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金元科举年表

辽金元科举年表

自唐中叶以来,历宋元明清约一千余年间的社会轮廓,可概称为科举制下的自由竞争时期。科举制度虽始于隋炀帝大业中,然终隋之世,未闻有由科举起家至将相操国柄者,唐代科举虽盛,然唐初由科举起家当国者亦甚寥寥,中叶以后渐多,晚期益盛。然当时门阀制度余威犹炽,世家大族不由科举而握政权者尚多。且唐代科举出身者,未能便解褐入仕,尚有吏部试一关,韩愈三试吏部不成,则十年犹布衣,且有科举出身二十年未获禄者。五代时宰相名位虽多属科举出身之人,而政治实权则多操于枢密武人之手。至北宋而科举的权威始大张。宋代宰辅六百余人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皆由进士出身(《宋史·宰辅表》)。且宋代习惯法,宗室外戚普通不得居宰辅之位,即偶有例外,亦属极少数。即此一端,已可见当时社会中自由竞争性之一斑。

金元清以边裔人主中土,政权多落于征服阶层之手,例如辽国政权多操于皇族四帐及国舅五帐;金国政权多操于皇族外戚及女真人有战功者;元帝国政权多操于蒙古勋职之类。所谓汉人、南人者,名义上居被征服者的地位,备受欺凌压迫之苦。然事实上则无论契丹、女真、蒙古、满洲之征服阶层,人数既少,文化尤低,彼习于游猎战争之生活,而不惯于改革,除少数上层行政长官之外,其余中下层官僚,仍以汉人、南人居多。辽金虽无统计可据,元成宗时内外诸官有品级者二万二千四百九十员,汉人、南人占一万五千七百四十二员,约三分之二以上,而蒙古色目人不过共占六千七百四十八员,不上三分之一而已(《元典章》七)。此多数汉人官僚中。开国初期虽多由武功起家,而中叶以后,则多数由科举出身。

辽自太宗会同初年即开科举,中经停顿,景宗保宁八年后南京礼部贡院,圣宗统和六年开科取士,直至辽季,共行科举约六十次,赐进士约三千人,而由乡贡起家者当在万人以上。故《辽史》所录汉人入列传者约五十余人中,由科举出身者约占其半。

金自太宗天会元年即开科举,世宗大定四年后复开女直进士科。终金之世行科举四十余次,赐进士一万人以上,而乡贡起家者则不下四五万人。统计《金史》所录汉人入列传者约三百人中,由科举出身者约占三分之二。

元自太宗灭金后,用中书令耶律楚材建议,略仿金制,分策论、经义、词赋三科取士,中选者复其赋役,除本贯议事官,与各处长官同署公事,九年八月命摩和纳求忽解刘中等分试诸路儒士,得东平扬英经四千三十人,皆一时名士。后虽停顿,然元初任用宋金进士颇多。至仁宗延佑二年,复开科取士,以迄元季,凡行科举十六七次,得进士一千余人,及乡贡举人四千八百人至五千一百人(每科三百人为定例)。故元中叶后,由科举起家居要路者甚多。

《辽史》无《选举志》,金元二史虽有《选举志》,而于历年科举情形,语焉不详,鄙人前采三史本纪及列传所载者,作科举年表,以补其阙,抗战起后转徙流离,应用书籍,概不在手,遗漏之处,势所难免。以后读书有得,当陆续补充之。

一、辽科举年表

大宗会同元年丁酉(西历九三七)

初开科举,室昉于会同初登进士第(《辽史》卷七十九《昉传》)

景宗保宁八年丙子(西历九七六)

十二月戊午诏南京复礼部贡院(《辽史》卷八《景宗纪》)

圣宗统和六年戊子(西历九八八)

召开贡举,一人及第(《辽史》卷十二《圣宗纪》)

高正统和初举进士第(《辽史》卷八十八本传)

圣宗统和八年庚寅(西历九九○)

放进士郑云从二人及第(《辽史》卷十三《圣宗纪》)

圣宗统和九年辛卯(西历九九一)

放进士石用中一人及第(《辽史》卷十三《圣宗纪》)

圣宗统和十一年癸巳(西九九三)

放进士王熙载等二人及第(同上)

圣宗统和十二年甲午(西九九四)

放进士吕德懋等二人及第(同上)

圣宗统和十三年乙未(西九九五)

放进士王用极等二人及第(同上)

圣宗统和十四年丙申(西九九六)

放进士张检等三人(同上)

张检统和十四年举进士第一(《辽史》卷八十本传)

圣宗统和十五年丁酉(西九九七)

放进士陈鼎等二人(《辽史》卷十三)

圣宗统和十六年戊戌(西九九八)

放进士杨文立等二人(《辽史》卷十四)

圣宗统和十七年乙亥(西九九九)

放进士初锡等四人(同上)

圣宗统和十八年庚子(西一○○○)

放进士南承保等三人(同上)

圣宗统和二十年壬寅(西一○○二)

放进士李可封等三人(同上)

圣宗统和二十四年丙午(西一○○六)

放进士杨佶等二十三人(同上)

杨佶统和二十年举进士第一(《辽史》卷八十九本传)

圣宗统和二十六年戊申(西一○○八)

放进士史克忠等一十三人(《辽史》卷十四)

圣宗统和二十七年己酉(西一○○九)

放进士刘二宜等三人(同上)

圣宗统和二十九年辛亥(西一○一一)

放进士高承颜等二人(《辽史》卷十五)

圣宗开泰二年癸丑(西一○一三)

放进士鲜于茂昭等六人(同上)

圣宗开泰三年甲寅(西一○一四)

放进士张用行等三十一人(同上)

圣宗开泰五年丙辰(西一○一六)

放进士孙杰等四十八人(同上)

杜防开泰五年擢进士甲科(《辽史》卷八十六本传)

圣宗开泰七年戊午(西一○一八)

放进士张克恭等三十七人(《辽史》卷十六)

圣宗开泰九年庚申(西一二○)

放进士张仲举等四十五人(同上)

圣宗太平二年壬戌(西一○二二)

放进士□渐等四十七人(同上)

圣宗太平四年甲子(西一○二四)

放进士李炯等四十七人(同上)

圣宗太平五年乙丑(西一○二五)

十一月求进士得七十二人,命赋诗,第其工拙,以张昱等一十四人为太子校书郎,韩乐等五十八人为崇文馆校书郎(《辽史》卷十七)

圣宗太平八年戊辰(西一○二八)

放进士张宥等五十七人(《辽史》卷十七)

圣宗太平九年己巳(西一○二九)

十一月乙卯朔如显陵:其防城进士张人纪赵陆等二十二人入朝、试以诗,赐第超授(同上)

庆宗太平十一年辛未(西一○二一)

放进士若干人

杨皙太平十一年擢进士乙料(《辽史》卷八十九本传)

杨绩太平十一年进士及第(《辽史》卷九十七本传)

兴宗重熙元年子申(西一○二一)

放进士刘师贞等五十七人(《辽史》卷十八与家纪)

兴宗重熙五年丙子(西一○三六)

十月赐进士冯立赵徽等四十九人第(同上)

赵徽重熙五年擢甲科(《辽史》卷九十七本传)

刘伸重熙五年登进士第(《辽史》卷九十八本传)

姚景行重熙五年擢进士第(《辽史》卷九十六本传)

兴宗重熙七年戊寅(西一○三八)

放进士邢封年等五十五人(《辽史》卷十八《兴宗纪》)

王观重熙七年中进士乙科(《辽史》卷九十七本传)

兴宗重熙十一年壬午(西一○四二)

放进士王实等六十四人(《辽史》卷十九)

兴宗重熙十五年乙酉(西一〇四五)

放进士王摘等六十人(同上)

王崇重熙十五年擢进士乡贡礼部廷试第一(《辽史》一○五本传)

兴宗重熙十九年庚寅(西一○五○)

六月御金銮殿试进士(《辽史》卷二十)

杨遵勖重熙十九年登进士第(《辽史》一○五本传)

道宗清宁元年乙未(西一○五五)

放进士张孝杰等四十四人(《辽史》卷二十一《道宗纪》)

张孝杰重熙二十四年擢进士第一(《辽史》卷一百一十本传)

道宗清宁五年己亥(西一○五九)

放进士梁援等一百一十五人(《辽史》卷二十)

道宗清宁八年壬寅(西一○六二)

放进士王鼎等九十三人(《辽史》卷二十二)

窦景庸清宁中进士第(《辽史》卷九十七本传)

道宗咸雍二年丙午(西一○六六)

放进士张臻等一百一人(《辽史》卷二十二)

道宗咸雍六年庚戌(西一○七○)

放进士赵廷睦等一百三十八人(同上)

道宗咸雍十年甲寅(西一○七四)

六月御永安殿策贤良(《辽史》卷二十三)

大公鼎咸雍十年进士(《辽史》卷一○五本传)

牛温柔咸雍中进士(《辽史》卷八十六本传)

马人望咸雍进士(《辽史》卷一○五本传)

耶律俨即李俨咸雍进士(《辽史》卷一十八本传)

道宗太康五年己未(西一○七九)

六月放进士刘瓘等一百一十三人(《辽史》卷二十四)

刘辉太康五年第进士(《辽史》卷一○四本传)

道宗太康九年癸亥(西一○八三)

放进士李君裕等五十一人(《辽史》卷二十四)

时立爱辽太康九年中进士第(《金史》卷七十八本传)

道宗大安二年丙寅(西一○八六)

五月放进士张毂等二十六人(《辽史》卷二十四)

道宗大安六年庚午(西一○九○)

放进士文充等七十二人(《辽史》卷二十五)

道宗大安八年壬申(西一○九二)

放进士冠尊文等五十三人(同上)

道宗寿隆元年乙亥(西一○九五)

放进士陈卫甫等一百三十人(《辽史》卷二十六)

道宗寿隆六年庚辰(西一一○○)

放进士康秉俭等八十七人(同上)

天祚乾统三年癸未(西一一○三)

放进士马恭回等一百三人(《辽史》卷二十七《天祚帝纪》)

天祚乾统九年己丑(西一一○九)

放进士刘祯等九十人(同上)

韩企先乾费间中进士第(《金史》卷七十八本传)

天祚天庆二年壬辰(西一一一二)

放进士韩昉等七十七人(《辽史》卷二十七)

韩昉天庆二年中进士第(《金史》卷百二十五本传)

李瞻天庆二年进士(《金史》卷百二十八本传)

张通古天庆二年进士(《金史》卷八十三本传)

天祚天庆八年戊戌(西一一一八)

放进士王翚等一百三人(《辽史》卷二十八)

田灏天庆八年进士(《金史》卷八十一本传)

赵元天庆八年进士(《金史》卷九十本传)

任熊祥天庆八年进士(《金史》卷一○五本传)

范承吉天庆八年进士(《金史》卷百二十八本传)

耶律淳建福元年(西一一二二)

放进士李宝信等一十九人(《辽史》卷三十)

德妃德兴元年(西一一二二)

放进士李球等一百八人(同上)

此外辽进士不记年次者如:

刘彦宗 辽 进士(《金史》卷七十八本传)

虞仲文 辽 进士(《金史》卷七十五本传)

左企弓 辽 进士(《金史》卷七十五本传)

曼义男 辽 进士(《金史》卷七十五附传)

康公弼 辽 进士(《金史》卷七十五附传)

孟 浩 辽 进士(《金史》卷八十九本传)

苏 京 辽 进士(《金史》卷八十九《苏保衡传》)

刘 筈 辽 进士(《金史》卷七十八传)

张 觉 辽 进士(《金史》卷十三、《宋史》四七二本传)

程 穼 辽 甲科进士(《金史》卷一○五本传)

王中安 辽 进士(《金史》卷十九六王贲传)

程 冀 辽 进士(《金史》一○五程穼传)

程四穆 辽 进士(《金史》一○五程穼传)

二、金科举年表

太宗天会元年癸卯(西一一二三)

十一月始行科举,时急欲将汉士,以抚辑新附,初无定数,亦无定期(《金史》卷五十一《选举志》)

刘从益天会元年进士(《金史》卷百二十六本传)

马柔德天会初进士(《金史》卷九十七马百禄传)

太宗天会二年甲辰(西一一二四)

二月科举(《金史》卷五十一)

同年八月再行科举(同上)

太宗天会三年乙巳科(西一一二五)

刘敏行天会三年进士(《金史》三百二十八本传)

太宗天会五年丁未(西一一二七)

七月诏曰,河北河东郡县员多阙,宜开贡取士,以安新民,其南北进士,各以所业试之(《金史》卷三《太宗纪》)

太宗天会六年戊申科(西一一二八)

翟永固中天会六年词赋科(《金史》卷八十九本传)

太宗天会八年庚戌科(西一一三○)

张浩天会八年进士及第(《金史》卷八十三本传)

太宗天会十年壬子科(西一一三二)

高昌福天会十年进士(《金史》卷百二十八本传)

熙宗天会十四年丙辰辰科(西一一三六)

杨伯渊天会十四年进士(《金史》卷一○五本传)

熙宗天眷元年戊子(西一一三八)

五月诏以经义、词赋两科取士(《金史》卷四《熙宗本纪》)北选词赋士擢第一百五十人,经义五十人,前选百五十人,计三百五十人,嗣场北选词赋进士七十人,经义三十人,南选百五十人,计二百五十人,以入仕者多,故县会员不阙(《金史》卷五九一《选举志》)

熙宗天眷二年己未科(西一一三九)

梁 肃天眷二年进士(《金史》卷八十九本传)

石 琚天眷二年进士(《金史》卷八十八本传)

刘 枢天眷二年进士(《金史》卷一○五本传)

李 偲天眷二年进士(《金史》卷九十二本传)

张用直天眷二年进士及第(《金史》卷一○五本传)

敬嗣晖天眷二年进士(《金史》卷九十一本传)

贾少冲天眷二年进士(《金史》卷九十本传)

杨邦基天眷二年进士(《金史》卷九十本传)

熙宗天眷三年庚申科(西一一四○)

刘徽柔天眷二年进士(《金史》卷九十本传)

熙宗皇统二年壬戌科(西一一四二)

王 蔚皇统二年进士(《金史》卷九五本传)

王 翛皇统二年进士(《金史》卷九十五本传)

牛德昌皇统二年进士(《金史》卷白二十八本传)

高德基皇统二年进士(《金史》卷九十本传)

杨伯雄皇统二年进士(《金史》卷一○五本传)

丁暐仁皇统二年进士(《金史》卷九十本传)

熙宗皇统六年丙寅科(西一一四六)

张 亨皇统六年进士(《金史》九十七本传)

李 晏皇统六年进士(《金史》九十六本传)

郭长倩皇统六年进士(《金史》百二十五本传)

熙宗皇统九年己巳科(西一一四九)

刘仲晦皇统九年进士(《金史》七十八本传)

杨伯仁皇统九年进士(《金史》百二十五本传)

董师古皇统九年进士(《金史》九十五本传)

刘 焕天德元年进士(《金史》百二十八本传)

韩 铎熙宗时进士(《金史》七十八韩企先传)

海陵王天德二年庚午(西一一五○)

始增殿试之制,而更定试期三年,并南北为一,罢经义策试两科,专以词赋取士,……南北通选,不过六七十人(《金史》卷五十一)

海 陵天德三年辛未科(《金史》九十七本传)

刘 玑天德三年进士(《金史》九十七本传)

张 沉天德三年进士(《金史》)

邓 俨天德三年进士(《金史》九十七本传)

郑子明天德三年进士(《金史》百二十五本传)

刘仲询天德三年进士(《金史》七十八资传)

贺扬庭天德三年进士(《金史》九十七本传)

张大节天德三年进士(《金史》九十七本传)

王元节天德三年进士(《金史》百二十六本传)

马惠迪天德三年进士(《金史》九十五本传)

海陵贞元元年癸酉(西一一五三)

定贯举程试条理格法(《金史》卷五十一)

海陵贞元二年甲戌科(西一一五四)

张汝霖贞元二年进士(《金史》八十三本传)

赵 可贞元二年进士(《金史》百二十五本传)

海陵正隆元年丙子(西一一五六)

始定为三年一关(《金史》卷五十一)

海陵正隆二年丁丑科(西一一五七)

张汝弼正隆二年进士(《金史》卷八十三本传)

张万公正隆二年进士(《金史》卷九十五本传)

康元弼正隆二年进士(《金史》卷九十七本传)

任 询正隆二年进士(《金史》百二十五本传)

海陵正隆五年庚辰科(西一一六○)

宋 扆正隆五年进士(《金史》百二十一本传)

张 暐正隆五年进士(《金史》一○六本传)

马 琪正隆五年进士(《金史》九十五本传)

李 愈正隆五年进士(《金史》九十六本传)

路伯远正隆五年进士(《金史》九十六本传)

世宗大定三年癸未科(西一一六三)

鸟古论仲温大定二年进士(《金史》百二十一本传)

杨伯元大定三年进士(《金史》九十七本传)

刘仲沫大定三年进士(《金史》九十七本传)

马百禄大定三年进士(《金史》九十七本传)

杨伯通大定三年进士(《金史》九十五本传)

梁 襄大定三年进士(《金史》九十六本传)

世宗大定四年甲申始□女直策论进士之科(西一一六四)

甲申勅宰臣,文优则取,勿限人数(《金史》卷五十一)

世宗大定七年丁亥科(西一一六七)

许安仁大定七年进士(《金史》九十六本传)

阎公贞大定七年进士(《金史》九十七本传)

世宗大定十年庚寅科(西一一七○)

徒单镒大定十年进士(《金史》九九本传)

李献可大定十年进士(《金史》八十六本传)

孙即康大定十年进士(《金史》九十九本传)

贾谦益大定十年进士(《金史》一○六本传)

党怀英大定十年进士(《金史》百二十五本传)

世宗大定十三年癸巳科(西一一七三)

贾 铉大定十三年进士(《金史》九十九本传)

孙 铎大定十三年进士(《金史》九十九本传)

邻 谷大定十三年进士(《金史》一○四本传)

来谷衡大定十三年进士(《金史》九十四本传)

尼厖鉴大定十三年进士(《金史》九十五本传)

世宗大定十六年丙申科(西一一七六)

王庭筠大定十六年进士(《金史》百二十六本传)

孙德渊大定十六年进士(《金史》百二十八本传)

世宗大定十九年己亥科(西一一七九)

高汝砺大定十九年进士(《金史》一○七本传)

张行简大定十九年进士(《金史》一○六本传)

李仲略大定十九年进士(《金史》九十六本传)

张严叟大定十九年进士(《金史》九十七《张大节传》)

贾 益大定十九年进士(《金史》九十《贾少冲传》)

刘一昂大定十九年进士(《金史》一二六本传)

世宗大定二十二年壬寅科(西一一八二)

宗端修大定二十二年进士(《金史》一百本传)

萧 贡大定二十二年进士(《金史》一○五本传)

武 都大定二十二年进士(《金史》百二十八本传)

赵 澜大定二十二年进士(《金史》百二十六本传)

蒲察郑留大定二十二年进士(《金史》百二十八本传)

夹谷守中大定二十二年进士(《金史》百二十一本传)

兴囤忠孝大定二十二年进士(《金史》一○四本传)

郭 侯大定二十二年进士(《金史》一○四本传)

孟 奎大定二十二年进士(《金史》一○四本传)

世宗大定二十五年乙巳科(西一一八五)

词赋进士过五百人(《金史》卷五十一)

赵秉文大定二十五年进士(《金史》百一十本传)

高 云大定二十五年进士(《金史》一○四本传)

张 炜大定二十五年进士(《金史》一○○本传)

李 华大定二十五年进士(《金史》九十九本传)

王 质大定二十五年进士(《金史》)

路 钧大定二十五年进士(《金史》九十六《路伯远传》)

和速嘉安礼大定二十五年进士(《金史》)

蒲察思忠大定二十五年进士(《金史》一○四本传)

纳坦谋嘉大定二十五年进士(《金史》一○四本传)

世宗大定二十八年勅设科士为学士院官(《金史·选举志》)

世宗大定二十八年取戊申科(西一一八八)

不限年数,取至五百八十六人(《金史》卷五十一)

胥 鼎大定二十八年进士(《金史》一○八本传)

张行信大定二十八年进士(《金史》一○七本传)

高守约大定二十八年进士(《金史》百二十一本传)

王维翰大定二十八年进士(《金史》百二十一本传)

张 壳大定二十八年进士(《金史》一二八本传)

张 翰大定二十八年进士(《金史》一○五本传)

卢 庸大定二十八年进士(《金史》九十二本传)

粘割贞大定二十八年进士(《金史》百二十二本传)

兀颜诋出虎大定二十八年进士(《金史》百二十二本传)

鸟林答乞佳大定二十八年进士(《金史》百二十二本传)

完颜寓大定二十八年进士(《金史》一○四本传)

抹然尽忠大定二十八年进士(《金史》一○四亨传)

裴满亨大定二十八年进士(《金史》九七本传)

左贻庆大定间进士(《金史》)

周 昂大定间进士(《金史》)

章宗明昌二年辛亥进士(西一一九一)

王 晦明昌二年进士(《金史》百二十一本传)

侯 挚明昌二年进士(《金史》百二十一本传)

任天宠明昌二年进士(《金史》一○八本传)

完颜闾山明昌二年进士(《金史》一百)

完颜伯嘉明昌二年进士(《金史》一百)

纥石烈德明昌二年进士(《金史》百二十八)

鸟古论德升明昌二年进士(《金史》百二十二)

鸟古论荣祖明昌二年进士(《金史》百二十一)

女奚烈守愚明昌二年进士(《金史》百二十八)

章宗明昌五年甲寅科(西一一九四)

杨云翼明昌五年进士(《金史》百一十本传)

韩 玉明昌五年进士(《金史》百一十本传)

许 古明昌五年进士(《金史》一○九本传)

陈 规明昌五年进士(《金史》一○九本传)

玉 扩明昌五年进士(《金史》一○四本传)

田 琢明昌五年进士(《金史》一○二本传)

李 英明昌五年进士(《金史》一○一本传)

赤盏尉祈明昌五年进士(《金史》百五十)

温迪罕达明昌五年进士(《金史》一○四)

完颜阿里不孙明昌五年进士(《金史》一○三)

夹谷石里哥明昌五年进士(《金史》一○三)

纥石烈胡失门明昌五年进士(《金史》一○四)

尼庞古蒲鲁虎明昌五年进士(《金史》百二十二)

章宗承安二年丁巳科(西一一九七)

取九百二十五人(《金史》59)

王若虚承安二年进士(《金史》百二十六本传)

李纯甫承安二年进士(《金史》同右)

冯延登承安二年进士(《金史》百二十十四本传)

郭文振承安二年进士(《金史》百十八本传)

冯 壁承安二年进士(《金史》百一十本传)

裴满思忠承安二年进士(《金史》)

鸟古孙仲端承安二年进士(《金史》百二十四本传)

纳合蒲刺都承安二年进士(《金史》百二十二本传)

纳兰胡鲁刺承安二年进士(《金史》一○三本传)

章宗承安五年庚申科(西一二○○)

尚书省言会试取策论词赋经义不得过六百人(《金史》五十一)

李俊民承安五年进士(《元史》)

石抹世绩承安五年进士(《金史》百十四本传)

章宗泰和三年癸亥科(西一二○三)

张特立泰和三年进士(《金史》卷百廿八及《元史》卷一九九本传)

杨达夫泰和三年进士(《金史》百十四本传)

孔祖汤泰和三年进士(《金史》百二十二《移刺里合传》)

藏古网泰和三年进士(《金史》一○二本传)

完颜仲德泰和三年进士(《金史》百十九本传)

蒲察小室泰和三年进士(《金史》百百二十二本传)

章宗泰和六年丙寅科(西一二○六)

李 演泰和六年进士(《金史》百二十一本传)

梁特胜泰和六年进士(《金史》百二十二本传)

卫绍王大安元年己巳(西一二○九)

卫绍王至宁元年癸酉

宣宗贞祐 元年癸酉(西一二一三)

贞祐初诏免府试,赴试者几九千人而取八百有奇(《金史》五十一)

宋九嘉至宁元年进士(《金史》百二十六本传)

完颜素兰至宁元年进士(《金史》一○九本传)

张天网至宁元年进士(《金史》百十九本传)

聂天骥至宁元年进士(《金史》百十五本传)

雷 渊至宁元年进士(《金史》百一十本传)

商 衡至宁元年进士(《金史》百二十四本传)

刘德基贞祐元年进士(《金史》百二十一本传)

宣宗贞祐三年乙亥科(西一二一五)

王 宾贞祐二年进士(《金史》百十七本传)

白 华贞祐三年进士(《金史》百十四本传)

刘 炳贞祐三年进士(《金史》一○六本传)

李献能贞祐三年进士(《金史》百二十六本传)

宣宗兴定二年戊寅科(西一二一八)

特赐经义进士王彪等十三人及第(《金史》五十一《选举志》)

刘 肃兴定二年进士(《元史》一六○本传)

李 昶兴定二年进士(《元史》一六○本传)

宣宗兴定五年辛巳科(西一二二一)

三月省试经义进士于常额外多放乔松等十余人(《金史·宣宗纪》)

李献甫兴定五年进士(《金史》百一十本传)

哀宗正大元年甲申科(西一二二四)

五月赐词赋进士王鹗等五十人、经义进士张介等五人、策论进士孛述论长河等十余人第(《金史》十七《哀宗纪》)

王鹗正大元年进士(元史一六○本传)

杨果正大元年进士(元史一六四本传)

哀宗正大四年丁亥科(西一二二七)

六月赐词赋经义进士卢亚以下及第出身(《金史》十七《哀宗纪》)

王磐正大四年进士(元史一六○本传)

哀宗正大七年庚寅科(西一二三○)

五月赐词赋经义进士李完以下及第出身(《金史》十七《哀宗纪》)

孟攀麟正大七年进士(元史一六四本传)

哀宗天兴二年癸巳科(西一二三三)

赐进士终杨王辅以下十六人出身(《金史》十七《哀宗纪》)

此外不载科举年代的进士尚多,如:

庞 铸(《金史》百二十六)     胡 砺(《金史》百二十五)

马 骧(《金史》百二十二)      贾邦多(《金史》百二十二)

雷 思(《金史》)      程 鼎(《金史》百一十)

王 贲(《金史》九六)      程 震(《金史》百一十)

李复亨(《金史》一百)      焦 旭(《金史》九七)

李 完(《金史》九七)      豆 构(《金史》九七)

黄久约(《金史》九六)      移刺履(《金史》九五)

高 衍(《金史》九十)      魏子平(《金史》八九)

苏保衡(《金史》八九)

赤盏师直(《金史》)      完颜奴申(《金史》百十五)

斜卯阿实(《金史》百十四)      粘葛奴申(《金史》百十九)

陀满胡士门(《金史》百二十三)      完颜珠颙(《金史》)

裴满阿虎带(《金史》百二十四)

三、元科举年表

太宗九年丁酉(公历一二三七)

八月命摩和纳、术忽斛、刘中等历诸路考试,儒士东平杨英等四千三十人,皆天下名士,中选者皆除本贯议事官,与各处长官同署公事,复其赋役(《元史》卷二《太宗本纪》;又卷八十一《选举志·科目门》)

世祖至元年十三年(西一二七七)

平江南,尽求宋之遗士而用之,尤重进士以故相留梦炎(宋淳祐四年进士第一)为尚书,召甲戌(咸淳十年)状元王龙泽为江南行台监察御史(《元史》卷一九○《熊朋来传》)

仁宗皇庆二年癸丑(西一三三二)

定科举条制,蒙古取合格者七十五人,色目人取合格者七十五人,汉人取合格者七十五人,南人取合格者七十五人,共三百人赴会试,于内取中选者一百人,内蒙古色目汉人南人分卷考试,各二十五人(《元史》五十一《选举志》)

仁宗延祐二年乙卯(西一三一五)

初赐进士护都答儿张起严等五十六人第(《元史》二十五)

张起严延祐二年进士(《元史》卷一八二本传)

欧阳玄延祐二年进士(同上)

许有壬延祐二年进士(同上)

干文传延祐二年进士(《元史》卷一八五本传)

杨 载延祐二年进士(《元史》卷一九○本传)

杨景行延祐二年进士(《元史》卷一九二本传)

仁宗延祐五年戊午(西一三一八)

赐进士忽都答儿霍希贤等五十人第(《元史》二十六)

韩 鳙延祐五年进士(《元史》卷一八五本传)

谢 端延祐五年进士(《元史》卷一八二本传)

虞 盘延祐五年进士(《元史》卷一八一《虞盘传》)

盖 苗延祐五年进士(《元史》卷一八五本传)

周仔肩延祐五年进士(《元史》卷一九○《周仁荣传》)

英宗至治元年辛酉(西一三二一)

赐进士泰普化宋本等六十四人第(《元史》二十七)

泰不花    进士(《元史》卷一四三本传)

廉惠山东牙至治元年进士(《元史》卷一四五本传)

宋本至治元年进士(《元史》卷一八二本传)

李好文至治元年进士(《元史》卷一八三本传)

王思识至治元年进士(《元史》卷一八三本传)

程端学至治元年进士(《元史》卷一九○《韩性传》)

吴师道至治元年进士(《元史》卷一九○本传)

林兴祖至治元年进士(《元史》卷一九二本传)

赵 琏至治元年进士(《元史》卷一九四本传)

泰定帝泰定元年甲子(西一三二四)

赐进士刺章益等八十四人第(《元史》二十九)

吕思诚泰定元年进士(《元史》一八五本传)

王守诚泰定元年进士(《元史》一八三本传)

泰定帝泰定四年丁卯(西一三二七)

赐进士阿察赤李黼等八十五人第(《元史》三十)

李 黼泰定四年进士(《元史》一九四本传)

周 镗泰定四年进士(《元史》一九五本传)

李 稷泰定四年进士(《元史》一八五本传)

郭 嘉泰定四年进士(《元史》一九四本传)

王士元泰定四年进士(《元史》一九四本传)

杨维桢泰定四年进士(《元史》二八五本传)

张以宁泰定中以春秋举进士(《明史》二八五本传)

观音奴泰定四年进士(《元史》一九二本传)

文宗天历三年至顺元年庚午(西一三三○)

赐进士笃列图王文烨等九十七人第(《元史》34)

归晹至顺元年进士(《元史》八六本传)

臧鲁会天历三年进士(《元史》一八七本传)

刘耕孙至顺元年进士(《元史》一九五本传)

哈布哈至顺元年进士(《元史》)

惠宗元统元年癸酉(西一三二三)

赐进士同李齐等一百余人第(《元史·外选举志》)

金阙元统元年进士(《元史》一四三本传)

成遵元统元年进士(《元史》一八六本传)

张桢元统元年进士(《元史》一八六本传)

聂炳元统元年进士(《元史》一九五本传)

丑闾元统元年进士(《元史》一九五本传)

月鲁不花元统元年进士(《元史》)

惠宗至元元年乙亥(西一三三五)

谢一鲁至元乙亥乡贡进士(《元史》卷一九五《周本传》)

惠宗至正二年壬午(西一三四二)

赐进士拜住陈祖仁等七十人第(《元史》四十)

陈祖仁至正二年进士(《元史》一八六本传)

卢琪至正二年进士(《元史》一九二本传)

至正二年进士(《元史》一九四本传)

惠宗至正五年乙酉(西一三四五)

赐进士普颜不花张士坚第七十八人第(《元史》四十一)

汪泽民至正五年进士(《元史》一八五本传)

石 普至正五年进士(《元史》一九四本传)

刘庭坚至正五年进士(《元史》一九五本传)

普颜不花至正五年进士(《元史》一九五本传)

高 明至正五年进士(《明史》二八五《文苑·陶宗仪附传》)

惠宗至正八年(戊子西一三四八)

赐进士阿鲁辉帖木儿王宗哲等七十八人第(《元史》四十一)

惠宗至正十一年辛卯(西一三五一)

赐进士朵烈图文允中等八十三人第(《元史》四十二)

惠宗至正四年甲午(西一三五四)

赐进士薛朝晤牛继志等六十二人第(《元史》四十三)

惠宗至正十七年丁酉(西一三五七)

惠宗至正二十年庚子(西一三六○)

赐进士买住魏元礼等三十五人第(《元史》四十五)

惠宗至正二十三年癸卯(西一三六三)

赐进士宝宝杨輗等六十二人第(《元史》四十六)

惠宗至正二十六年丙午(西一三六六)

赐进士赫德溥化张栋等七十二人第(《元史》四十七)

(原载于1944年2月《说文月刊》第3卷第12期;重刊于1944年9月《国立武汉大学哲学报》第7卷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