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要有一颗怎样的心——《我是个妈妈,我需要铂金包》

妈妈要有一颗怎样的心——《我是个妈妈,我需要铂金包》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让人谈病色变,只能避居家中,很多人抱怨最近在家无聊得没事干。我却特别喜欢宅在家里,看书、追剧……

这两天看的书,是美国薇妮斯蒂·马丁的《我是个妈妈,我需要铂金包》。是买了很久想看的书了,平时苦于没有相对集中的时间……

最近追的是美剧《离婚》,由莎拉·杰西卡·帕克和托马斯·哈登·丘奇主演的,第一季10集,第二季8集,第三季6集。

是在又一次看完《欲望都市》96集之后开始看的,其实也是去年看过的剧。但是有时候会感觉对情节、某些观点时间一长,毫无记忆,就又开始刷了第二遍,发现此剧对于家庭生活拍得很真实。不回避双方在婚姻中犯的所有的错,而生活再难,也要继续,于是围绕离婚又引发一系列问题。

这两部剧都是我喜欢的莎拉·杰西卡·帕克主演的,她瘦小的身躯似乎有无穷的力量,气场也足。《离婚》第一季是2016年拍的,莎拉当年应该是51岁了,但身材保持得很好,全身上下没有一丝赘肉,这得需要多强的自控力才能做到!

从《欲望都市》开始,租住在纽约上东区的时髦专栏作家凯瑞开始,我就经常把她和剧中人混为一体。她似乎完美展示了一个纽约女人从青年到中年,那种生机勃勃、锐意进取、不屈不挠的独立精神。

刚好最近看的书《我是个妈妈,我需要铂金包》写到了纽约曼哈顿岛上东区的妈妈们,因为财富和阶层的关系,共有(co—op)或者合作公寓(condo)、管家、上私校的孩子,以及完美的身材和衣品就是她们识别同类的标志,也是她们限制阶层流动的无形标准。要在这样的昂贵地段体面地生活下去,没有资本是万万不能的,也是无法融入的。

有时候,就算你斥巨资买了学区房,私立的托儿所也许还会将你拒之门外,因为孩子进托儿所之前,首先要有朋友推荐,还要寄信给第一志愿学校表“忠心”,再通过书面申请、双亲面试,以及在学校“试玩”的环节才能录取……

这一系列筛选进行下来,实际上是考量了你的社交圈子、父母的受教育程度、社会地位及小孩子的各种能力……这只是两岁的需要上托儿所的小孩面临的重重关卡。

但请注意!如果你的孩子连这样的托儿所都进不去,预示着你的孩子已经被上东区的好小学、中学及美国常春藤大学名校在某种程度上拒之门外了!因为它们是环环紧扣的,好的中学可以直接推荐孩子进常春藤盟校。

所以上东区的妈妈们也是最焦虑的妈妈。因为如果不按照这种规则来培养孩子,则预示着你的人生是失败的。

相反,如果能在这里立足,则表示你能在全世界立足。

《我是个妈妈,我需要铂金包》是2019年由中信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一个人类学博士在曼哈顿真正的丛林世界不断升级打怪、融入,为了证明自己配得上纽约上东区的高尚生活,送孩子进有名的私立学校,买来限量版的爱马仕铂金包挟以自重,才觉得完成了身份上的认证。

这本书也可以用来反观我们自己的生活,可以说,在整个社会处于上升阶段,在任何一个城市,都有一个上东区,都有一群焦虑的妈妈,需要用孩子上的学校、用昂贵的衣服和包包、用住宅的房价和地段证明自己的身份,用这些和认为不配一起玩的人拉开距离。

这种追求的优劣到底如何定义?是放养孩子让他们一路随心所欲地上力所能及的学校,过和自己能力匹配的生活?还是孟母三迁,甚至处心积虑地尽量给孩子设计好人生关键时刻的每一步路,让他们实现阶层上升?

作为妈妈,是做一个施施然、淡泊宁静的妈妈?还是步步为营、焦虑紧张的妈妈?相信大家都十分矛盾……

可是阅读有时候就是一个去伪存真的过程,人在当下的选择,只能权衡之后在不损别人的前提下,做对自己最有利的,在某种程度上,同一件事,有几种选择的人是幸福的。孩子受教育也是如此。

因为更多的人发现,在自己的一生中,在关键时刻,你根本没有多余的选项。出现在你面前的,永远只有一条路。这,才是生活的真相……

这就启发我们,在和生活劈面相逢的狭路上,做自己也好,当妈妈也罢,你只能做一名勇者,保持一颗勇敢的心,尊重规则,顺应时代变化,也许才能一直保持完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