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顺提线木偶的艺术人类学研究》简介
《泰顺提线木偶的艺术人类学研究》这本书是由.张冬萍著创作的,《泰顺提线木偶的艺术人类学研究》共有50章节
1
自 序
2016年6月的夏天,我还在中央美术学院读书,当时正值“第四届中青年非遗传承人高级研修班”开展之际,我作为课程主持人乔晓光教授的助教参与了与非遗传承人一对一的互...
2
目录
目 录 自 序 第一章 综 述 第一节 泰顺提线木偶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一、关于木偶起源及分布的研究 二、关于木偶戏传承方面的研究 三、泰顺木偶的研究 四、与木偶...
3
第一章 综 述
泰顺县地处浙南山区,隶属浙江省温州市,素有“木偶之乡”的美誉。泰顺提线木偶根植于泰顺县的文化土壤,是集制作与表演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民间美术形式。以浙江省泰顺县为...
4
第一节 泰顺提线木偶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木偶戏在古代多被称为“傀儡戏”,其历史悠久,较为普遍的观点是中国的木偶戏传统起于汉代。泰顺提线木偶的研究视角要置于全国范围的木偶戏艺术研究之中。目前与木偶戏及泰...
5
一、关于木偶起源及分布的研究
追溯木偶的源头就无法避开作为木偶始祖的“俑”。中国古代出土俑的年代大致从奴隶社会开始,作为一种陪葬用的明器,俑是人的模拟物,所以可别称为“偶人”。当前对木偶源流...
6
二、关于木偶戏传承方面的研究
木偶戏传承与保护视域下的研究多将木偶戏置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语境中来讨论。中国艺术研究院刘国政的《泉州木偶头雕刻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对泉州木偶头雕刻技艺的...
7
三、泰顺木偶的研究
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被称为“木偶之乡”,然而对泰顺提线木偶的学术性研究却很少。将泰顺木偶戏置于整个浙江省木偶戏研究中来看,涉及泰顺木偶戏的研究有如下成果:上海音乐...
8
四、与木偶戏相关的区域信仰的研究
首先,与木偶戏信仰密切相关的是戏神信仰方面的研究。民间木偶戏班常供奉有戏神,南方的戏神为“田公元帅”,又称王乞佬、黄揭佬、祖师爷等。戏神的形象在木偶戏班中是以一...
9
第二节 泰顺提线木偶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对泰顺提线木偶的关注,能够在宏观意义上引导观者以跨专业的视角对综合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思考和研究。这一研究并非单一的美术或戏曲研究,而是融合了“十里不同音...
10
第三节 泰顺提线木偶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以泰顺提线木偶的文化整体为研究对象,需要在把握泰顺提线木偶的地方性知识的基础上,对木偶造型及其制作艺人、木偶戏及其演出艺人进行调研,并整体考察研究影响木偶戏生存...
11
第四节 “傀儡—木偶”文本概念的生成
要理解“木偶”在当下的概念,首先要厘清“傀儡”一词的历史沿革。“傀儡”一词出现之后,其知识概念经过一个过程后才逐渐被纳入主流,并演变、构建成为后来“木偶”的概念...
12
第二章 发生与发展 泰顺木偶之源流与流布
...
13
第一节 泰顺木偶源流沿革
要了解泰顺木偶的历史,首先要对泰顺县的历史有清晰的认识。《泰顺县志·分疆录》(清光绪四年,1878年)对泰顺县的历史是这样具体记述的:唐末“前后入山著籍者凡十八...
14
第二节 泰顺木偶流布与种类
一般情况下,木偶戏指这几大类:悬丝傀儡、药发傀儡、杖头傀儡、水傀儡、肉傀儡、布袋木偶等。两宋时期几大木偶均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关于这几种木偶类型的相关记载,可...
15
第三章 技术与造物 泰顺提线木偶之艺术形态
...
16
第一节 泰顺提线木偶的技术形态
泰顺木偶的价值通过木偶戏的活态生存得以延续。木偶戏中最为重要的道具便是木偶,因此木偶的制作与造型也成为讨论泰顺提线木偶生存时不可回避的话题。制作一身完整的木偶包...
17
一、木偶头制作技艺
(一)木偶头雕刻 木偶头雕刻是集造型技艺与审美技艺于一体的工艺类型,是制作一身完整木偶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木偶头雕刻使用的材料是细腻的香樟木,或其他纹质较细腻的杂...
18
二、木偶身制作技艺
木偶的身体结构要遵循一定的比例,如正常木偶人的比例是偶头约7寸,身高1.5尺,儿童的头部所占比例则要大一些。有几种常用的木偶身体比例:8.5寸或8寸的头,身高1...
19
第二节 泰顺提线木偶的规制与构成
...
20
一、服饰面谱
(一)服饰盔头制作 泰顺木偶戏与地方戏曲关系密切,因此木偶身上的服饰、帽饰、木偶头、面具等都会受到戏曲的影响。在此,仅从服饰与帽饰的制作方面来看其演进过程。木偶...
21
二、钩牌线位
泰顺提线木偶的线牌多为竹制,形制为向前勾状,钩牌是伸出来的竹子枝杈,制作者为当地的木工师傅。线牌制作中最重要的步骤就是穿线,这也是木偶人制作中至关重要的一步。线...
22
三、其他道具
“髯口”,即木偶人所佩戴的各类假须,也是木偶人重要的搭配道具,在后文《戏箱之配置组成》一节中会加以叙述。木偶道具的制作多为木质或布制,造型简洁,多是木偶戏表演艺...
23
第四章 行为与信仰 泰顺提线木偶戏之班社建构
木偶班子多以师徒传承的方式一代代传承下来。据传,清末民国至新中国成立初期,泰顺全县木偶戏班保持百余家的数量。木偶班子在当时的农村大有市场,山乡人喜看木偶戏,也会...
24
第一节 人员构成:戏班分工
泰顺木偶班子一般为4—8人的组合。[1]最重要的人员组成是提线艺人(称为“前台”),木偶戏班的班主往往参与前台提线表演,且戏班名字也多以班主名字命名。其余3—5...
25
一、班主
(一)班主与制作艺人 上文提到,木偶的价值实现使木偶制作者与木偶戏班发生关联,而木偶戏班主有习惯性合作的木偶制作艺人,班主选择木偶制作艺人则受到价格、操作使用情...
26
二、前台艺人
木偶戏班前台提线艺人操作木偶,戏台右边为“出将”(出台口,又叫下场口),左边为“入相”(进台口,又叫“九龙口”)。戏中主要角色的说、唱基本由提线艺人负责。 当地...
27
三、后台艺人
泰顺地区后台吹打的艺人有100多人。后台乐队组有指挥一人,也称鼓板师傅,他坐在舞台左侧前方,既能看到前台的活动,又能指挥整个音乐组。除了掌握鼓、旦皮、板(三粒)...
28
第二节 戏班的复建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泰顺县文化局的登记整理将泰顺民间提线木偶戏班称为剧团。这个时期的剧团并非现代意义上的剧团,而是民间木偶戏班的文本化表述,实质上就是老百姓口中所...
29
一、剧团的成立
1979年泰顺县实验木偶剧团成立之前,民间戏班的发展也呈现出流变性的特征。泰顺县实验木偶剧团的成立,以及1978年、1980年的两次木偶艺人培训奠定了今天泰顺民...
30
二、戏班的恢复
1980年,随着泰顺县实验木偶剧团的恢复和重建,剧团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木偶戏表演艺人。剧团的建立对今天戏班的重建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一方面,当年《关于同意你县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