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戏神信仰传统

一、戏神信仰传统

民间木偶戏班常供奉有戏神,南方的戏神为田公元帅,又称王乞老、黄揭老、祖师爷等。戏神的形象在木偶戏班中是以一身木偶的形式存在的。

《泰顺民间故事卷》有关于木偶戏起源的记载:“木偶戏班里,有个专门讲白的傀儡‘王爵老’,演木偶戏的人尊称‘王爵老’为‘梨园师父’。”[22]《泰顺木偶戏》中记载了黄揭老的故事,黄揭老实为雕刻木偶人的大臣,“因他姓黄,家住杭州铁板桥头,大臣们尊称他黄揭老,意思是揭木偶的官,他自编自演,通过木偶演出揭发奸臣,宣传忠君”[23]。在泰顺的百丈、筱村一带,人们习惯称其为“黄揭老”,其他地方也有王乞老、相公爷、田都元帅、梨园师傅、祖师爷等称谓,皆指木偶戏神。“相公爷,传是唐明皇时杭州铁板桥头人,其母苏小姐嚼稻谷吮吸乳酱而孕,苏父弃之稻田,苏小姐不忍,遣婢往视,见元蟹吐泡沫喂活,乃抱返,遂以田为姓……十岁中探花,侍君侧……一日宫中失火,相公驱风灭火,明皇遂封相公为元帅,赐游天下,后成戏神。”[24]但是在叶明生主编的《福建戏曲行业神信仰研究》一书中,对戏神田公元帅的论述大致有将田公元帅视为雷海清信仰的倾向。[25]

木偶戏艺人家中都要供奉木偶戏神的灵牌。过去戏班每逢过年过节或初一、十五,均要摆上一帖纸、三炷香、两个鸡蛋、一碗酒来奉祀戏神。泰顺提线木偶制作艺人季天渊家中就有供奉木偶戏神的灵牌,灵牌上记“本家奉祀杭州铁板桥头郑一郑二师爷郑三相公之神位、田都元帅之神位、梨园师傅王老先生之神位”。

戏神在木偶戏中也是重要的角色——戏神作为讲白的丑角,在一出木偶戏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木偶戏班中还流传着与戏神相关的班规趣谈,如收箱“过台基”[26]时要将祖师爷放在戏箱最上面的规矩,就源自泰顺地区至今还流行着的祖师爷翻箱的故事。[27]

民间也有普通民众将田公元帅认作保护神的。田公元帅从傀儡戏神演变为民间的俗神,是乡民取其除疫驱祟、保境安民之功能的结果。1993年出版的《中国戏曲志(福建卷)》就明确指出:“莆仙一带村社宫庙多祀田公元帅,形象与戏神相似,但他不是作为戏神,而是作为保民安康,祈年丰稔之神。”事实上,在福建有多种地方文献都保存着田公元帅为当地村民除疫驱祟、保境安民的集体记忆。[28]

图51 季天渊家里供奉的祖师爷神位。在木偶戏中“王爵老”扮演的是讲白的丑角
(拍摄时间:2016年8月21日)

图52 泰顺廊桥文化展厅的演出结束。县木偶艺术剧团的艺人说,祖师爷一定要放在最上边,不然第二天他就会把戏箱踢翻,把提线弄乱
(拍摄时间:2016年8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