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散曲鉴赏

第三章 散曲鉴赏

元代作家为什么是没有梦想的一代?其中有没有类似魏晋风度的人物?有没有令人朝思暮想崇拜的偶像?为什么他们不会相思,又会相思?在《天净沙·秋思》里,“小桥流水人家”本是春暖花开的江南景色,为什么会出现在秋天?藤为什么要枯?树为什么而老?鸦为什么昏昏欲睡?读完本章,你一定会心一笑。

说到元曲作家,仿佛是他们坠入了悲惨世界,曾有著名的“九儒十丐”说。南宋遗民,至死不降元的谢枋得《谢叠山集》:“滑稽之雄以儒为戏者曰:我大元制典,人有十等,一官二吏,先之者贵之也,贵之者谓有益于国也。七匠八娼九儒十丐,后之者贱之也,贱之者谓无益于国也。嗟乎!卑贱,介乎娼之下丐之上者,今之儒也。”让人感到元代读书人是历代文人里面最没地位的,在中国历史第一次沦落到连歌姬还不如的境地,歌姬会吹拉弹唱,书生则百无一用。但这仅是演员演戏的调侃戏谑之语。

元朝人比我们的想象更成熟,也更淡定。元朝人思想没有什么惊人的独创,而是对生活的真相体认,一是要活下去,二是要活得好,这是生活的智慧。

比如说元代无名氏的《双调·秋江送》:

财和气,酒共色,四般儿很利害。成与败,兴又衰,断送得利名人两鬓白,将名缰自解,利锁顿开,不索置田宅。何须趱金帛?则不如打稽首疾忙归去来。人老了也,少不的北邙山下丘土里埋。酒色财气,是普通人世代不变的欲求,如何能勘破名利,摆脱缰索,获得身心自由?在元代有人对这些庸俗的欲望进行了思索和求解。

无名氏《折桂令》:

叹世间多少痴人,多是忙人,少是闲人。酒色迷人,财气昏人,缠定活人。钹儿鼓儿终日送人,车儿马儿常时迎人。精细的瞒人,本分的饶人。不识时人,枉只为人。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是应该怎样度过?当回首往事的时候,你是否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是否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呢?他们思想水平和今天的我们也是不相上下。

后人就有一个问题要问:元朝文人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状态,他们创作散曲和杂剧关注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