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有一梦而亡之理吗?

第七节 世有一梦而亡之理吗?

明传奇与杂剧相比,规模更宏大,曲调可以南北合套,人物众多,每个角色都有表现机会,因此更有利于表现生活。

据王季思先生确认,《牡丹亭》(以下简称《牡》)传奇取材于明代何大伦辑《重刻增补燕居笔记》(万历以后编刊)卷九所收的《杜丽娘慕色还魂》话本。在话本到传奇的改变中发现了一个400年来被大家忽略的惊天秘密,现在提出来,供大家思考。

一、从话本到传奇的显著改编之处

话本里,杜丽娘的父亲就是一个普通的姓杜的太守,和历史名人没有瓜葛,也没有出身高贵之说,具体是这样介绍杜宝家庭概况的:

“话说南宋光宗朝间,有个官升授广东南雄府尹,姓杜名宝,字光辉,进士出身,祖贯山西太原府,年五十岁。夫人甄氏,年四十二岁,生一男一女。其女年一十六岁,小字丽娘,男年十二岁,名唤兴文。姊弟二人俱生得美貌清秀。杜府尹到任半载,请个教读,于府中书院内教姊弟二人读书学礼。不过半年,这小姐聪明伶俐,无书不览,无史不通,琴棋书画,嘲风咏月,女工针,靡不精晓。府中人皆称为女秀才。”

到了《牡丹亭》,杜太守上场就自我吹嘘,和自己的本家扯上了关系:“自家南安太守杜宝,表字子充,乃唐朝杜子美之后。流落巴蜀,年过五旬。想廿岁登科,三年出守,清名惠政,播在人间。内有夫人甄氏,乃魏朝甄皇后嫡派。此家峨眉山,见出世贤德。夫人单生小女,才貌端妍,唤名丽娘,未议婚配。看起自来淑女,无不知书。”

在这里,和剧情关系不大的杜太守之子被汤显祖删掉了。更明显的变化是,杜太守把自己和杜甫扯上了关系,而且把夫人的世系更溯源到了短命的魏朝。这是一个非常信奉血统论、高度重视门当户对的官场中人。

不光是杜太守这样看待自己的身世门第,其他人同样如此,比如说柳梦梅,在传奇里也变成了唐朝柳州司马柳宗元之后,留家岭南。

话本里,柳梦梅名字是和母亲的一个梦有关,“新府尹姓柳名恩,乃四川成都府人,止生一子,年一十八岁,唤作柳梦梅,因母梦见食梅而有孕,故此为名。其子学问渊源,琴棋书画,下笔成文。”

到了传奇里,“小生姓柳,名梦梅,表字春卿。原系父亲朝散之职,母亲县君之封。所恨俺自小孤单,生事微渺。”

柳梦梅的名字的由来也被彻底改变,那是半月之前,柳梦梅自己做了一个梦,梦到一园,梅花树下,立着个美人,不长不短,如送如迎。说道:“柳生,柳生,遇俺方有姻缘之分,发迹之期。因此改名梦梅。”汤显祖这样一改,直接为二人冥冥之中相遇埋下了伏笔。

二、“世有一梦而亡之理”?

《琵琶记》里有一句话:“论传奇,乐人易,动人难。”搞笑逗乐都相对容易,最难得的是感动人,《牡丹亭》最动人、最神奇的就是杜丽娘的春梦。

杜太守一日问春香,“俺问你小姐终日绣房,有何生活?〔贴〕绣房中则是绣。〔外〕绣的许多?〔贴〕绣了打绵。〔外〕甚么绵?〔贴〕睡眠。”太守认为白日眠睡,是何道理?不如学习,能够知书达理,于是派人找来一位年近六旬饱学之士陈最良。他们二人探讨了给杜丽娘讲什么的问题,因为他们家传毛诗,《诗经》开首便是后妃之德,四个字儿又顺口,所以推荐学习《诗经》。上课的时候,杜丽娘姗姗来迟,陈最良逐字逐句讲解“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杜丽娘告诉师父,依注解书,学生自会。希望师傅能够把《诗经》大意,敷演一番。上完《诗经》课,杜丽娘又练习写毛笔字,但是春香拿错了文房四宝,把闺房用品都拿来了,过了好一阵子,春香才回来,她是“溺尿去来。原来有座大花园。花明柳绿,好耍子哩”。说明这个大花园里有柳树,也有花儿朵朵。

小姐正要练字,却忽然听见有人卖花的吆喝声音,比照本宣科的读书声生动多了:

〔内叫卖花介〕〔贴〕小姐,你听一声声卖花,把读书声差。〔末〕又引逗小姐哩。待俺当真打一下。〔末做打介〕

不要小看这几句似乎无关痛痒、无关大局的叫卖声,因为这是一个幽灵似的人物,一个偷窥着伺机作案的幽灵,在天真无邪的少女周围徘徊逛荡。

话本中,杜丽娘和春香在后花园中游赏之后,触景伤情,心中不乐,急回香阁中,独坐无聊,凭几昼眠,做了一个春梦。

那么杜丽娘的春梦和谁有关系,这个书生从何而来?汤显祖进行了思考,并给出了暗示,但没有说破。这个人是汤显祖在传奇里不着痕迹地添加的,所以被很多人忽略,还有的研究者常按照一些学说比如阶级观点来分析,也就不注意文本信息。

汤显祖自然而然地增加了一个看似无足轻重的人物,其实和杜丽娘春梦大有干系,这个人就是小花郎。杜丽娘确定了后日去花园,就让春香安排小花郎扫除花径,于是这个普通不能再普通,却又被大家忽视的人物出场了:

[普贤歌]〔丑扮小花郎醉上〕一生花里小随衙,偷去街头学卖花。令史们将我揸,祗候们将我搭,狠烧刀,险把我嫩盘肠生灌杀。〔见介〕春姐在此。〔贴〕好打。私出衙前骗酒,这几日菜也不送。〔丑〕有菜夫。〔贴〕水也不枧。〔丑〕有水夫。〔贴〕花也不送。〔丑〕每早送花,夫人一分,小姐一分。〔贴〕还有一分哩?〔丑〕这该打。

他偷去街头学卖花,被当时的官府城管之流抓住,一顿暴打。他的内心是否开始仇视官府,要报复官府之人呢?

〔贴〕你叫什么名字?〔丑〕花郎。〔贴〕你把花郎的意思,个曲儿俺听。的好,饶打。〔丑〕使得。

[梨花儿]小花郎看尽了花成浪,则春姐花沁的水洸浪。和你这日高头偷哴哴,嗏,好花枝干瘪了作么朗!〔贴〕待俺还你也哥。

[前腔]小花郎做尽花儿浪,小郎当夹细的大当郎?〔丑〕哎哟。〔贴〕俺待到老爷回时说一浪。〔采丑发介〕嗏,敢几个小榔头把你分的朗。〔丑倒介〕罢了,姐姐为甚事光降小园?〔贴〕小姐大后日来瞧花园,好些扫除花径。〔丑〕知道了。

小花郎在这里绝不仅仅是插科打诨、胡言乱语的角色,他头脑灵活,竟敢偷去街头卖花;他还“私出衙前骗酒”,既然喝醉了酒,就酒壮英雄胆,疯言疯语说话随便,且语带挑逗。虽然是看护花园的花郎,却胆大妄为,没有底线,思想意识跟社会上小混混一样。更为关键的是,除了春香以外,唯一知道小姐大后天来瞧花园的就是他——小花郎。

话本里,杜丽娘游园归来,凭几昼眠,才方合眼,忽见一书生。这确实是在梦中,因为这个书生忽然而来,也就不知从何而来。

传奇里,她游园回来,感慨古之女子,因春感情,遇秋成恨。身子困乏了,且自隐几而眠。这个人自称“小生”,是尾随小姐而来,说明他不是突兀地无缘无故地出现,而是有现实基础的,他是一直躲在花园某处的。他称杜丽娘为“小姐”,有时也叫姐姐。

小生顺路儿跟着杜小姐回来,怎生不见?〔回看介〕呀,小姐,小姐!〔旦作惊起介〕〔相见介〕〔生〕小生那一处不寻访小姐来,却在这里!〔旦作斜视不语介〕〔生〕恰好花园内,折取垂柳半枝。姐姐,你既淹通书史,可作诗以赏此柳枝乎?〔旦作惊喜,欲言又止介〕〔背想〕这生素昧平生,何因到此?〔生笑介〕小姐,咱爱煞你哩!

话本里,杜丽娘梦中“忽见一书生,年方弱冠,丰姿俊秀”。传奇里,这个人是小生,小生可能是书生,也有可能是后生。他是主动尾随小姐,忽然跟丢了,然后在闺房里找到了小姐。在柳树上顺手折了半枝垂柳,问小姐可否作诗?这似乎是书生的语气。又脱口而出,爱死小姐了。这不像书生的口吻了。他选准了这个机会,一定要拿下小姐。

小姐,和你那答儿讲话去。〔旦作含笑不行〕〔生作牵衣介〕〔旦低问〕那边去?〔生〕转过这芍药栏前,紧靠着湖山石边。〔旦低问〕秀才,去怎的?〔生低答〕和你把领扣松,衣带宽,袖梢儿揾着牙儿苫也,则待你忍耐温存一晌眠。〔旦作羞〕〔生前抱〕〔旦推介〕〔合〕是那处曾相见,相看俨然,早难道这好处相逢无一言?〔生强抱旦下〕

他要牵着小姐往花园里去,因为那里隐蔽更安全,那里环境他也更熟悉。他对小姐的话语挑逗,淫邪露骨,是一个情场老手的花花公子语气。杜丽娘看着这个人似曾相似,在哪儿见过,特别像一个熟悉的人,所以这是一个熟悉的人打扮成了一个书生的样子。第一次见面,他竟然强行抱走杜丽娘,这肯定不是知书达礼的书生行为,更像是一个流氓行径。

请注意,这是杜丽娘的人生第一次,但大家要知道,一个乳臭未干的黄毛丫头,怎么会做如此惊人的性梦?一个女人不会第一眼见了后就要跟你去做什么,她对他有感觉才会有其他想法。所以杜丽娘竟然能做如此被强暴的春梦实在是匪夷所思。

在话本里,杜丽娘羡慕“昔日郭华偶逢月英,张生得遇崔氏,曾有《钟情丽集》、《娇红记》书,此佳人才子,前以密约偷期,似皆一成秦晋。”感叹自己虚度青春,不得早成佳配。问题由此产生,因为郭华与王月英、张生与崔莺莺都没有书生强抱美人强行苟合的情节,也就是说,杜丽娘的春梦与书生的行为是没有关联的,这个人也不应该是书生,只能是披着书生之皮的色狼。

他们被杜丽娘学习借鉴了类似行为:崔莺莺是主动到张生的住处自荐枕席,杜丽娘也是到了柳梦梅住处自荐枕席;郭华因为贪杯误事,悔恨交加,吞咽王月英的香罗帕而亡,到最后,王月英从秀才口中取出手帕,郭华还魂归来;杜丽娘最后也是魂兮归来。

杜丽娘始终叫这个小生为“秀才”,两个人云雨之后,小生改称她为“姐姐”:

〔旦〕秀才,你可去啊?〔合〕是那处曾相见,相看俨然,早难道这好处相逢无一言?〔生〕姐姐,你身子乏了,将息,将息。〔送旦依前作睡介〕〔轻拍旦介〕姐姐,俺去了。〔作回顾介〕姐姐,你可十分将息,我再来瞧你那。“行来春色三分雨,睡去巫山一片云。”〔下〕〔旦作惊醒,低叫介〕秀才,秀才,你去了也?〔又作痴睡介〕

两个人云雨之时,竟然还有一位花神在为他们看风放哨。坐实了两人交欢地点一定在后花园,因为这里才是后花园花神的地盘,闺房里,神不会去的。花神声称是杜丽娘与柳梦梅梦交的见证人,但是当他被阴间判官传唤时,他没有证实这点。

当杜丽娘来到阴间,判官提出他的最大疑惑:“谎也。世有一梦而亡之理?”判官进而质问花神:

〔净〕敢便是你花神假充秀才,迷误人家女子?〔末〕你说俺着甚迷他来?〔净〕你说俺阴司里不知道呵!

花神闪烁其词,然后报上了一大堆花名,每一个花名都可以有淫邪的解释,去除那些又黄又暴力的片段,节选了一小段:

〔末〕奶子花。〔净〕摸着奶。〔末〕栀子花。〔净〕知趣乖。〔末〕柰子花。〔净〕恣情奈。

这个花神更像是一个采花贼,每种花他都能转换成意淫。为什么花神不说出真相,如果说出来的话,恐怕杜丽娘就死定了。判官让花神差遣被发落的花间四友,他们是黄莺、飞燕,叫莺窥燕猜,还有浪蝶狂蜂。花神、花间四友,都带有一个花字的指向,说明这个嫌疑人一定是和花字有关的人。

三、“不在梅边在柳边?”

是梦还是真?杜丽娘也糊涂了,于是到后花园寻寻觅觅,只图旧梦重来,鸳梦重温。却发现园门洞开,守花的不在,残红满地。(为什么会这样?应该是嫌疑人犯罪之后仓皇逃走,不管不顾了)一边寻找,一边回想:

他倚太湖石,立着咱玉婵娟。待把俺玉山推倒,便日暖玉生烟。

他兴心儿紧咽咽,呜着咱香肩。俺可也慢掂掂做意儿周旋。等闲间把一个照人儿昏善,那般形现,那般软绵。

作为从来没有过性经验的少女怎么会做有如此清晰动作行为的性梦呢?如果是梦的话,她还会做类似的梦,但是她再没有做过了相似的梦。这里的一些用语比如说“玉山”还有下面的“钏匾”等词语不可泥定看杀,因为在此处她述说的是动作与感觉,用的是隐语,女孩儿家,说到这些都是羞答答的,谁好意思直接用“玉体”这样让人脸红耳热心惊肉跳的词儿呢?忽然,她好像找到这个地方,她一下子感受到了曾经被别人身体压住的感受:

霎时间有如活现,打方旋再得俄延,呀,是这答儿压黄金钏匾。

在无人之处,忽然大梅树一株,梅子磊磊可爱。杜丽娘发下心愿:“这梅树依依可人,我杜丽娘若死后,得葬于此,幸矣。”为什么她看见梅树会如此呢?在阴间,判官问询时,她透露了真实的心思:“那秀才何在?梦魂中曾见谁来?〔旦〕不曾见谁。则见朵花儿闪下来,好一惊。”也就是说,她想起了二人幽会时有一朵梅花掉了下来,她之所以要葬于此树下,是想告诉有心人,她已经认定是和一个梅花相关的人曾经交欢过。这个人她似曾相识,她曾经见过,她已经知道是谁了,但是打死她也不能说。

知道这个秘密的巨大痛苦让杜丽娘形销骨立,她把自己形象画下来,然后让春香悄悄交给花郎装裱,我们看这小花郎是什么反应:

春香,悄悄唤那花郎分付他。〔贴叫介〕〔丑扮花郎上〕“秦宫一生花里活,崔徽不似卷中人。”小姐有何分付?〔旦〕这一幅行乐图,向行家裱去。叫人家叫拾好些。

花郎嘴里哼唱这句歌词,是有个典故的,也无意中暴露这个花郎一直在若即若离地观察事态的发展,要不然他不会准确猜出杜丽娘这样做的意义何在。崔徽是唐代歌妓,曾与裴敬中偶遇,两个人一见钟情,坠入爱河。后来,裴敬中办完公务离开。崔徽因为自己的身份不能跟随他走,就托画家画下自己的肖像寄给裴敬中,捎话说,如果你见不到画中人,那就是我为你而死了。后来崔徽果真害了相思病,抑郁而死。

这个装裱画,完全可以让春香去做,却悄悄交给了花郎,而花郎对小姐的心思也心知肚明。至此,这个惊天的秘密呈现出来了,原来是花郎乔装和杜丽娘在后花园苟合,美丽善良的杜丽娘被小花郎诱奸。但是这个秘密杜丽娘决说不出口,如果重视自己门第的杜太守知道了这一个惊世骇俗的情节,花郎绝不会仅仅被痛骂“淫乱下作”、“有伤风化”那么简单,很有可能是被杖毙。花郎一定是没命了,自己脸也丢尽了,也丢尽了自己的声誉,败坏了杜家的门风。在男权社会里,公子和丫环厮混,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极少听说小姐和下人之间的情事,不是没有可能,只是被掩盖罢了。

所以这是一个打死也不能说出的秘密。

如果花郎能够改变自己命运,考取功名,还有可能带来转机,但是这对花郎来说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杜丽娘就是被这个不能说的秘密折磨抑郁了,尽管这样,她还是很感激花郎,所以让花郎去装裱自己的画像来表明心迹。

另一方面,杜丽娘觉得自己太委屈了,一失足成千古恨,一个圣女的纯真爱情葬送在一个“渣男”之手。她多希望这个小生是个书生,他拿着这个柳树枝,表明他姓柳该多好!所以她在画上题了一首诗:

近睹分明似俨然,远观自在若飞仙。

他年得傍蟾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

其实后花园应该有一棵柳树的,因为春香曾说过“原来有座大花园。花明柳绿,好耍子哩”。但是遵守妇道的杜丽娘还是认为自己应该葬在梅花树下,“待打拼香魂一片,阴雨梅天,守的个梅根相见”。

这样一来,判官也糊涂了:“劳再查女犯的丈夫,还是姓柳姓梅?”其实大家都心照不宣,谁也不愿提及那个微不足道的和梅花有关的花郎。还好杜丽娘情缘未了,她还可以再活一回。等到柳梦梅捡到那张自画像时,也是困惑不解:

呀,此乃人间女子行乐图也。何言“不在梅边在柳边”?奇哉怪事哩!

这是杜丽娘阐明自己的一生,倒在了梅花树下,却希望能够像柳树枝一样浴水重生,枯木逢春。

作为书生的柳梦梅对杜丽娘画像的呼唤也体现了书生本色,他称她为“美人”和“姐姐”:

待小生狠狠叫他几声:“美人,美人!姐姐,姐姐!”拾的个人儿先庆贺,敢柳和梅有些瓜葛?

称之为“美人”,依稀透露出他的教育背景,比如读书人都知道的“四大美人”等等。我们再回头看柳梦梅的梦:

每日情思昏昏,忽然半月之前,做下一梦。梦到一园,梅花树下,立着个美人,不长不短,如送如迎。说道:“柳生,柳生,遇俺方有姻缘之分,发迹之期。”因此改名梦梅。

这里柳梦梅的梦更像一个梦,美人的形象有些模糊。柳梦梅梦中也没做什么非礼之举,符合一位书生的性格逻辑。他自小孤单,渴望得到别人的关爱,二十过头,志慧聪明,只恨未遭时势,不免饥寒。他误打误撞,正好具备了杜丽娘要寻找对象的条件。

反观杜丽娘的梦,遇到的是一个攻击性较强的男人,这个男人的所说、所为不是一个书生的做派,这个梦也不是梦,而是真实发生的事情,只是在杜丽娘半梦半醒之间发生的。

很多人记住了汤显祖在该剧《题词》的一句话:“如杜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认为是人间至情让杜丽娘死而复生,很多人为此感动得稀里哗啦。其实如果翻看明代传奇,这种生而死、死而生的事情很是稀松平常。比如唐僧的父亲陈光蕊死去长达18年,后来又穿越回来了,龙王在水晶宫内养他18年。观音佛旨,着他回到了阳世。这不过是作家玩熟的戏法。

杜丽娘的鬼魂像崔莺莺一样,主动上门投怀送抱。男追女隔层山,女追男隔层纱。两个人对上了曾经的美梦:

秀才啊,你也曾随蝶梦迷花下。〔生想介〕是当初曾梦来。〔旦〕俺因此上弄莺簧赴柳衙。若问俺妆台何处也,不远哩,刚刚在宋玉东邻第几家。〔生作想介〕是了。曾后花园转西,夕阳时节,见小娘子走动哩。〔旦〕便是了。

柳梦梅只是梦见过一个美人在梅花树下走动,杜丽娘就把他打断了,认为这样就算对上了。其实无论杜丽娘此刻说什么,柳梦梅都会附和去说的。作为贫寒书生的他怎么可能拒绝美人主动送货上门呢。杜丽娘重生以后,二人共赴临安赶考,但柳梦梅毕竟心中还有疑惑:

一路而来,到今不曾请教。小姐可是见小生于道院西头?因何诗句上“不是梅边是柳边”,就指定了小生姓名?这灵通委是怎的?〔旦笑介〕柳郎,俺说见你于道院西头是假。我前生呵!

[江儿水]偶和你后花园曾梦来,擎一朵柳丝儿要俺把诗篇赛。奴正题咏间,便和你牡丹亭上去了。〔生笑介〕可好哩?〔旦笑介〕咳,正好中间,落花惊醒。此后神情不定,一病奄奄。

柳梦梅听得也是摸不着头脑对不上茬儿,只能当梦话耍了。

柳梦梅的学识如何呢?我们来看这样一个观画细节:

“却怎半枝青梅在手,活似提掇小生一般?”

最是那低头嗅梅的温柔,像一朵梅花不胜凉风的娇羞,让柳梦梅心驰神往,魂不守舍了。他对青梅的解读是这样的:

他青梅在手诗细哦,逗春心一点蹉跎。小生待画饼充饥,小姐似望梅止渴。

他认为小姐是望梅止渴,自己是等待画饼充饥。两个人是一对饥渴男女。其实,他是会错了意,读错了情。白居易有一首著名的《井底引银瓶》解释了为何弄青梅,摘录如下:

笑随戏伴后园中,此时与君未相识。

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

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

如果只看到这里,会以为是青年男女青梅白马,墙头马上相知相爱的故事,实际却是通过女子淫奔的惨痛遭遇,告诫大家,男女私奔,就如同井底的银瓶一样容易破碎到细碎。“为君一日恩,误妾百年身。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

当然,如果柳梦梅这样理解,而不是寻花问柳的心态,恐怕两人也不会走到一起。后来,杜丽娘的回答充分满足了柳梦梅的虚荣心:

“因何错爱小生至此?〔旦〕爱的你一品人才。”

既然别无选择,只能是死马当作活马医,把希望押在他身上了,通过鼓励来激起他的斗志。柳梦梅幸运地得到钦差识宝使臣苗舜臣资助,才能赴京赶考,又幸运地得到苗舜臣荐卷,得以“榜题金字”,点中了状元。柳梦梅这个状元得来的实在是万分之一的侥幸。

这个传奇告诉人们,小姐和下人恋爱,死路一条;和书生相恋,定会飞黄腾达。

至此,给大家揭穿了这样的秘密,也明白了为什么大家喜欢看皇帝新装而不去戳穿他的一个原因,因为大家都想看戏。

汤显祖的伟大之处在于,埋伏了草蛇灰线,任由大家去阐释,很多人都相信这个春梦的神奇,那就让大家去相信好了。你不相信,找出来了嫌疑人,毕竟只是嫌疑,应该疑罪从无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