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学习时间,学会时间管理

规划学习时间,学会时间管理


随着课业的增加,很多进入高年级的孩子会感到学习时间不够用,完成作业的时间也越来越晚。孩子休息不好,家长也劳心劳力。所以这个时候就要给孩子普及时间管理的概念了。

时间是什么?它是一直在流转,不会有片刻停歇的;是光阴似箭、白驹过隙;也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我们不能左右时间的流逝,也不能让它停留,我们能做到的就是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


小彭发现女儿菲菲最近写作业经常到晚上11点,她担心这会影响女儿第二天的上课状态,于是找了机会和她沟通。她问:“你最近写作业总写到很晚,是不是老师留的作业太多了?”

菲菲想了想,摇摇头说:“应该不是,我同桌就能够按时完成,她每天晚上8点就写好了。”

小彭问:“那你为什么比她晚3个小时呢?这也太夸张了,你有想过为什么吗?”

菲菲说:“我和同桌聊过,她会给自己规定写作业的时间。就像考试一样,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不能拖延。而我没有,我写作业之前要先复习,要花很长时间去看课堂笔记。”

小彭接着说:“所以,你看笔记的时间比做作业的时间长,对吗?可是课堂笔记你是按照康奈尔笔记法做的,复习起来应该更节省时间才对,为什么你用的时间反而更长呢?”

菲菲说:“我看笔记时总觉得时间还够用,所以要么想吃点儿东西,要么想看看其他的。我也不想这样,可我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总是不自觉地溜号。妈妈,您有什么办法帮我吗?”

小彭想了想,说:“写作业先看课堂笔记是没有问题的,你需要做的是约束看课堂笔记的时间。一旦开始看就别停止,不要做别的。只有控制好自己的行为,才能管理好你自己的时间。”


接下来,小彭和菲菲一起为课后学习时间做规划。我们来看看她们是如何做的吧!


第一步,规划课后的时间,按照时间计划表行动。小彭鼓励菲菲自己制订时间计划表,将课后需要做的事情列一张清单,然后将清单写在时间计划表里,表里包含事件、预计耗费的时间、完成度,将各科的学习时间规划好。

第二步,复习的时间要严格按照时间计划表走,其间他们用了番茄钟学习法,用25分钟的时间巩固和复习知识,时间过了就要停止。接下来写作业,遇到不会的题标记下来,不要停留,直到完成作业。菲菲在番茄时间开始的那一刻就紧张起来,全身心地投入到复习当中,没有溜号,有一种考试的紧张感。虽然起先她在一个番茄时间到了时没有复习完,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她已经可以提前完成任务了。

第三步,定期反省和总结,找出不合适的计划并加以改进。比如,菲菲将各科的作业时间规划成同样的时间,造成有的学科时间富富有余,而有的时间却不够。解决办法就是按照作业量重新规划时间,并且按照重要程度进行排序,提高作业的完成效率。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小彭发现菲菲做作业的效率大大提升。菲菲尝到了规划学习时间的甜,也不觉得学习很苦了。她发现只要做好规划,管理自己的行为,就可以做很多事情。

除了规划课后的学习时间,小彭还给女儿介绍了几个时间管理方法,比如四象限法则、帕累托法则和吞青蛙法则等。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几个时间管理方法是如何操作的。


1.四象限法则

让孩子将要处理的事情按照重要、不重要、紧急、不紧急的排列组合分为四个象限。

第一象限是重要且紧急的事情,这类事情要优先处理。比如老师今天布置了作文作业要明天上午必须交,因为这些作文是要给校园报纸供稿的,明天老师要审核,这类事情就是既重要又紧急的,需要立即做。

第二象限是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比如各科的复习很重要,但不急于一时,要做长期计划,徐徐图之。

第三象限是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比如动画片马上要开播了,这件事紧急但不重要,可以在有时间的时候再看。

第四象限是既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事情,处理方法是尽量不做。


2.帕累托法则

帕累托法则也被称为80/20时间分配法。简单来讲就是让孩子将精力和时间放在20%的事情上,让这20%产生的效率带动80%的发展。

比如题海战术的应用,有些孩子觉得有用,有些孩子则是在做无用功。觉得有用的孩子就是抓住了题海当中那20%重要的部分,是掌握了题型、做透了公式、完全掌握了题目中的数学知识,他们的题海是题型的题海。而另一部分孩子则是做了80%的无用功,做的大部分题都是重复的。最后学会的也只是一个题型,甚至换一种思路就又不会做了。我们要引导孩子抓住那20%的重要部分,真正学会题目背后隐藏的知识点,做题在于质,而不在于量。


3.吞青蛙法则

吞青蛙法则适用于偏科的孩子。对于偏科的孩子来说,薄弱的学科就是那只一定要吞掉的青蛙。偏科不可怕,如果遇到了不要逃避,也不要盯着它看,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一口吞掉它。偏科就相当于缺一块的木桶,一定要及时修补,攻克最难的学科,那样孩子的学习才会更高效。

我们常说“时间管理”,其实我们能够管理的是自己的行为,借助时间的媒介让孩子更自律。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和时间成为朋友,并在有限的时间里更高效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