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乡愁的集市——建水新桥街
充满乡愁的集市——建水新桥街
杨冠才
云南人说赶集大都叫赶街,建水话叫赶街子。以前每周县城都有赶街最热闹的一天,现在每个乡镇甚至每个村委会都有农贸市场了,方便群众赶街,有些赶早街,有些赶晚街,有些赶属相的街,有些赶星期二的街,有些又赶阳历缝五缝十的街,这都是为了资源集中,好做生意。这些集市的街子,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总是充满乡愁的地方。特别是从农村里走出来的每一位城里人,他在城里好像是个农村人,他回去农村又好像是个城里人,集市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回不去的地方,因为集市上洒满了童年的回忆和生活的酸涩。但如果,某一天,城里人回到村子里,集市他总会去,去寻求那些曾经的过往,包括味道、人和亲情,以及汇总起来的乡愁。在中国众多古城的集市中,建水古城里的新桥街,这才是保持最好的乡愁集市。
一
从零公里收费站出口往迎晖路直走,到供销大酒店处,左边的临安小火车站处,可以看到“文献名邦” (背面为“滇南邹鲁”)坊,这里就是广义的新桥街了,真正的新桥街集市是还要往里走30米左右左边的农贸市场。但在临安火车站处就可以闻到新桥街市场的乡愁之味了,一大早这里就有卖工的扎堆。这里又叫“石桥”,难道在明朝出现的“桥头待雇”的商业萌芽,当时就在建水石桥一代出现了?而且都和桥文化有关,如今这些劳力有男有女的,有年轻力壮的,有毛头小伙,有头发杂白但也很精干的劳力,也有五六十岁还能干体力活的,这些从自家田地里解放来出来的力气,都来到这里待雇,别以为这些卖工的看上去只有一身的力气,他们中间还夹杂着心灵手巧的“金剪刀”,在葡萄地里疏果的“特种工”,工资也高出其他工种的两三倍。近年以来,由于外省葡萄产业用工需求,建水地区都先后派出了100多“金剪刀”支援,听说有些工资高的可以每天得到1000多元的报酬。
来雇工的人也很多,不然就难以形成长期稳定而旺盛的卖工市场了。那些需要用工的老板或者雇主,一大早来到新桥街的桥头,看中哪几个就一股脑地点来,或是由一个小工头来谈,包括要多少人,每天多少工费等,工价按季节和时令不等,有时用工紧张可到180元每工每天,有时只有80元左右,所以农民工的收入很不稳定,时高时低。
二
新桥街的集市可谓热闹而嘈杂。一大早就聚满了男女老少,买方和卖方,连接着古城和新城的市民,还有周边村落的村民大都挑着蔬菜和家禽来新桥街,加之游客、菜贩、过路的、卖丁丁糖的,吃米线的、烤烧豆腐的,还有喝早酒的,形形色色,气象万千,充满人间烟火。嘈杂的是新桥街至今还保留着建水原生态的集市形态,比如鏾鸡(阉割公鸡的建水话)、卖草药、卖头发、卖甜醋、卖老品种玉米、卖河里抓来的石蚌和江鳅、鲫鱼等等。正是这些嘈杂让新桥街更加热闹,拿鏾鸡来说,以前天天有生意,现在因城中农贸市场多了起来,分散了聚合力,一些鏾鸡的老师傅约定俗成星期天开线,要想线鸡的人家可以提前预约,如果摸不准鸡的大小,老师傅还会叫拿回去养几天再来,因为鸡太小,达不到让公鸡长得更快一些、肉质更嫩一些的目的。说起鏾鸡这绝活,很多人看都不敢看,只见师傅接过扑腾着翅膀的半大公鸡,将其按在地上,踩住鸡的双脚,用手术刀在鸡腰子的位置轻轻一划,再用早已准备好的四方小铁架慢慢撑进,用带刀口的一个小夹子伸进去;有些师傅则用线套进去,两手一换,很利索的三两下,又将勺子伸进,两个带血的大大的白白的鸡腰子就掏了出来,这或许就是阉鸡叫“鏾鸡”的缘故吧。当然不是所有鏾出来的鸡腰子都是又白又大,有些则又小又黑,大小取决于鸡的发育程度和主人的喂养。鏾鸡是中国一项传统技艺,据宋戴复古《访许介之途中即景》诗“区别邻家鸭,群分各线鸡。”以及元汤式《庆东原·田家乐》“线鸡长膘,绵羊下羔,丝茧成缲”等都有历史记载。这线下来的鸡腰子可是人间美味啊,市场价能在100多元一市斤呢。线下来的鸡腰子就归师傅所有了,他将凑齐一定数量再出售,或者留着自己下酒用,这样的潜规则或许有些霸道,但自古就是这样的,也没人反对或者不同意。听有些师傅讲,带血的鸡腰子最补人,鸡腰子刚从鸡身上取下来后直接放进酒里浸泡,提神和壮阳效果很好。线鸡的费用倒是便宜,每只鸡只收3元钱,有些师傅则两元五毛,这或许是师傅已将鸡身上最好的“菜”归己所有的缘故吧。
三
除了线鸡,还有卖头发也是新桥街的一大存在。收头发的人背一只黄布包,随机在某个店铺拉只小板凳就坐,观察着过往的人群,针对披肩的长发女子,就会主动示意是否愿意出售头发。有些妇女还真有蓄发卖钱的往事呢,可如今就算故意留长发的女人,都很舍不得把自己的头发卖掉,她认为那是身体的一部分,不能随意出售。但就算多么冷清的市场,在新桥街还延续着,就像延续着女人头发的生长,这买卖头发的营生,随着现代营养过剩的生活,给那些秃顶,以及爱装扮各种假发型的现代人来说提供了很好的资源和宝库。越来越远去的卖头发的市场,随着假发市场的兴起,似乎有着归来之势,一些长时间留长发的女人们,欲想断发之后的清凉和爽朗。所以,新桥街的买卖头发的生意,还是时有发生。当谈妥价格后,师傅就很从黄布包里掏出梳子来,开始理顺女人的头发,边梳理,长长的头发便一撮撮剪下来了,原来师傅手中的那个梳子是很独特的,可梳可剪,干完一单生意就一两分钟的时间。罢了,还安慰女人说,你看你的头发没有少太多,原来师傅在梳断女人头发的时候,还故意间隙地留着一些长的,整体剪短后再给女人搞个很惬意的发型,让女人不会顿时觉得因卖发而煞为失落。
四
在建水,上午的一碗米线意味着享受、开启新的一天,是一天中最先完成的第一要事。相传卖汤和卖米线最早是分开的,在鸡市街的宝兴楼早在元末清初就有卖汤的说法,将脊肉、地椒、草芽、米线等倒进去高汤里面,人们从桥东走到桥西,因此得名过桥。发展到后来为了方便才统一起来既卖汤又卖米线。但在新桥街,你可以自己搭配配料,卖米线旁有很多肉铺,可以选择最新鲜的夹层肉,以及买来豆尖、香菜、地椒、草芽、豆花等配料来自己动手,洗净切好,买米线店的一碗肉汤,便把准备好的配料一股脑倒进去,再放入米线,就可以享受到爽滑的米线和配料清香的久远了。除了吃米线,早点还可以搭配早酒、烧豆腐、烧洋芋等,县城附近的一些农民在新桥街卖完菜或赶完街,便就地吃米线,必定来一杯早酒,俗称“早酒一盅,威风一日”。有些则不吃米线,光喝早酒,配上一二十个烧豆腐就饱了。
五
新桥街的另外一个独特之处,便是至今还能买到附近农民用农家肥种养的果蔬和家禽,以及村民捕捉到的野生鱼虾、石蚌、螺蛳、黄鳝、泥鳅等。蔬菜类品种众多,除了青菜、白菜、辣椒等之外,还有圆个的白茄子、拉丝的糯藕、香细的韭菜、白嫩的草芽、翠绿的金针菜等等。肉类也颇丰,黑毛猪、细脖子鸭、跑步鸡等等类目繁多,令人应接不暇。新桥街属于早市,当然,那些临街铺面,整天也开着门,但要想遇上珍贵的食材,那得早起才行。目前,新桥街老农贸市场正在改造,相信不久的将来,一个崭新的新桥街集市将呈现在世人面前,但我也相信,新桥街由于特殊的时代背景和地理位置,不管城市如何变迁、市场如何发达、管控如何规范,它那充满乡愁的味道只会随着现代文明发展得越快而越显得珍贵。任时光的列车驶过,充满乡愁的建水新桥街独立桥头,守望着千年古城的来来往往。
原文发表于《红河文学》2021年第4-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