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顺木偶流布与种类

第二节 泰顺木偶流布与种类

一般情况下,木偶戏指这几大类:悬丝傀儡、药发傀儡、杖头傀儡、水傀儡、肉傀儡、布袋木偶等。两宋时期几大木偶均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关于这几种木偶类型的相关记载,可参见清代梁章钜的《称谓录》中对于“傀儡”的解释:

悬丝傀儡、杖头傀儡、药发傀儡、水傀儡、肉傀儡:《武林旧事》有悬丝傀儡、杖头傀儡、药发傀儡、水傀儡、肉傀儡。

捏脚抠、提线抠:《西河词话》云,“宫戏本水傀儡,其制用偶人立板上,浮大池面,用屏障其下,而以机运之。杖头傀儡,以人持其足,俗谓之捏脚抠。悬丝傀儡,俗谓之提线抠。”[13]

“悬丝傀儡”“提线抠”即提线木偶,在泰顺的分布颇广。从民间木偶戏班的木偶担子所在地区来看,泰顺县的雅阳镇、筱村镇、罗阳镇、三魁镇、仕阳镇等都有不同数量的提线木偶戏班存在。

“药发傀儡”今天在泰顺地区被称为“药发木偶”或“琼花木偶”,是一种独具特色的烟花与木偶相结合的表演形式。泰顺药发木偶的源头可追溯至宋代的药发傀儡戏,其表演风格与宋、明、清时期的药发傀儡戏一脉相承。[14]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之六“元宵”一条记载:“正月十五日元宵,大内前自岁前冬至后,开封府绞缚山棚,立木正对宣德楼,游人已集御街两廊下,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声嘈杂十余里,击丸蹴踘,踏索上竿。赵野人,倒吃冷淘。张九哥,吞铁剑。李外宁,药法傀儡。”[15]这说明李外宁的药发傀儡戏在当时极受欢迎。泰顺地区药发木偶源流问题也缺乏文献记录,只能从提线木偶传入泰顺的时间、药发木偶与提线木偶的渊源加以推论。据调查考证,泰顺药发木偶已有300余年的历史。药发木偶在制作时将木偶人置于烟花的装置之中,点燃烟花时木偶人随着火药的带动跳脱出来,旋转、翻跃,完成它的故事讲述。“木偶戏(泰顺药发木偶戏)”作为传统戏剧的类别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是众多国家级木偶戏项目中极具特色的一类。其代表性传承人是周尔禄,师从周明守,是药发木偶的第十代传承人;陶细荣、欧名阀是药发木偶戏省级传承人;李学木、周祖余是药发木偶戏市级传承人。

“杖头傀儡”“捏脚抠”即杖头木偶。泰顺杖头木偶戏起源于清同治年间,由福建漳州传入,发展了五代木偶艺人,并受到温州南戏和福建闽戏的影响,曾流行于雅阳镇、柳峰乡一带。[16]近年来,泰顺木偶头雕刻的国家级传承人季天渊对杖头木偶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改良,杖头木偶的表演游走于乡间与城市舞台。

在泰顺还流行一种名为“布袋木偶”的类型,泰顺俗称“布帐戏”“扁担戏”“母子戏”。当前泰顺县的非遗项目“单档布袋戏(泰顺布袋戏)”表演艺人以市级传承人叶其贡为代表。

此外,泰顺地区木偶戏剧种以瓯剧(温州乱弹)和京剧为主,在温州地区还有昆剧。传统意义上的泰顺戏班应该是乱弹,百丈镇和筱村镇就喜欢演瓯剧,而今纯正的乱弹已少之又少,从事乱弹的乐队也已不多,现多用京剧唱腔。神戏《娘娘传》常用京剧来演,一则京剧在演出中声音更高昂,京胡声音也好听,更容易烘托演出气氛;二则泰顺木偶戏班的演出市场主要在泰顺及福建的福鼎,而福鼎地区更盛行京剧调子。

图10 泰顺木偶头雕刻国家级传承人季天渊制作的悬丝傀儡
(拍摄时间:2016年10月21日)

此作品来自:2016年10月21日,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北京市总工会、中央美术学院联合主办的“大学与非遗——中央美术学院中青年非遗传承人高级研修创作展”,北京太庙艺术馆。

图11 泰顺县三魁镇一树药发木偶,以点燃时形似琼花的烟花推动木偶表演
(拍摄时间:2018年3月2日)

图12 泰顺县布袋木偶戏表演,图中表演者为市级传承人叶其贡
(拍摄时间:2018年3月2日)

泰顺地区传统的民间木偶戏的剧目有很多,不同的木偶戏表演类型可表演相同的剧本。在古代,傀儡之戏名曰“串客”。泰顺民间戏班演出多为“路头戏”,即没有固定的剧本和唱词,仅依靠代代心口相传。根据泰顺县文史资料委员会对传统剧目的发掘,大多数剧目并无剧本,只有个别剧本用方言记录,但由于记录者文化水平较低而根本无从辨认,只能另寻老艺人回忆并记录整理;还有的剧本是传本,如《临水平妖传》(《娘娘传》)共有13本,也没有剧本,均靠口述记录整理。现泰顺政府已整理单本剧71本,传本63本,现代戏21本。[17]

表1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木偶戏”种类统计表[18]

续 表

【注释】

[1]泰顺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泰顺木偶戏.内部发刊,2000:21.泰顺县文史资料第四辑,温州第一次印刷.

[2]季海波主编.泰顺提线木偶戏[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16:41—42.

[3]季海波主编.泰顺提线木偶戏[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16:42.

[4]施振梅,原浙江省文化厅曲艺处曲艺大师。

[5]吴恒谦.施振梅先生谈泰顺木偶戏//泰顺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泰顺木偶戏.内部发刊,2000:4.泰顺县文史资料第四辑,温州第一次印刷.

[6]董天泽.浙江木偶戏、皮影戏杂谈//泰顺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泰顺木偶戏.内部发刊,2000:10—11.泰顺县文史资料第四辑,温州第一次印刷.

[7]季桂芳.泰顺提线木偶戏的传入//泰顺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泰顺木偶戏.内部发刊,2000:21.泰顺县文史资料第四辑,温州第一次印刷.

[8]夏碎香.泰顺提线木偶以及明代木偶遗物//泰顺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泰顺木偶戏.内部发刊,2000:23.泰顺县文史资料第四辑,温州第一次印刷.

[9]季海波主编.泰顺提线木偶戏[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16:42.

[10]泰顺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泰顺木偶戏.内部发刊,2000:21.泰顺县文史资料第四辑,温州第一次印刷.

[11]泰顺县志编纂委员会.泰顺县志[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727.

[12]董天泽.浙江木偶戏、皮影戏杂谈//泰顺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泰顺木偶戏.内部发刊,2000:11.泰顺县文史资料第四辑,温州第一次印刷.

[13](清)梁章钜.称谓录.清光绪刻本:卷三十.

[14]陈圣格编著.泰顺药发木偶戏[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9:36.

[15](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卷六.

[16]季海波、季天渊、鲍厚济编著.顺木偶头雕刻[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19:16—17.

[17]泰顺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泰顺木偶戏.内部发刊,2000:100.泰顺县文史资料第四辑,温州第一次印刷.

[18]该统计参见: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