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的复习必不可少

课后的复习必不可少


学习讲究“预则立,不预则废”,也需要“学而时习之”,通过复习和做题来查漏补缺,加深记忆。

我们可以把孩子学习知识的过程分为学习、巩固和吸收三个部分。课前预习和课上听讲是学习和接收知识。要想让孩子真正掌握所学知识,还需要通过课后复习来加以巩固记忆,最后才是“吸收”到位。

提起“记忆”这个词,我们就有必要引入一个概念——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经研究发现,人类大脑对新事物的遗忘是有规律的。他发现,人们在学习后就会立即开始遗忘,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的遗忘速度很快,刚过20分钟就会遗忘近一半的记忆量;8~9小时后,记忆量就只剩下35.8%;6天后就只剩下25.4%的记忆量。

既然遗忘存在规律,那我们可以参照遗忘规律来进行相应的记忆力训练,通过定期复习来巩固知识,反复记忆,逐渐减缓对知识的遗忘速度。


晓莉最近辅导儿子写作业时让他先复习一遍课堂笔记,温习下功课再做题。本以为这样做可以降低错误率,但她检查作业时发现错误率仍旧很高。有些是单词拼写错误,有些是公式记得不扎实。她指着其中一道错题问:“这个知识点老师在课堂上会重点讲,你的课堂笔记上应该也有,可你为什么做错了呢?是没听懂吗?”

儿子说:“我听懂了,老师说这块重要时,我还重点记了一会儿,刚才做题时竟然忘了。”

晓莉问:“你做题前没看一遍课堂笔记吗?”

儿子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以为我全学会了,不用再看了,可没想到这么快就忘了,我是想快点儿做完题的。”

晓莉说:“虽然课堂上记住了,但如果课后不复习,记住的知识点就会慢慢忘掉。”说着,她在纸上画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并告诉他,“这条曲线就是遗忘的规律,如果不定期复习,你学到的知识最后就只剩下一点儿了。妈妈刚才让你先复习一遍课堂上学的知识点,就是想要你节省时间。知识点巩固好了,做题才更高效。像现在这样改错题不是更浪费时间吗?”

儿子点点头,说:“妈妈,您说得对,写作业前先复习是正确的。”

晓莉说:“你可以慢慢养成复习的好习惯,这对以后的学习也有帮助。我们学到的知识只有经过反复复习才能加深记忆,最后变成自己的知识,储存在大脑里。”

儿子说:“好的,妈妈,我试一试。”

晓莉的儿子在复习时也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把握不好时间,不知道怎么安排复习和预习的时间,每天学到很晚,导致上课打瞌睡。后来,他在学校和老师、同学交流后改进了自己的复习方法,学习效率提高了不少。


孩子在复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问题,家长在给孩子提复习意见时也要注意尊重他们的复习习惯。下面有几条复习要点,家长可以分享给孩子。

(1)写作业之前先复习一下课堂笔记,系统地回顾课堂上的重要内容。做题时有不明确的知识点可以跳过,等全部做完后再查漏补缺。

(2)制订复习计划。每日的复习计划要坚持完成,且定期进行系统性复习。语文的生字、生词和英语单词需反复记忆;数学要注意对公式和定理的理解,学会举一反三。在周和月的节点再巩固一遍。

(3)主动复习,不作秀,认真对待复习的每一分钟。

复习是为了巩固知识,而不是耗时间感动自己或父母。

(4)复习应按照自己的学习习惯,有针对性地进行。经验可以借鉴,但要适合自己。

(5)复习时遇到不懂的知识点要回归课本,研究课后习题。仍不明白的地方可查询资料,咨询同学或老师等,直到弄懂为止。

小学阶段的习惯养成都是在不断摸索中进行的。也许孩子有一套看似笨拙但实际有效的复习方法,比如复习学过的单词,他们喜欢死记硬背,多写几遍也能记忆深刻,那就尊重他们的方法。过一段时间后再给他们引入在句子或课文中记单词的方法,让他们做决定是否要改进。复习方法可以不断改进,让孩子在不断的实践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