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视剧《小舍得》中田雨岚对儿子颜子悠的教育焦虑来聊聊家庭教育
电视剧《小舍得》里田雨岚式的家长传递的是教育焦虑。
她们最在乎的是孩子的考试成绩班级、年级排名,是奥数的金牌班,是小升初进入“翰林”那样掐尖的所谓好初中。其他的暂时都顾不上。
电视剧里有一个情节是颜子悠喜欢踢足球,但片区的初中招生不招足球特长生。田雨岚便果断地停了子悠的足球训练,全然不顾孩子伤心欲绝。
田雨岚代表的是一部分家长的心态。尽管颜家也是有工厂、有铺面、有房产的小富阶层,但因为她少年时代寄人篱下的经历,丝毫没有安全感,拼命“鸡”娃,逼着孩子“UP!UP!UP!”
要说田雨岚的这种做法有什么问题吗?表面看还真没有,战斗力爆表,她的口号是一切都为孩子好。为了孩子,能吃不能吃的苦、能忍不能忍的屈辱、能打探到不能打探到的消息,从他和钟益老师打交道的过程中就可以看出……
发现钟益老师在校外开辅导班,而子悠刚好考试卷子后面两道题不会做,便认为老师故意要将考试题目留在辅导班里讲,因而在家长微信群里揭露了此事,导致钟益罪有应得地被开除出公职教师队伍。
当她发现钟益又是她校外奥数目标班“择数”的金牌老师时,又能屈能伸给钟益当众道歉,目的是想让钟益接收考了并列第八不能顺利入奥数班的子悠。
她的含辛茹苦、辗转反侧都可以和古代的孟母相媲美了。但是,别忘了,孟母三迁改变的是孟子受教育的外部环境,因势利导,让他学好、向善;而田雨岚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则把重重的压力结结实实放在一个十一二岁孩子的幼小稚嫩的肩膀上,剥夺了他作为人所有的自主选择权、自我发展力、自我探索欲。所以,后来子悠的一系列反抗和焦虑都是事出有因,除了让观众觉得压抑之外,就是深深地为孩子惋惜。
因为受教育学习知识并没有让子悠获得愉悦感、成就感,相反,是深深的疲惫和无奈。
子悠的内因、内驱力并没有被调动起来,他只是暂时屈服于田雨岚的威力,因为目前他还不能和田雨岚在智力和体力上相抗衡。我们可以想象,这种心头被埋下不满种子的孩子,一旦有朝一日在体力、智力上超越家长,情形将会是什么。
我想说,最好的教育都是从尊重、自主、引导为前提的。尊重就是根据孩子的个性、基础、特长制订一个科学合理的计划,让他自主、自律地努力,家长老师引导就可以了,而且要具备随时纠错,还选择权给孩子的觉悟。
要说“鸡娃”,谁还没有“鸡”过,焦虑的洪流来了也是抵挡不住,好在作为家长的我很快醒悟了。因为说到底,所有知识、阅历是教你思考、开启智慧的,而并不是一味攀比的。
记得麦可在小学四年级时,身边所有认识的小孩子都在课外奥数班上课学习。当时最火的奥数班是兰州一中的一位资深数学老师辞职创办的,没有相当的数学水平是考不进去的;如果凭借成绩进不去,家长没有相当的社会关系也是望“班”兴叹……
在上小学以前,麦可因为幼儿园上的是著名的甘肃省保育院,完全实行的是快乐教育。每天我基本上都是最后一个离开幼儿园的家长,这个离家近的顽童放学后要玩遍整个保育院的角落,记得当年的省保育院后院有一个羊圈,孩子们可以用草来喂养几只羊。前院是各种滑滑梯和绿植,楼道里放置了数不清的玩具和设备,我甚至看见了全套的过家家东西,从锅碗瓢盆到电视机、冰箱、洗衣机,一应俱全,关键是和实物一模一样。孩子们在这个乐园里身心都得到了健康快乐的滋养。
等到上了小学一年级,才发现孩子之间的差距真是大啊!有的上过学前班,可以直接读小说,写很多字。而麦可这样的幼童,字不会写一个,因为我从来没有教过她写字,只教她认了两百个左右的汉字。所以每次考试,他都是进步最大的小朋友,因为别人是一开始就考100分,而他是从考六十几分慢慢进步到100分的。所以每次家长会,受表扬的反而是他。
三年级之前,除了让他学习新东方的泡泡英语,从小培养国际视野外,也为了让他具有“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的好气质,我研究了一番,决定让他学习小提琴,原因有二:一是有格调,二是便于携带。这两样都是从七岁开始学习,也是坚持最久,对培养气质、磨炼意志力最有帮助的。另外,他喜欢踢足球,被抽到校队参加各种比赛,我都是大力支持他参加体育运动的。以至于到了四五年级,曾经一度,麦可要求我送他去广州恒大当职业足球运动员,这当然是少年的美好梦想,又有几人如此幸运可以走上职业化的道路。
在四年级的时候,我突然一留心,发现周围认识的小朋友基本都在上奥数班。于是我也不淡定了,决定让他学习奥数。考入的就是前面那个著名的奥数班,学到六年级的时候,我发现不光是孩子很辛苦,每周总共有四个小时的奥数课要上,许多题目只要他不会做,我这个全日制本科毕业的妈妈也不会。题目难到这种地步,实在是出人意料。
渐渐地,麦可不喜欢去上课了。开始我还督促他,希望他坚持到底,但随着我这个小镇做题家自己也搞不定奥数题,奥数课就被停止了。
没有强硬逼他坚持学习奥数,他在数学方面的后续成长如下:中考时数学总分是150分,他的成绩是142分,得以考入师大附中国际班。
申请国外大学参加SAT 考试,数学总分是800分,他的成绩是780分。有五所综合性大学给他发了Offer,其中三所是美国综合性大学数学系的Offer,分别是麻省大学阿姆赫斯特分校(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Amherst)、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帕克分校(The Pennsylvania StateUniversity,park)、俄亥俄州立大学哥伦布分校(The Ohio StateUniversity,columbus),其中麻省大学阿姆赫斯特分校每年给他在本科阶段提供18000美元的奖学金。虽然由于他喜欢计算机专业,最终选择了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的计算机专业。但对给他发了Offer 的学校,尤其是我们并没有报考数学专业,但这几所学校却不约而同地给了他数学专业录取信,我对此表示深深的感谢!
所以我认为真正的教育是为了开启智慧,并不是为了攀比。教育不是万能的,只能是因势利导;教育有教无类,但也讲究因材施教。
一定记得把最终学什么的选择权交还给孩子。而且在该放弃的时候,要学会不再给孩子加压,要让他们在成长学习的过程中调动自己的内驱力,自己控制自己的人生方向,而不是从家长手里争夺控制权。
家长如果能做到这些,教育其实也是快乐的。引导,其实最终是为了放手,是为了让孩子自由飞翔。
教育也是教人优雅、自然、放松、得体,而非焦虑、慌张、功利、钻营。
真正的教育是让人胸有成竹、身心愉快,并非传递焦虑情绪。
我不能说我对麦可的教育就是成功的,值得学习的,但有一点是关键时刻,我还选择权给孩子,学会了放手,不再试图去控制他的选择、他的人生。
田雨岚式的家长们还是醒醒吧,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诗说得特别好:
生命诚可贵,
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
二者皆可抛。
我认为自由应该是家庭教育的底线。让孩子感觉不到丝毫自由的家庭教育都应该毫不犹豫地抛弃掉……这样,学校里心理健康有问题的孩子有可能就会慢慢变少。
无论是做家长,还是做老师,和孩子的相遇是世间最美的邂逅之一,只有好好陪伴他们,锦时筑梦,且待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