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疏影里
童年的家在远村淡庄。
春天来临的时候,总是在花香中醒过来。
首先盛开的是杏花,春寒料峭之际,在黧黑无叶的枝丫之上尽情绽放。
一簇簇,一朵朵,相偎相依,千树万树,灿若云霞。
距离最近的杏树就在窗外,鹅黄花心,粉白花瓣,御风起舞,我总是觉得霓裳羽衣舞便是如此这般。风过处,一地花瓣,说不尽的柔美、销魂。
对于北方度过童年的我来说,杏花风骨胜似梅花,它是经历漫长严寒的冬天之后,最先盛开的花儿。原野里一片沉寂,小草还没有露尖,只在向阳的地方有一抹绿意,杏花便凌寒独自开,旷野里,静默缤纷,遗世独立,这种况味很似李延年的歌:
北方有佳人,
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
再顾倾人国。
童年,杏花是最早让我知春的花儿。
杏花盛开之后,麦苗开始泛青,春雨蒙蒙中,漫步在田间地头,一望无垠的原野如画卷般静默无声……
太阳出来了,晴空碧野,和你呼朋引伴,手提篮子,在麦田里寻找一种叫作麦啦啦的野菜,煮沸后凉拌,微辣。但对于整个冬天都没有吃过什么绿色菜肴的人来说,是无上的美味。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杏花是明媚,是温暖,是和煦,是序幕,是希望。
后来离家,进入大学校园,进入人潮人海的都市。
在春寒料峭之际,发现报春的不再是疏影清淡的杏花,而是学院旧文科楼前恣意绽放的迎春花,每逢下课休息,我和同窗们都聚集在新旧文科楼之间谈天说地。那些迎春花和旧文科楼就是青春的背景。
迎春花开后,接着是香气袭人的丁香花、明艳娇媚的野玫瑰……从学生区到办公楼,从理科楼到图书馆,绵延不断,繁花似锦。
四月中旬,是牡丹的季节,晚自习下了之后,在月色中欣赏图书馆前大朵盛开的牡丹,才真正体会了“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的风范。
四月底五月初,校园北门人行道旁的梧桐花也兀自擎天绽放,淡紫色的倩影划破湛蓝色天宇,边开边落,一地紫色喇叭,在风中婉转回旋……
当年的西北师大校园,很少看见成片的杏林,只有偶尔几株孤树掩映在丛林中,孤单而又寥落。
杏花似年轻的我的心境,迷茫而又忧伤,对一切都未知而没有把握。心事在风中零落……
杏花的姿影在生活和心中渐渐淡出……
和先生结婚之后,在城中心一住十年。小区里不要说杏花,连一棵树也少见。那些年的春天,印象中只有西部的沙尘暴倏忽而至,遮天蔽日,钢筋水泥若海市蜃楼,在泥沙中载沉载浮……
等麦可长到能独立出行的时候,我们舍城中心搬家到安宁乡间黄河边。
记得买这栋房子的时候,是七月份,从每个房间望出去,都有花草树木婆娑的姿影,苍翠欲滴,我们与二楼的房子之间几乎是一见钟情。
从此,小区院落、房屋周围,处处花草繁茂,此起彼伏的花儿、朵儿、枝儿、叶儿装点了我的日常生活,装点了我的梦境。
我和远村淡庄树木葱茏、植物葳蕤的童年重逢,更重要的是和杏花重逢。
在小区的水池畔,买房时没有发现的两株杏树越长越大,似乎童年窗前的大杏树又回到了我的身边。
每年初春,寒气逼人,在最不经意的时刻,发现杏花惊鸿照影般开满枝头!它总是最早,最静默,最矜持,满树芬芳,一身孤清。
陈与义的句子“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何等洒脱倜傥,何等幽远出尘,是我最向往的境界。
《甄嬛传》里,不想承宠、回避机锋的甄嬛在春天的杏花树下吹箫,一首姜夔的《杏花天影》:
“满汀芳草不成归,日暮,更移舟向甚处?”使四郎雍正驻足停留,“曲有误,周郎顾”铸就了一生的爱恨情仇。
而夜晚散步至树下,想起1079年苏轼在徐州写的《月夜与客饮酒杏花下》:
杏花飞帘散余春,明月入户寻幽人。
褰衣步月踏花影,炯如流水涵青苹。
花间置酒清香发,争挽长条落香雪。
山城薄酒不堪饮,劝君且吸杯中月。
洞箫声断月明中,惟忧月落酒杯空。
明朝卷地春风恶,但见绿叶栖残红。
事后他写小文回忆起这次夜游,“去年花落在徐州,对月酣歌美清夜”。几位客人是:王子立,王子敏,以及蜀人张师厚。当时二王方年少,吹洞箫饮酒杏花下:而回忆时,张师厚久已死,子立复为古人,自己面临再次被贬,对月独饮。
庆山(安妮宝贝)也曾经在她的书中诠释过这一段,“杏花开时,雪白枝条风中轻颤。你在诗中提及,旧日与友人在树下相聚,饮酒,吹箫,穿白衣的少年后来亡故。月光下白色花树和衣衫,何种盛景美况已无法得知。很多年之后,你在遥远异乡的巷子里走过,酒馆灯笼未熄灭,你成了另一个时代里的人,不写诗,易喝醉,只远行。你说,春光易虚度,不如早早相逢。”
杏花如香雪,饮酒如吸月,
洞箫声声,清逸绝伦,
花开易落,人生无常,
白衣胜雪的少年在人世绝尘而去……
让我想起年少的你,在远村淡庄杏花春雨中盈盈的笑语仿佛就是昨日……但一转身,人潮人海中,你已不见!
谭咏麟有一首歌说:
舍不得杏花春雨中的你
盈盈的笑语
……
烟消云散的往昔
……
有个你我永远不提
是的,人世浩荡,有个你我永远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