平时是无法看到它的,因为色球大气比光球大气稀薄,可以说是完全透明的。但是,在日全食时,我的光球表面被月亮遮没了,色球才露出它那美丽的面容,好像一朵红色的大丽花。色球上有时会冒出日珥来,它像火焰那样直往上窜,可以高出日面几十万千米。有时色球上会爆发光亮的耀斑,它与光球上的黑子似乎是一亮一暗的一对。黑子多的时候,耀斑出现的机会也多。耀斑爆发时释放出的能量十分巨大,相当于10万到100万次强烈的火山爆发的总能量,或相当于上百亿颗百万吨级的氢弹同时爆炸的能量。色球最外层发着青白色的微弱光芒,由于它是大气层最外的一层,是带在我的头上的桂冠,所以叫“日冕”。日冕的形状随黑子周期而变化。在黑子极盛时期,日冕呈圆形,日轮外围具有花瓣式的光芒,使发生日食时的太阳像一朵盛开的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