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木偶戏传承方面的研究
木偶戏传承与保护视域下的研究多将木偶戏置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语境中来讨论。中国艺术研究院刘国政的《泉州木偶头雕刻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对泉州木偶头雕刻技艺的传承与保护进行了现状分析,并提出了保护对策与创新建议。[18]山西师范大学席阳杰的《不同机制下民间艺术剧团发展及生存状态研究——以浮山县木偶艺术团为例》对浮山木偶剧团的演出状况、剧团经营状况、剧团人员及设备、剧团的生存状况进行了深入分析与研究,对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19]湖南师范大学刘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湖南木偶造型艺术研究》提到了湖南木偶艺术传统与现代社会的问题,对其如何在创新中生存下来提出了建议,并分析了它与现代艺术的联系。[20]华中师范大学何朗的《高州木偶戏传承人保护的调查与研究》对传承人的现状、传承境遇进行了考察研究,提出了保护传承人的策略。[21]厦门大学陈松山的《闽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保护研究——以闽南地区木偶戏档案保护为例》指出了档案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起到的独特作用。[22]福建师范大学庄幼红的《泉州提线木偶戏的流变与传播研究》从传播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泉州提线木偶戏目前存在的传播困境,探寻了未来泉州提线木偶戏的传播策略。方莹的《遂昌木偶戏的调查与研究》运用音乐社会学及民族音乐学的方法和观点,对遂昌木偶戏的历史变迁、表演状况、特点及社会功能等方面进行了表述和研究,对遂昌木偶戏所面临的窘境提出了想法和建议。[23]中国艺术研究院邹丽姣的《我国文化品牌经营探论——以福建泉州木偶剧团为例》以福建泉州木偶剧团为研究对象,对其打造文化品牌的过程进行了深入剖析,探讨了木偶戏的传承保护机制。[24]
图3 陕西省宝鸡市陇县东风镇糜家河村杖头木偶表演艺人段军科及其父亲的木偶担子
(拍摄时间:2019年2月17日)
综合当前对木偶戏的传承研究,福建地区木偶戏传承保护受到的关注较多,而对浙江木偶戏的研究则相对较少。代表性研究见于杭州师范大学叶明明的《浙江省提线木偶的生存现状调查研究》[25],从多方面对浙江木偶戏班生存状况做了阐述,对保护与传承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但可以看到,对浙江泰顺提线木偶技艺与木偶戏生存的研究相对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