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学习的主体

孩子是学习的主体


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过分强调自己的主体地位,本应处于配角的我们却妄想在孩子的舞台上发光发热,对孩子学习的事情劳心费力,做了许多本应孩子独立完成的事。这就会让孩子产生一种“假我”意识:“学习是为了父母,我只是完成父母愿望的‘工具人’。”

想要孩子自主学习,找到学习的内驱力,“工具人”的心态可万不能有。被动学习的动力可以有效一时,却不能驱动一生。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孩子明确学习的主体是谁,他们到底是为了谁而学习。

目前,很多孩子认为学习是为了父母和老师,是父母让他们好好学习的。孩子本身没什么愿望,每天被督促学习,考高分会得到父母的表扬,不及格则会受到批评。久而久之,他们会为了不被批评而学习,也完全不了解学习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完全处于一种迷茫状态。


小岳很注重对女儿的教育,对她学习上的事情非常关心。自从女儿上了小学以后,小岳便将生活的重心转移到她的学习上。她会替女儿制订小学的学习计划,规划学习和生活时间,设立学习目标;会比对不同出版社的练习册,从中挑出最好的给她做;帮她整理各科卷子,收拾书桌;还会向学习好的同学和家长请教学习方法,让她去试试……

到了小学五年级后,小岳单方面地认为继续学习舞蹈没有意义,就停了女儿的舞蹈课。女儿对此反应很激烈,吵着要去跳舞。双方的情绪波动都很大,小岳说:“只有好好学习才有出路,你不想考复旦了吗?”谁知女儿喊道:“复旦是您的梦想,不是我的。别把您做不到的事情留给我做!”

从前,小岳上学时的梦想就是考上复旦,她学习一般,考不上,就想将梦想寄托到女儿身上,所以总是和她说复旦如何好,一定要考上这所学校。如今女儿如此说,她虽然难过,但心里知道这是事实。

她食不下咽,心情不佳,也没有再和女儿争吵学舞蹈的事情。女儿见她情绪低落,于是将事情告诉了爸爸。爸爸先是安慰了女儿,然后和小岳交流。他说:“孩子长大了,有独立的意识了,你不能左右她的想法,也不能替她做决定。全职陪读对于你来说压力很大,孩子也是一样,你管得太多,做得太多,她能做的反而就少了,这哪是锻炼她呢?”

小岳此刻的情绪平复了许多,说:“我也在反思,把我的梦想强加在孩子身上的确不对,自己都没做到的事,怎么能把希望放在孩子身上呢?”

他接着说:“别妄自菲薄,你本身也很优秀,很努力上进,我和女儿都看得到。但是你把女儿学习这件事看得太重,试着放轻松些,把学习这件事交给她去做,让她知道学习是为了她自己。”

小岳也深刻知道了自己的教育方式出了问题,积极反省后,她不再像以往那样帮助女儿学习,而是鼓励她独立思考,自己做事,学习上的事由她自己决定,不再给她施加压力。


其实,现实中有许多与小岳情形类似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大包大揽。从短期来看,这对孩子的学习有帮助,但时间一长,弊端就会出现。那么,这些家长要做哪些改变呢?

(1)学习的主体是孩子,家长只是辅助。要明确自己的地位,不要过度干预,应该给孩子自主学习的机会。

(2)不要把自己的梦想和目标强加在孩子身上,要顺其自然,别给孩子太大的压力,要看淡学习成绩。学习好,就给他们向云而冲的机会,全力支持;学习不好,就尊重他们的选择,肯定他们的努力,让他们承欢膝下。无论学习好坏都要让孩子快乐成长。

(3)让孩子多走一些“弯路”,摸索着前进会更有效果,让挫折去锻炼他们的意志。

诚然,学习并不是孩子未来唯一的出路,生活就是“条条大路通罗马”。不过,想要抵达心中的罗马城,学习就是捷径,我们要让孩子知道这一点,学习可以给他们更多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