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1 锂离子电池
锂离子电池俗称“锂电”,是综合性能最好的电池体系。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是碳素材料,如石墨;正极是含锂的过渡金属氧化物,如LiMn2O4。
1.锂离子电池的优点
(1)工作电压高。锂离子电池的工作电压在3.7 V,是镍镉电池和镍氢电池工作电压的3倍。
(2)比能量高。锂离子电池比能量已达140 Wh/kg,是镍镉电池的3倍、镍氢电池的1.5倍。
(3)循环寿命长。锂离子电池循环寿命已达1 000次以上,在低放电深度下可达几万次,超过了其他几种二次电池。
(4)自放电小。锂离子电池月自放电率仅为6%~8%,远低于镍镉电池(25%~30%)及镍氢电池(30%~40%)。
(5)无记忆效应。可以根据要求随时充电,而不会降低电池性能。
(6)对环境无污染。锂离子电池中不存在有害物质,是名副其实的“绿色电池”。
2.工作原理
锂离子电池以碳素材料作为负极,以含锂的化合物作为正极,没有金属锂存在,只有锂离子。锂离子电池是指以锂离子嵌入化合物为正极材料电池的总称。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过程,就是锂离子的嵌入和脱嵌过程。在锂离子的嵌入和脱嵌过程中,同时伴随着与锂离子等当量电子的嵌入和脱嵌(习惯上正极用嵌入或脱嵌表示,而负极用插入或脱插表示)。在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往返嵌入/脱嵌和插入/脱插,被形象地称为“摇椅电池”,如图7-7所示。
图7-7 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
当对电池进行充电时,电池的正极上有锂离子生成,生成的锂离子经过电解液运动到负极。而作为负极的碳呈层状结构,它有很多微孔,达到负极的锂离子就嵌入到碳层的微孔中,嵌入的锂离子越多,充电容量越大。同样,当对电池进行放电时(即使用电池的过程),嵌在负极碳层中的锂离子脱出,又运动回正极。回正极的锂离子越多,放电容量越大。
一般锂电池充电电流设定在0.2~1 C,电流越大,充电越快,同时电池发热也越大。而且,过大的电流充电,容量不够满,因为电池内部的电化学反应需要时间。就像倒啤酒,倒得太快就会产生泡沫,反而不满。
对电池来说,正常使用就是放电的过程。锂电池放电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放电电流不能过大,过大的电流导致电池内部发热,有可能会造成永久性的损害。
从图7-2可以看出,电池放电电流越大,放电容量越小,电压下降更快。
(2)不能过放电。锂电池内部存储电能是依靠电化学一种可逆的化学变化实现的,过度放电会导致这种化学变化有不可逆的反应发生。因此,锂电池最怕过度放电,一旦放电电压低于2.7 V,将可能导致电池报废。
3.使用维护注意事项
避免在严酷条件下使用,如高温、高湿度、夏日阳光下长时间暴晒等,避免将电池投入火中。
拆电池时,应确保用电器具处于电源关闭状态;使用温度应保持在-20 ℃~50 ℃。
避免将电池长时间“存放”在停止使用的用电器具中。
4.使用方法
(1)为新电池充电。在使用锂电池中应注意:电池放置一段时间后则进入休眠状态,此时容量低于正常值,使用时间也随之缩短。但锂电池很容易激活,只要经过3~5次正常的充放电循环就可激活电池,恢复正常容量。由于锂电池本身的特性,决定了它几乎没有记忆效应。因此,新锂电池在激活过程中是不需要特别的方法和设备的。
另外,锂电池同样不适合过放电,过放电对锂电池不利。
(2)正常使用中应该何时开始充电。以下为锂离子电池充放电循环寿命的试验数据:
循环寿命(50%DOD)>1 000次;
循环寿命(100%DOD)>500次。
DOD即放电深度,是Depth of discharge的英文缩写。从上述数据可见,可充电次数和放电深度有关,10%DOD时的循环寿命要比100%DOD的要长很多。当然如果折合到实际充电的相对总容量:10%×1 000=100,100%×200=200,后者的完全充放电还是要较好。在正常情况下,应该有保留地按照电池剩余电量用完再充的原则充电。
锂离子电池不要充得太满也不要用到没电,电池没用完电就充电,不会对电池造成伤害,充电以2~3 h以内为宜,不一定非要充满。但应该每隔3~4个月左右,对锂电池进行1~2次完全的充满电(正常充电时间)和放完电。
长期不用的锂电池,应该存放在阴凉偏干燥的地方,以半电状态(满电电量的70%~ 80%)最好,满电存放有危险且电池会有损害,无电存放电池会被破坏。每隔3~6个月,检查一次是否要补充电。
5.锂电池的保存
锂电池自放电很低,可保存3年之久,在冷藏的条件下保存,效果会更好。锂电池在20 ℃下可储存半年以上,这是由于它的自放电率很低,而且大部分容量可以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