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问题与现代性:施特劳斯讲演与论文集》简介
《苏格拉底问题与现代性:施特劳斯讲演与论文集》这本书是由.(美)列奥·施特劳斯著创作的,《苏格拉底问题与现代性:施特劳斯讲演与论文集》共有46章节
1
我们时代的危机
李永晶 译 本文和随后的“政治哲学的危机”原为施特劳斯在1962年作的两次讲演,讲稿收入Harold J.Spaeth编,The Predicament of ...
2
政治哲学的危机
李永晶 译 在前一次讲座中,我曾试图将我们时代的危机溯源于政治哲学的危机;我也指出了一个如何摆脱那些困扰我们智识难题的方法,那就是返回到古典政治哲学,尤其返回到...
3
现代性的三次浪潮
丁耘 译 本文原为讲演,初次发表于吉尔丁(Hilail Gildin)编《政治哲学导引》(An Introduction to Political Philos...
4
马基雅维里与古典文学
彭磊 译 本文原刊St.John's Uni.Press出版的Review of National Literatures,Ⅰ:Ⅰ(1970 Spring),页...
5
《霍布斯的政治学》德文版前言
娄林 译 本文是施特劳斯为《霍布斯的政治学》德文版(1965)写的前言,原文为德文,中译依据刊发在Interretation(1979,uo.1)上的英译迻译,...
6
论卢梭的意图
冯克利 译 1750年,卢梭应法国第戎科学院的有奖征文撰写了《论下列问题:“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敦风化俗”》,通常简称《论科学和艺术》。本文是施特劳斯为该...
7
一
有关卢梭意图的陈旧持久的论争,隐藏着有关民主性质的政治论争。“民主的方法”等于“理性的方法”的主张,似乎既能支持也能击倒现代民主。为了理解这种主张的含义,自然就...
8
二
批评卢梭“赞扬无知”的同代人有这样的印象是大可以理解的:卢梭否认科学或哲学有任何价值,他主张消灭一切学问。可是,卢梭在答辩中声称,他们并没有理解他,他认为那些被...
9
三
卢梭本人承认,他在《论科学与艺术》中没有明示这部作品隐晦的原理。[43]该书的主旨是警告世人切莫碰触科学,因此当然不可能强调科学有着更高的尊严,如此行事无异于鼓...
10
四
说科学与社会不相容是一回事,说科学与德性不相容则是另一回事。假如德性从本质上是政治的或社会的话,后一个论点可以从前一个论点推导出来。无疑,卢梭不时把德性等同于政...
11
五
行文至此,要完整地理解卢梭的意图,我们的努力仍然面临着最大难题。我们已经得出的结论如何与卢梭的自白一致呢?他认为,对卓越的头脑而言科学与美德是协调的,只有在“各...
12
六
总之,卢梭在文学生涯之初提出的观点最令人难忘,他始终坚持着自己的观点。再说一遍,这个观点大意是:社会的要求与哲学或科学的要求之间有着根本的不合比例。它与启蒙运动...
13
德意志虚无主义
丁耘 译 本文原为施特劳斯在1941年2月26日在美国作的一次讲演,由David Janssens和Daniel Tanquay根据草稿整理,原刊于Interp...
14
一
什么是虚无主义?在何种程度上可以说,虚无主义是一种特殊的德国现象?我无法回答这些问题;我只能试着把它们搞得确切一点。因为我就要探讨的这个现象过于复杂,以往的考察...
15
二
现在听见“德国虚无主义”这个提法,我们中的大多数人自然立刻就想到民族社会主义(National Socialism)。但从一开始便要了解,民社主义只是德国虚无主...
16
三
虚无主义的意思也许是:velle nihil,意欲虚无、[意欲]([译按]如无特别说明,正文中的方括号是译者为了文气贯通加的)包括自身在内的万物的毁灭,因此,首...
17
四
必须具备一种我完全缺乏的禀赋,也就是有抒情气质的报告者的禀赋,才能使你们中间那些未曾在战后德国生活多年的人真切地了解到,是些什么样的情绪在支持着德国虚无主义。[...
18
五
那样的现代学究兴许会觉得虚无主义也不是糟糕透顶。他会论证说,因为年轻一代里那些有理智的人会对长辈让他们相信的东西有所不满,他们会强烈需要一个新字眼来表达他们的渴...
19
六
我已经描述了一种并非原本便全然恶劣的虚无主义兴起的智识与道德环境。并且,我认为理所当然的是,年轻的虚无主义所反对的一切并非都是不可反对的;他们鄙视的所有作者、论...
20
七
我已经把在德国生活期间的所闻、所见、所阅压缩为上述片断评论,因为我必须传递的是,一个非理性主义运动以及通常对它的非理性反应的印象,而非一个讲究推理的论证。无论如...
21
八
我认为,无须证明的是,在德国占统治地位的是上文界定的那种虚无主义,相比其他一些国家,上述那种虚无主义在德国更见其特征。例如日本就不会有像德国那样虚无主义,因为按...
22
九
一般的虚无主义者(特殊地说,德国的虚无主义者也一样)拒斥文明本身的原则。问题来了,德国虚无主义者为了什么要拒斥这些原则?我将试着解答这个问题,一开始根据的是劳西...
23
十
因此,德国虚无主义为了战争与征服的缘故,为了武德的缘故拒斥文明本身的原则。由此,德国虚无主义接近德国军国主义。这就向我们提出了“什么是军国主义”的问题。军国主义...
24
十一
德国虚无主义接近德国军国主义,然而两者并不是一回事。至少,军国主义企图把战争的理想与Kultur[文化]协调起来;虚无主义的前提假设是,文化已经终结。军国主义总...
25
十二
德国军国主义与德国虚无主义之间不管会有多大差别,这两种狂热之间的亲缘关系也很明显。德国军国主义是德国虚无主义的父亲。要透彻理解德国虚无主义,需要透彻地理解德国军...
26
评柯林武德的历史哲学
余慧元 译 李致远 校 本文是为柯林伍德的《历史的观念》一书写的书评,原刊Review of Metaphysics,1952,Ⅴ:4(June),页559-5...
27
一
柯林武德(R.G.Colingwood)的《历史的观念》(The Idea of History,Clarendon Press,1946;以下仅注页码)“是一...
28
二
柯林武德并没有“从事实上”(by deed)证明科学历史学相对于常识性史学的优越性;后者过去曾在许多不同层次上极为流行。柯林武德的大多数重要说法都是错误的,而早...
29
注意一种被遗忘的写作艺术
林志猛 译 本文原刊于Chicago Review,Winter-Spring 1954,回应萨拜因教授对《迫害与写作技艺》的批评。萨拜因(George Hol...
30
斯巴达与色诺芬的品味
陈戎女 译 本文原刊Social Research,1939,Ⅵ:4,页502-536,迄今未收入任何施特劳斯文集。 Xenophon non excidi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