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大自然中去积累写作素材
要想让孩子写好语文作文,就要让他积累大量的素材,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部分,即能够从书本上获得的内容,或是名人传记,或是古诗词,抑或是作文优选、随笔散文。对于这些内容,孩子要多看、多思、多联想。而实践部分分为两部分:第一是亲身经历,即到大自然中去观察、感悟;第二就是将理论引入现实,切实地感受书中所描绘的美景,懂得寄情于景的含义。
大自然是一个天然的素材采集场所,不管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我们都可以让孩子置身其中去感知。他们看到的风景、听到的风土人情以及走过的路,都可以成为他们写作的素材。
我认识一个语文老师,她专门辅导小学生写作文,其中一个学生写作文很厉害,到四年级时已经在杂志上发表过多篇文章。这个学生将写作当成了爱好,会主动学习,一有空闲就会写一篇小作文。
当然,她也不是一开始就很会写作文,也是通过大量的练习后才有了今日的进步。她一直记得语文老师说的话:“要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发现大自然的美。”所以,她总是和父母一起到大自然中去游玩,去观察,然后将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写出来。
我们也可以利用大自然的天然课堂,让孩子在大自然中获取知识,从而实现一边放松,一边学习。大自然的魅力如此强大,那要怎样引导孩子在大自然中获取素材呢?
1.增加户外活动
在学习之余,要增加孩子的户外活动。可以去野炊、游玩、散步,让孩子在放松心情的同时,近距离感知大自然。
你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比如一起种一棵果树,观察它的生长,从开花到结果,让孩子知道生命的顽强和力量,懂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再比如,和孩子一起观察自然界的动物,看看它们是如何交流的,又是怎样生存的。
2.看和写相结合
带着“书本”去看风景,感受自然界的壮观,不仅能让孩子看到诗词中描述的景色,将想象变成现实,还能让孩子借用古诗词直抒胸臆,增强作文的感染力。看过大海,才更加理解“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洒脱,知晓“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旖旎;去过沙漠,才更加懂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豪迈,见到“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的景色。自然景观更能让孩子产生写作的灵感。
3.鼓励孩子将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将感悟分享给身边的人
这一步要发挥孩子的自主性。孩子只有自发地写,写出来的内容才更有灵性。别让孩子认为写游记、积累素材是任务,要想办法让他们觉得有意思。比如,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写,写完之后互相点评,还可以投稿。我相信,当他们写的东西被发表在报纸或杂志上时,他们的写作动力和自信心就会直线上升。
4.坚持积累,勤加练习
写作能力是可以通过系统的训练来提升的,家长可以多研究一些高分范文,然后根据孩子的情况,让孩子进行针对性的练习。不明确应该怎么做的时候就让孩子多读书,比如老师推荐的书籍或同学的优秀范文,读过之后再练习仿写。
这里所讲的仿写不等于抄袭,孩子可以借鉴结构,但不能照搬照抄内容。
让孩子仿写的同时也要守护孩子的想象力,可以让孩子多做一些想象力训练。比如,家长随意指出一个物品,如苹果,问孩子能想到什么。孩子可能会想到平安夜、圣诞老人、白雪公主的童话故事、平安、快乐等。也可以是生命、顽强。一棵苹果树开了许多花,这些花经历同样的日晒雨淋、狂风肆虐,唯独它孕育出果实,变成今日我们所看到的样子,这不就是生命的顽强吗?家长要多和孩子互动,一起发挥想象力,给彼此提供灵感,这也是素材的积累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