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桥流水人家
元曲也有很多羁旅思乡的作品。为了前程漂泊他乡,常有异乡人之感。仕途上的风风雨雨诸般不如意,更增添了孤寂与惆怅。
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
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开头的鼎足对,描绘了秋夜里风吹梧叶、雨打芭蕉的秋雨时分,游子夜不能寐,思乡不断,梦回故乡。
后4句化用宋代赵师秀的名句“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如今人生棋局残棋未收,灯花已落。第五句“叹新丰孤馆人留”,联想到唐初大臣马周的遭遇。马周年轻时,生活潦倒,外出时曾宿新丰旅舍,店主人见他贫穷,供应其他客商饭食,独不待见他。这里是感叹自己虽有马周之才,但无赏识的伯乐,只能碌碌无为。十年多奔波辛苦,到头来忠和孝都没做好,尤其是愧对父母,一切的一切,在这样一个秋风秋雨愁煞人的秋夜,涌上心头。
顾德润《醉高歌带摊破喜春来·旅中》:
长江远映青山,回首难穷望眼。扁舟来往蒹葭岸,人憔悴云林又晚。篱边黄菊经霜暗,囊底青蚨逐日悭。破清思晚砧鸣,断愁肠檐马韵,惊客梦晓钟寒,归去难!修一缄,回首字寄平安。长江两岸的青山倒映水中,越走越远,山重山,遮望眼,回头望不到边。一叶小舟在芦苇荡和江岸之间穿梭。蒹葭苍苍,在水一方。人变憔悴,山林又到傍晚。看篱笆墙边的菊花经霜打后颜色变暗,囊中的救命钱一天天变少,日子越来越难。
晚风传来一阵又一阵的砧声打乱我的思绪,房檐上飘动着悦耳的风铃此刻让人心烦愁肠寸断,刚打个盹儿,寺庙钟声又把思乡梦打断。归去来兮,但是两手空空、行囊空空归去多么难,只能写一封信,写上两个字——平安。
下面我们来分析马致远著名的《天净沙·秋思》,开头3句都由3个名词组成。这种以名词或类名词组连缀组成的语句,被称为列锦鼎足对。具体地从头来一一解析。
一是寒鸦、流水、小村、夕阳的组合意象:
这一意象在隋炀帝的一首诗里已经出现。如:
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斜阳欲落处,一望黯消魂。
——杨广《野望》隋炀帝把一幅忧郁的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寒鸦数点,流水孤村,夕阳欲落,黯然销魂。
秦观《满庭芳》: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化用了杨广的诗句,用斜阳夕照、寒鸦归巢、流水孤村衬托出其微官落寞,去国离家的游子之恨。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宋·张舜民《村居》)流水潺潺,绿竹绕篱,绿水映陂,榆树钱落尽,木槿花也稀疏,从夏天来到了秋天。夕阳下,老牛慢悠悠地归来,背上没有驮着人,却站着寒鸦一起回来了。夕阳西下,放牛归来充满了温馨,加上了寒鸦,给人的是在享受安静的田园风光时一个惊喜。
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栏干不自由。夕阳下,寒鸦鸣叫归巢带来一片愁绪,柳塘边树上的新绿却温柔地低垂着。如果眼里没有什么离别之恨,就不会相信人间会有人愁白了头。愁肠已断,泪水难收,重上小红楼重温相思,心里知道离人已被群山隔断,但还是倚着栏杆不由自主地思念。在这里,黄昏、寒鸦、断肠、相思等已经集合在一起呈现了“离别肠应断,相思骨合销”(陈后主《寄碧玉诗》)的境界。
二是看“小桥流水”意象:
苏轼《如梦令·春思》:
手种堂前桃李,无限绿阴青子。帘外百舌儿,惊起五更春睡。居士,居士。莫忘小桥流水。这首词是作者遥想当年在东坡雪堂的生活情景。自己在雪堂前亲手栽桃树李树,绿荫掩映,结了满树的青果。清晨,窗外百舌鸟愉快地啼叫,常常把人从美梦中搅醒。东坡居士啊东坡居士,别忘了那里的小桥流水。
宋·刘学箕《桃源忆故人》:
小桥流水人来去,沙岸浴鸥飞鹭。谁画江南好处。着我闲巾屦。宋·高观国《留春令·淮南道中》:
断霞低映,小桥流水,一川平远。柳影人家起炊烟,仿佛似、江南岸。马上东风吹醉面。问此情谁管?花里清歌酒边情,问何日、重相见?这两首词里的小桥流水,柳影炊烟都是江南好风光的一个典型代表,令词人无限向往。
三是看诗词中的“西风”意象: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
落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辛弃疾)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这里的西风是和人瘦联系在一起,因为西风也是秋风,中国诗人自从宋玉《九辩》里“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开始,就和农民不一样,有了“悲秋”情结。到了三国时代,曹丕作《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雁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多思肠”又融入了相思愁肠纠结之情,所以到了宋词里,落叶西风的时候,人就因相思而消瘦了。
李白《秋风词》: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明月在天,西风吹落叶聚聚散散,树上的乌鸦鸣叫让人心惊。作者在西风、寒鸦、明月的凄清氛围中,翻来覆去相思不已。
著名的《忆秦娥》词相传为李白所作,但有争议: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清秋时节,杨柳依依,西风残照,咸阳古道,情人离别。把个人的忧愁融到历史的忧愁之中,把秦娥对情人的思念来推广到对世事变易的思索。声威显赫的秦汉王朝,只剩下咸阳古道、汉家陵阙,油然而生一种家国兴亡的沧桑感喟。
元好问《清平乐》:
小桥流水。一迳修篁里。走马章台人未老。只爱明窗净几。杏花白白红红。花时日日狂风。元好问的这首词,小桥流水,修竹幽幽,窗明几净,外面杏花红白相间。与元好问世交的白朴则产生了新的感悟,写了《天净沙·秋》: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在“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6个秋天图画拼成了黄昏秋色背景上,出现了渐飞渐远的鸿雁,把人的思绪引向空旷寂寥。在这样一个秋天肃杀、无限孤寂的时期,蓦然回首,还有青山,还有绿水,叶子红了,花黄了,草白了,展现了秋天的五彩斑斓的别样风采。
四是来看落日晚鸦、秋风瘦马的意象。
董解元《西厢记》中有一曲《仙吕·赏花时》:
落日平林噪晚鸦,风袖翩翩吹瘦马。一经入天涯,荒凉古岸,衰草带霜滑。瞥见个孤林端入画,蓠落萧疏带浅沙。一个老大伯捕鱼虾,横桥流水,茅舍映荻花。落日下,平林中,晚鸦聒噪,衣袖翩翩,秋风吹着瘦马。迈向了天涯,古岸荒凉,衰草披霜。却瞥见一座孤林可以画入画中,浅沙中树木萧疏。一个大伯正在捕鱼虾,横桥流水潺潺,茅舍荻花绽放。这里,寒鸦变成晚鸦,天涯处,荒凉萧瑟。旁边是横桥流水。
又有元代无名氏小令《醉中天》:
老树悬藤挂,落日映残霞。隐隐平林噪晓鸦。一带山如画,懒设设鞭催瘦马。夕阳西下,竹篱茅舍人家。老树上挂着悬藤,落日映照云霞,乌鸦在隐约的树林里聒噪。江山如画,懒洋洋挥鞭催赶瘦马,夕阳西下,竹篱茅舍人家静谧又恬美。
这是最接近天净沙的作品,但遣词造句还有待推敲。
这里面缺少的是断肠人,断肠这一意象在宋词大概可分为3个层次:
一是柔肠。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欧阳修《踏莎行》)。她牵肠挂肚远行的人,充满了似水柔情。
二是愁肠。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这种愁肠得借酒浇愁,却是酒入愁肠愁更长。
三是断肠。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钱惟演《玉楼春》)。芳草年年生发,词人却已是眼泪流尽,愁肠已断。
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朱淑真《谒金门·春半》)。情人在遥远的芳草地,怎能叫人不断肠?
正是对前人悲秋主题下的各种秋天意象的重构,诞生了被称“秋思之祖”(周德清《中原音韵·小令定格》)的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王国维将它列为元人小令的“最佳者”,并评论说:“《天净沙》小令,纯是天籁,仿佛唐人绝句(《宋元戏曲考·元剧之文章》)”“深得唐人绝句妙境”(《人间词话》)。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里体现马致远创新的地方是枯藤、昏鸦,也带给人们疑问,为什么藤枯萎了,乌鸦昏睡了?
还有,为什么常用描绘江南美景的“小桥流水人家”出现了呢?小桥流水,柳绿花红原本用来是形容春暖花开的江南好景致,比如:
白朴《越调·天净沙·春》: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因此,这是马致远采用一个相思女子的视角来描绘想象中远方游子的一首小令。藤枯萎了,老树上的乌鸦昏昏欲睡,是想象心上人远在天涯见到的景象。缠着老树的藤枯萎了,是暗喻女子自己等待男人等得花都要谢了;乌鸦昏睡了,是想象男人走累了,自己在家也每天浑浑噩噩,茶不思饭不想。那么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景象,一定会让男人想起自己家乡的小桥流水哗啦啦吧?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漂泊天涯的游子,牵着一匹瘦马,迎着萧瑟的秋风,内心的思恋一定会愁肠寸断吧?
马致远的这首小令和诗经《周南·卷耳》表现手法是一样的: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
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
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
我仆痡矣,云何吁矣。两千多年前的原野山坡,一位女子正在采摘卷耳,采来采去,总也采摘不满,因为她心不在焉,思绪已经飞到了在远方跋涉的男人身上。
远方的山上充满了险阻,他的马攀登起来尤其艰难。此刻,他一定也是在想着家乡和我吧?他最好还是用金饰的酒壶喝一口来消消愁吧。
他已经登上那座山了吗?马儿已经累得天旋地转了吧?他应该用犀牛角的酒杯喝酒了,这样他才能一醉方休。
那么艰难的征途,如果马儿累坏了,仆人累倒了,那该怎么办啊!
在家的女子在思念的过程中,常常担心男人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把困难放大,进而无端地加剧了自己的担心,让自己总是担惊受怕。
所谓“断肠人”都希望是双向的思恋,是欲哭无泪的双方都要愁断肠,但不是真断肠。
王实甫《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
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
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
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
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
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
今春香肌瘦几分?搂带宽三寸。自从分别,山隔、路阻、水远,杨柳飞絮,桃花盛开。穿过阁门传来春天的气息,怕到黄昏恍惚间就到了黄昏,说不会黯然销魂怎么可能不销魂,新的泪痕叠压在旧的泪痕上,这边的断肠人思念那边的断肠人,今年春天因相思瘦了多少?至少是三寸。
马致远的天净沙小令写就以后,引起一些诗人的模仿和拓展,具有代表性的是下面两篇。
张可久《双调·水仙子·西湖废圃》:
夕阳芳草废歌台,老树寒鸦静御街,神仙环珮今何在?
荒基生暮霭,叹英雄白骨苍苔。
花已飘零去,山曾富贵来,俯仰伤怀。夕阳残照,芳草萋萋,歌台楼榭都荒废了,老树上寒鸦静静地守望老街。从前的神仙环珮鸣玉,如今已销声匿迹。暮霭沉沉,掩埋英雄白骨的土地上长满了苍苔。花自飘零水自流,富贵荣华能几时?
明朝朱有燉《天净沙·咏山水小景》第一首则直接化用了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语句:
青山一抹残霞,丹枫几树寒鸦,古涧秋风飒飒。夕阳西下,小桥流水人家。
虽然是一种重新组合,但调动了那些天净沙的悲秋意象,依然能够写出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