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纯真年代》,事隔经年,谁会让你内心虚幻而宁静

看完《纯真年代》,事隔经年,谁会让你内心虚幻而宁静

《纯真年代》是一部由马丁·斯科塞斯执导,丹尼尔·戴-刘易斯、米歇尔·菲佛、薇诺娜·赖德等人主演的爱情文艺片,于1993年9月22日在法国上映。

影片改编自美国女作家伊迪丝·华顿1921年出版的同名小说。

这真的是一部演员颜值特别能打的电影。

薇诺娜·赖德扮演的梅是上流社会晶莹剔透的美少女,正值青春,似乎天真无邪其实胸中自有丘壑,在不动声色中把一个在婚姻中游移不定的丈夫纽兰特牢牢控制住了。她是男人心中的白玫瑰,但并不轻浅,深藏功与名。

而米歇尔·菲佛扮演的艾伦虽然年长一些,但浓烈美艳如红玫瑰,倔强矜持如冰山。

“I can't love you until I give you up!”(只有放弃你,我才能够爱你!)

在充斥着流言蜚语的纽约上流社会,一个因为丈夫花心而离开欧洲回到纽约要离婚的漂亮女人,不但得不到任何道义上的支持,还要在众人的品头论足中生活下去。谈爱情是奢侈的。

只有纽兰特懂得她,可也仅止于此了。

因为每前进一步,都会使双方坠入道义的深渊。在艾伦身上,真爱只能是远离和放弃。想起一句话:“我因为太爱你,只能离开你。”

所以,后来她远离纽兰特,远离纽约,又回到了她离开过的欧洲……

丹尼尔·戴-刘易斯的电影看过一部《布拉格之恋》。《布拉格之恋》于1988年2月5日在美国上映,由菲利普·考夫曼执导,丹尼尔·戴-刘易斯、朱丽叶·比诺什等主演的爱情片。

该片改编自米兰·昆德拉著名的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讲述了脑外科医生托马斯和女招待特丽莎、画家萨宾娜之间错综复杂的爱情纠葛。1989年,该片获得第46届美国金球奖最佳影片提名。

在《布拉格之恋》里,托马斯医生由于处在巨大的社会变革之中,政治非常残酷,那就主要表现他的情感生活。

他的情感也是互补型的,一个朴实无华的妻子特丽莎,一个奔放有才的情人萨宾娜。在私生活上,他的选择,有点玩世不恭,有点随波逐流……我们可以看到时代巨变给知识分子心灵带来的创伤和迷茫……他只有在情感追逐中来领悟活着的意义,来感受生命的存在。

两部电影里,刘易斯的消瘦、阴郁,心事重重而又风度翩翩如出一辙。

只不过在《布拉格之恋》中,托马斯医生有迷茫中的玩世不恭意味。而《纯真年代》中的纽兰特,更稳重,更自省、自持,所以也更让人黯然伤神……

丹尼尔·戴-刘易斯演这样一类非常纠结的角色,他的风度、眼神,他的压抑和自持,只能让你觉得这一生能被这样的男子喜欢,粉身碎骨也值得,秒变恋爱脑……

当他老了,妻子梅因肺炎已经过世,他随儿子来到巴黎,来到了艾伦的窗下,前尘往事,半生光阴都一一浮现……他想起她,“她象征他所错失的一切,每当忆起她,宛如画中的仕女,他总感觉虚幻宁静……”

尘世喧嚣,生活芜杂,人生身不由己。

在我们的一生中,也许你爱过别人,也被别人爱过。

但有谁,在穿越几十年的岁月之后,让你想起他(她)会虚幻宁静,美好得似不复存在的海市蜃楼……

又有谁会让你近乡情怯,明知在眼前,但还是避而不见,决定永远相忘于江湖!

以前看张爱玲文集,尤其是她透露真实生活最多的《对照记》。

里面的照片有从未谋面的祖父张佩纶、祖母李菊耦,她对他们充满了深刻的爱。

她说:“我没赶上看见他们,所以跟他们的关系仅只是属于彼此,一种沉默的无条件的支持,看似无用,无效,却是我最需要的。他们只静静地躺在我的血液里,等我死的时候再死一次。”

“我爱他们。”

不消说还有离婚的父亲张廷重、母亲黄逸梵,调㑆母亲陪姑姑赴欧洲留学,父亲思念母亲而赋诗:

“才听津门金甲鸣,又闻塞上鼓鼙声。书生自愧拥书城,两字平安报与卿。”

弟弟张子静、姑姑张茂渊、好友炎樱,甚至表姐弟和远房亲戚都提到了,唯独只字未提她生命中她爱过和爱过她的男人。

让她临分手给了三十万元的胡兰成也好,在感情中游移不定的桑弧也罢,或者让她写稿侍奉中风去世的丈夫赖雅,都是只字未提。

一个女人的内心要怎样的失望和决绝,才能如此恩断义绝!

在她去世后才出土的自传小说《小团圆》。她几乎把这部作品当作终生的游戏,边写边改,透露了她对每个身边的人最真实的感受。

犹如手术刀般的解剖和叙述,意味着她彻底放下了一切,亲情也好,爱情也罢,通通如过眼云烟。

张爱玲的创作是一个体验性的作家,她所写的素材,对她来说,都是有深刻体验的生活或者是她极为看重的事物。

但有一天曾经感慨“出名要趁早呀,来得太晚,快乐也不那么痛快”的张扬的她,终究让一切成了身外之物。

看《纯真年代》,实际上我不断想到张爱玲的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就用她小说的句子来结束全文吧:

“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