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爆炸

大爆炸

从“宇宙在膨胀”这一点自然就引出一个问题。如果我们沿着时间倒退回去,宇宙在过去要比今天小,而且,当宇宙在遥远过去的某个时刻开始存在时,一定是一个非常紧密的物质团。那么,这个物质团为什么会破碎?是它的碎片飞开去的时候造成了宇宙的膨胀?最合乎逻辑推理的解释是:宇宙膨胀是最初宇宙一次大爆炸的结果。

早在哈勃提出他的定律之前,比利时数学家勒梅策就提出过一种假设:在宇宙之初,一切物质起初大概都来自一个极端致密的“宇宙蛋”。这个宇宙蛋发生了爆炸,那团球状物质的一片片碎块飞散开去,就诞生出我们所说的这个宇宙,那些碎块就形成各个星系。由于好几十亿年前的那次威力无穷的巨大爆炸的作用,它们直到现在还在向四面八方飞散。

本世纪40年代,俄国出生的美国物理学家伽莫夫等人,把上述概念加以具体化。他们把核物理、微观粒子的知识同宇宙膨胀相结合,提出了大爆炸理论。该理论认为,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膨胀着的宇宙,开始于一次猛烈的大爆炸。当时的宇宙是十分稠密的物质团,并且处于一种高温状态。爆炸发生后头半个小时,各种元素形成了。此后,膨胀使宇宙稀薄并冷却下来时,原来正在进行着的核反应停止了,由核反应产生的各种元素(主要是氢)就构成了今天的宇宙万物。与此同时,大爆炸还有辐射遗留到今天。打个比方,在寒冷的冬天,我们在屋里生起一只火炉,它的光和热辐射到四周空间。即使火炉熄火了,这种辐射的影响还会继续存在很长一段时间。只是大爆炸所产生的辐射,当初是可见光和红外线,由于宇宙膨胀所产生的多普勒效应,它们的波长发生了红移。比红外线频率更低的辐射正处于微波波段上,所以,今天我们的宇宙都沐浴在一片微波辐射之中,人们把这形象地称为“宇宙背景辐射”。

伽莫夫他们提出的宇宙大爆炸理论,由于缺乏直接的天文观测证据的支持,后来渐渐被人遗忘了。谁知到了60年代中期,大爆炸理论居然找到了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