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何处寻
宇宙之大,无奇不有。你知道黑洞有多少种?按天体物理学家的分类,黑洞可分为三大类。
一类叫“小黑洞”,它们是在宇宙大爆炸早期,宇宙还处于超密物质状态时形成的。小黑洞的大小只有中子或质子那么一丁点儿大,但却含有10亿吨(1015克)的物质!经过百亿年的变迁,到今天质量小于1015克的小黑洞都已消失,而1016克的小黑洞正在走向死亡。小黑洞怎么个“死”法?它们以猛烈的爆炸形式“自尽”,这种爆炸放出的能量相当于4万颗氢弹的爆炸当量的总和,真够惊心动魄的。这么多能量以高能γ射线的形式释放出来,所以我们可通过探测宇宙空间的高能γ射线,来探知小黑洞的存在。遗憾的是,迄今为止,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际测量上,我们对小黑洞的认识都是很肤浅的。
第二类黑洞是由恒星坍缩而成的“常规黑洞”。黑洞由于它是“漆黑一团”,我们无法探知它的存在,即使是“常规”黑洞,也要用“非常规”的方法去探索。宇宙中的恒星大多是“单身汉”,但也有少数是成双成对的,这称为“双星”。在双星系统中,两颗星围绕公共的质量中心转动。如果这两颗星都在发光,根据多普勒效应,向着我们运动的一颗星所发射的光谱,将产生紫移;背着我们离去的另一颗星的光谱,将发生红移。如果双星中有一颗是黑洞,则另一颗发光的星的光谱将一会儿发生红移,一会儿发生紫移。反过来考虑,如果我们观测到某颗恒星的光谱有规律地交替发生紫移和红移,就表明它可能是双星中的一颗,而双星中的另一颗星(称为“伴星”)很有可能是一个黑洞。
还有一种方法可以更直接地探知双星系统中黑洞的存在。在两颗星彼此靠得很近的双星(称为“密近双星”)中,如果有一颗星是黑洞,那么,黑洞的强大引力场会把它伴星上的气体吸过来。这些气体掉进这个“无底洞”时,温度急剧地上升到1亿K以上,从而使气体中的原子发射出X射线。天文学家早先发现的天鹅座X-1,就是这样一个X射线发射源。与此同时,他们还在天鹅座X-1的方向上观测到一颗发光的星,据分析,它可能就是天鹅座X-1的伴星。计算表明,这颗发光伴星的质量是太阳质量的30倍,而天鹅座X-1的质量约为太阳质量的6倍,至少不会低于4倍,看来它符合形成常规黑洞的恒星其质量要大于2倍太阳质量的要求。现在普遍认为天鹅座X-1很可能是一个黑洞。
第三类黑洞叫“大黑洞”,形成它的天体可能是星团,也可能是星系。球状星团是银河系中最古老的天体,平均每个星团有10万颗恒星。70年代以来,人们用探测卫星等手段对大气层外的X射线进行观测。结果表明,球状星团中出现X射线星的比例很高,这种X射线星的发射功率极大,可达到太阳辐射总功率的几千倍。在这种球状星团的核心,物质分布十分稠密,经过引力坍缩,其中的一些恒星会合并而形成黑洞。1978年,天文学家对椭圆星系M87进行了仔细的研究。这个星系的质量是我们所在的银河系的质量的1000倍。经分析表明,在该星系的中心可能存在着一个质量为太阳质量50亿倍的巨大黑洞,当然这还有待最后的证实。也有人提出,在我们银河系的中心,可能存在着一个质量为太阳质量1亿倍的黑洞,但此说还缺乏足够的证据。
不论是小黑洞,还是可能为常规黑洞的天鹅座X-1,或者可能是大黑洞的椭圆星系M87,它们虽然“像”黑洞,但至今还无法对它们下一个肯定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