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

植物

我在深夜临睡时再次到阳台去看望我的植物,她们在灯光下婉约静默,执着专一地迎接我的目光……窗外夜雪初霁,我心满意足地沉沉入睡。苏轼有诗云:“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而我不用担心花儿睡去,因为我知道唯有植物不会辜负你!你给她土壤、水、空气、阳光,再给她施点肥,用点心,她便汪洋恣肆地生长成你想象的样子,而且能保持一言不发……

有人说,能和植物长期生活在一起的人,都是受到了上天的眷顾。莫奈为了画莲,在巴黎郊外居所前挖了睡莲池,来观察它们在四季及一天之内的变化。他的作品即他的生活。梅·萨藤1970年至1971年隐居美国新罕布什尔纳尔逊时除了写作,她还种植园艺。气候变化和照顾花草树木,给她的独居生活带来了愉悦的精神享受。她把她的所思所想记录下来,完成了影响无数人的心灵之书——《独居日记》。

阿来和洁尘都是成都作家,在《草木的理想国》这本书里,阿来认为“当一个城市的建筑不可能再来负载这个城市的记忆时,那么,还有什么始终与一代代人相伴,却又比人的生存更为长久?那就是植物,是树”。于是成都的蜡梅、贴梗海棠、早樱、玉兰、李、梨、苹果树海棠、紫荆、桐树、丁香、鸢尾、枙子、荷、桂、芙蓉等便从一月开始随着节气纷纷登场,这些美丽的花事让我魂牵梦萦,连带也喜欢上了成都。有这么多丰富植物的城市,一定是个有韵味有故事有传奇的地方。这是外部的成都。好像是为了补充,洁尘的书里屡次提到了自己家的一个小花园。它建在复式的楼顶上,“搬到郊外这个家十年了,花园里藤蔓的浓密度逐年加深。”“午睡时候,我拉上纱帘,藤蔓的影子透进来,筛在墙上。这时候似乎总是有风,藤与叶的影子微微荡漾,仿佛水中的景致。”这些字句让我们可以感受到植物是如何影响了一个女人的日常生活。

在书店看见了沈胜衣的书《书房花木》。我想也没想买了它,只因这本书的名字。在《植物百科全书》里熟悉的植物,劈面碰上,你不一定认识。这就好像一场暗恋,当它真正有机会发生时,你才发现,时过境迁……植物与人的关系,也有这样高深莫测的瞬间!

记得希腊诗人塞菲里斯写的一首很有情味的小诗:

“无论是天黑/或者是天亮了/茉莉花永远是/洁白的。”

那么对于人来说亦是如此吧!无论天黑天亮,都能保持本心,顺其自然,欣赏植物。就像植物汲取土壤养分、水、空气、阳光那样,让自己在人生的各个阶段如植物般丰饶美丽。也算是从植物处得到的启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