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木偶戏相关的区域信仰的研究

四、与木偶戏相关的区域信仰的研究

首先,与木偶戏信仰密切相关的是戏神信仰方面的研究。民间木偶戏班常供奉有戏神,南方的戏神为“田公元帅”,又称王乞佬、黄揭佬、祖师爷等。戏神的形象在木偶戏班中是以一身木偶的形式存在的。康保成的《中国戏神再考》对田公元帅的身份及其在戏班中的存在形式进行了考证,并与其他戏剧班子中的戏神地位进行了比较。[30]研究多从戏神及祭礼探源角度出发,如章军华的《闽赣戏神“田公元帅”祭礼述源》认为田公元帅的原始信仰源于周朝的祭祀典礼,并逐步演变成今天的祖师爷。[31]陈志勇在《南戏戏神田公元帅信仰变迁考》中探讨了其信仰缘起与变迁的轨迹,以及它与其他戏神信仰之间的联系。[32]蓝乐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的上杭傀儡戏研究》提到了田公元帅祭祀仪式的过程,分析了其所蕴含的宗教意义与社会功能。[33]

其次,木偶戏活态俗信与表演常涉及陈十四信仰、“太平戏”信仰等。陈十四又称陈靖姑、陈娘娘、陈夫人、临水夫人、顺天圣母、奶娘等。作为汉族的民间信仰神,陈靖姑的正位在福建古田,信仰的影响区域有福建古田、福州、莆田,浙江温州、宁波,广东潮汕及江西等地。随着福建先民的赴台垦殖,其信仰在中国台湾和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等东南亚地区广泛传播。游友基的《海丝文化的发展与陈靖姑文化的传承》一文提到了陈靖姑文化在国内和国外传承的路径。[34]陈靖姑信仰始于唐代,叶大兵的《民俗学论集》提到了该信仰是在宋元时期传入温州的。[35]当前关于陈靖姑信仰的资料并不多,叶中鸣整理的《陈十四奇传》以分回合的形式介绍了陈十四的神话故事。除此之外,暂未发现专门研究陈十四及其信仰的著作。针对性的研究主要以福建地区的研究为主。温州大学的曾子睿从民俗学角度发表《社会转型期的村落民间信仰传承——以温州睦州垟村陈靖姑信仰为个案》一文,对陈靖姑信仰的起源、传播、类型,以及信仰仪式活动展开了研究调查。[36]福建师范大学的黄建兴在《陈靖姑信仰与古田临水祖殿“请香接火”仪式》中,从民间宗教信仰仪式的视角对该信仰活动做了详细的描述和探讨,并深入研究了其宗教文化的内涵。[37]此外,一些畲汉陈十四信仰的比较研究都指出了陈十四信仰的同质化问题。[38]

“太平戏”是泰顺地区特有的说法,“太平戏”即《陈十四娘娘传》木偶戏演出,是整个太平戏仪式中最为主要的部分,通常又被称为《临水平妖传》《奶娘传》《陈夫人传》等。以木偶戏形式祀神是民间陈十四信仰形式的一种。除常规的行香活动外,曾子睿在《社会转型期的村落民间信仰传承——以温州睦州垟村陈靖姑信仰为个案》[39]一文中还提到了一种独具特色的陈靖姑信仰仪式活动,即唱《南游传》。没有与木偶戏《娘娘传》及仪式相关的研究资料。

以上几个方面的研究对深入田野调查与研究起到了重要的理论支撑作用,扩展了研究的关联性与整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