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不要紧,要有学习的意志力

失败不要紧,要有学习的意志力


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难免会经历挫折和失败,随着年级的升高,他们或许会更在乎排名和分数。当现实与预期设想不一致时,他们也会有挫败感。这个时候家长就需要注意对孩子“逆商”的教育,教会孩子如何从失败中走出来。

学习看似很简单,但实际上,它很考验孩子长期的耐力。孩子需得每日练习,日日坚持才有可能取得进步。失败会经常发生,要让孩子看淡学习中遇到的事情,不要过度看重考试分数。

当孩子面对失败时,家长要给予正确的引导。


芳姐在辅导儿子写作文练习时遇到过这样一件事:语文老师要求同学们看图写作文,并要求家长在孩子写完后检查一遍再发到微信群里,最后由老师统一点评,选出写得最优秀的。

芳姐检查完孩子的作文后,就按照老师的要求发到了群里。一个小时后,老师开始点评。点评到芳姐的儿子时,老师指出了作文的问题:“句子写得不完整,缺乏主语,动词和形容词搭配不恰当,最后一段没有总结,还写跑题了。”

儿子听了很难过,芳姐安慰他说:“语文老师指出了你作文中的问题,这是好事啊!那你平时练习时就知道怎么练习了,下次写作文一定会有进步。虽然这次写得不好,被老师批评了,没有得第一,但是没关系啊,从这次的失败里学到东西就是棒棒的!”

这时,语文老师又在点评小雪的作文,而且把她的作文当作范文读了一遍,让大家向小雪同学学习。

芳姐在听这篇作文时就发现了问题:这不像是一个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写的,因为无论是用词还是修辞手法的运用都很娴熟。正当她疑惑时,她接到另一位家长的私信,里面有一张截图,是百度文库上的作文优选,里面的内容和小雪作文的相似度达到90%。

原来小雪的妈妈为了让孩子得第一,给孩子在网上搜了范文。小雪写好后,她的妈妈给她做了全面的修改。

小雪的作文虽然被老师评为优秀,却是无效成功,对孩子的进步毫无益处。


其实,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要教会孩子正确看待成功和失败,让孩子无畏失败。作为家长,我们首先要有平常心,不过度关注孩子的分数和名次,给孩子正确的引导。要像芳姐那样对孩子说失败了不要紧,找出原因,下次就知道怎么做了。

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当孩子经历失败时,家长的正确做法。


1.要及时给予孩子情感上的关怀

孩子遇到挫折时,一定会感到很难过,在失败的悲伤中难以自拔,心理上缺乏安全感,渴望得到帮助。家长要及时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倾听孩子的声音,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就在他们身边,并且很关心他们。


2.和孩子一起想办法,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意见

与其做无所不能的父母,不如守拙,做“什么都需要学”的笨父母。父母笨一些,孩子更聪明。当孩子失败时,家长也许会瞬间想到很多解决办法,但这时不要开口,而应引导孩子思考如何解决,让孩子建立这样一种思维模式:思考—验证—动手。将问题交给孩子处理,家长起辅助作用,直到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从失败中走出来。


3.引导孩子找出失败的原因

当孩子从挫折中走出来,也找到了解决难题的办法时,家长还需要陪孩子一起找到失败的原因。这样,孩子下次再遇到类似的事情时,就知道应该如何面对了。


4.交换位置,让孩子成为解决问题的主体

我们遇到挫折或失败时,不妨和孩子交换一下,向孩子寻求帮助:“我现在很难过,你可以想办法帮忙吗?”让孩子有使命感和责任心,同时也可以锻炼孩子处理问题的能力。


5.告诉孩子“有效失败”比“无效成功”更有意义

家长要告诉孩子,只要这一次的失败让我们学会了一些东西,那它就是积极的。同时,家长也不要有案例中小雪妈妈那样的想法,害怕孩子失败而帮孩子写作文,这样的“成功”不值得提倡。要想让孩子无畏失败,家长首先就要看淡成功,少一些功利心。


6.让孩子知道和理解失败无处不在

家长要告诉孩子:失败时,不要畏惧,也不要难过,而是要想办法从失败的打击中走出来。学习中遇到的失败是他们走向成功的阶梯。无论考试卷子上的分数是多少,它只代表一个阶段的学习成果,要鼓励他们持之以恒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