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街
夏天来了,逛街的兴致最近开始高涨。
想起以前都是和闺蜜李立约好,下班之后,先逛逛,买东西,再去吃饭、聊天。夜色阑珊的时候,两个人也畅谈得差不多了,分别,各回各家。这样的聚会以前几乎每周都会有。
这样约会的时候,是我工作繁忙她清闲一些,经常性地要她主动打电话给我,约我,就算是在我单位附近约饭,而我常常是晚到的那一个。但是无论如何,她都在耐心等待。
这一两年,因为工作的变化,分工不同,明显的是她开始大忙特忙了,而我下班后的时间,要相对优游一些。这样情势就完全和过去颠倒了,都是我主动给她打电话,约饭,她则忙得完全停不下来。
在和人交往方面,我完全是一个慢热的人。这么多年,自从lazy 离开兰州去了洛杉矶,在此地,能够痛快一吐心事的也就只有她了。
她不得空闲的时候,我只有独自逛街的分儿。
两个人逛街买衣裳,好处是试穿环节,可以互相做参谋。对方的意见又往往很中肯,正确。这样可以避免买雷同的东西——我经常是被提醒家里有类似的东西,因为审美的执着也好,单一也罢。总之,我的衣衫基本是黑白灰。买来买去,俱是如此,但还乐此不疲。
最近半年,她太忙了,我基本都是独自逛街,而且几乎只逛兰州中心。因为那里基本满足了一个社畜的生活要求。
下午下班之后,直接坐地铁,西关、文化宫、小西湖、七里河、西站什字,一路听着歌,或站或坐。这一段路,不长不短。地铁只需数十分钟时间,把出办公室、进商场所有路上的时间算上,最多半个小时。人就可以从杂事一大堆的单位置身一个轻松惬意的环境。
先去看看UNIQLO,再Charles&keith,然后到MUJI 找找日常用品,接着去UR 试衣服,偶尔会光顾MK、COACH、PINKO 店铺去看看包包,也会去思加图、真美诗去试鞋。以前也会去H&M,但现在不去了。
年岁渐长,虚华摒弃。
我现在喜欢的都是一些轻奢和快奢衣服鞋履包包品牌。一方面这些东西设计得时尚浪漫,紧随潮流。还有就是价格亲民,你不会因为购买它们其中的东西而出现“脱贫三五年,一买回从前”的状况。
在一楼买得差不多的时候,我就会去二楼的书店西西弗。有时候是找书,有时候是看书。
看书的时候我会去书店的咖啡馆里喝一杯,有时候是美式拿铁,有时候是卡布其诺。在书店的咖啡馆里,总有许多年轻人拿着电脑在写东西。我喜欢的另外一个西西弗书店在北京国贸中心。两年前陪麦可去北京上课,发现其藏书丰富之后,我几乎天天都想泡在里面。
在书店里待到需要吃东西的时候,我一般都会去五楼吃呷哺呷哺的小火锅,一人套餐,有肉有蛋,有绿菜小面条,更重要的是有可乐。火锅和可乐,使一个人的晚餐变得有些小惬意。
吃完饭,也差不多是商场打烊的时候,我喜欢步行穿过建兰路回安宁。
尽管近三十年过去,建兰路早已今非昔比。重建之后,焕然一新,沿途都是网红店和摊位,还有散步的人流。
人潮人海中,想起1993年的秋天,有个刚刚上大学的女孩,在星期天和同宿舍的女孩到建兰路来给自己买衣服,一条路上都是露天摊位。女孩给自己买了白T 恤、一条浅白色牛仔裤、一双塑料凉鞋,共花费五十元。
等到她坐着拥挤的3路车回到宿舍打开牛仔裤准备试穿时,发现裤腿膝盖以下是歪的,缝线都歪到裤脚正中间了,但也不能去换。因为便宜,连当场试穿也不允许,那些店铺基本只搞批发,零售的业务人家简直不屑一顾……
那条歪腿的牛仔裤在大学的时候我还穿过几次,因为到底是自己买回来的……
我那颗爱美的百折不挠的心是何等强大啊……居然可以忽视一击即中的明显缺陷……
往事不可追,怅然烟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