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元曲自由活泼,直接大胆,更适合表现感情的不知所起,一往而情深。虽然是男性作家为主,体现的却是尖歌倩意。
徐再思《折桂令·春情》: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空一缕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证候来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初恋少女不懂也不会相思,可是刚刚会相思,就害了相思病。身体似浮云飘忽不定,心如飞絮忽上忽下乱飞,呼吸好像游丝一样有气无力,恍恍惚惚,迷迷瞪瞪。因为心已经被情人带走了,只剩下一缕余音。游子回头也是金不换,只是不知何时才能再相见。相思病常在何时发作?灯半昏,月半明,夜阑珊。暗香浮动月黄昏,相思之人欲断魂。
徐再思《双调·清江引·相思》:
相思有如少债的,每日相催逼。常挑着一担愁,准不了三分利。这本钱见他时才算得。相思就像欠了债的,不仅是放不下,理还乱,而且总来纠缠,就好像每日里债主紧紧来催逼。相思之情与日俱增,就像日日挑着一担愁,却抵不过三分利,这本感情账只有见到他时才能算得清。
相思如欠债,并非徐再思首创,但是他运用得最恰当。任半塘先生在《曲谐》中评价这首词:“以放债喻相思,亦元人沿用之意。特以此词为著耳。”
其实不光是初恋少女不会相思,很多大老爷们也不会相思,但是元代男性诗人们愣是懂了相思,把相思之情写得缠绵悱恻、荡气回肠。
关汉卿《四块玉·别情》: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
凭阑袖拂杨花雪。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多情自古伤离别。自从分别,心就难舍,一点相思似断似连何时能断绝?凭栏处,飘舞的杨花像那霏霏的雪,小溪弯弯,山峦重重,心上人走了。杨花雪是化用了苏轼的《少年游》:“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年轻女子送别情人之后,就发现自己内心割舍不下,而且是连绵不绝,为了排遣相思,就站在栏干处。谁想到天空中飘起了恼人的杨花,在她看来就是雨雪霏霏一样。顺着小溪看,看不到头,抬眼看,一山接着一山,不见情人的影子,情人真的走了。她的内心是肝肠寸断,欲哭无泪,无语凝咽,无人述说。这个小令语言凝练,明白如话,却把主人公内心活动勾勒出来,表现了对情人的一往情深。
贯云石《清江引·惜别》:
玉人泣别声渐杳,无语伤怀抱。寂寞武陵源,细雨连芳草,都被他带将春去了。
若还与他相见时,道个真传示。不是不修书,不是无才思,绕清江买不得天样纸。我们再来看看男人的相思之情,美人儿告别的泣声渐行渐远。原来美好的桃花源,绵绵细雨、芬芳的小草等春天的气息都被她带走了!如果还有机会再见面,一定写下一个真情告白。现在不是我不想写信,不是我才思枯竭,而是绕遍整个清江也买不到天大纸来抒发我积蓄的汹涌感情。
男人的相思最初是感到了寂寞,然后是理性地控制自己情绪,也不修书,不是没想法,而是自己激情澎湃、气势磅礴的感情用一张信纸根本无法容纳。
无名氏《正宫·塞鸿秋》:
爱他时似爱初生月,喜他时似喜梅梢月,
想他时道几首西江月,盼他时似盼辰钩月。
当初意儿别,今日相抛撇。
要相逢似水底捞明月。作者用月亮来形容自己的一个爱情故事。这里的月亮似真似幻,亦真亦假。爱他的时候,感觉他像初生的月亮让人心潮起伏,无法平静;喜欢他时,让人喜上眉梢,怎么看怎么喜欢;想他的时候,特别想写两首西江月;盼他时,就像盼月亮一样。想当初,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想不到如今被他抛弃,再相逢恐怕只能是海底捞月了。
这是一个女子无可救药地爱上了面若妇人、面如冠玉的美男子,也就是“小白脸”,现在叫“小正太”,一味地惯着他、宠着他、顺着他,女人也就失去了自我,最终也失去了他。
贯云石《红绣鞋》:
挨着靠着云窗同坐,看着笑着月枕双歌,听着数着愁着怕着早四更过。四更过,情未足;情未足,夜如梭。天哪,更闰一更儿妨甚么!贯云石描写了两个沉浸于偷偷幽会之中情人的感受,两个人靠着花纹窗户紧紧挨着,肌肤相接,激动又兴奋,枕着月牙形的枕头互相看着笑着还哼唱着。然后,两人开始听着数着打更声,因为四更已敲过,所以愁着怕着,四更已过,亲热还没有够,天要渐渐亮了,老天啊,再加上一更不行么!
兰楚芳《四块玉·风情》:
我事事村,他般般丑。丑则丑村则村意相投。则为他丑心儿真,博得我村情儿厚。似这般丑眷属,村配偶,只除天上有。女人爱潇洒,男人爱漂亮。这样一来,许多女子对于自己的容貌并不自信,尤其是一些女子不会干活儿,作品里的女子就觉得什么事自己都干不好,就认为自己很蠢很笨。另一方面,因为男人长得“太着急”,怎么看怎么难看,但是两个人是“对上眼儿”了,情投意合,虽然丑了点儿,但是他真诚;当然,女子对他情意也很深厚。像这样的又丑又蠢的绝配,恐怕世上难寻,天上才有吧?
正像那句歌词“我很丑但我很温柔”,其实敢于调侃自己的人应该不算丑,作者这里告诉了大家一个婚姻道理,就是男人丑点儿不算罪,女人笨点儿没关系,大家相互包容,真情实意,就是天仙配。作者运用生动鲜活的口语俗语,洋溢着俏皮和快乐,穿越了几百年。如果不说是元人,就说是当代人写的,也会有人信,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元·关汉卿《套曲·双调·新水令》:
楚台云雨会巫峡,赴昨宵约来的期话。楼头栖燕子,庭院已闻鸦,料想他家,收针指晚妆罢。
[乔牌儿]款将花径踏,独立在纱窗下,颤钦钦把不定心头怕。不敢将小名呼,咱则索等候他。
[雁儿落]怕别人瞧见咱,掩映在酴醿架。等多时不见来,则索独立在花阴下。
[挂搭钩]等候多时不见他,这的是约下佳期话,莫不是贪睡人儿忘了那?伏冢在蓝桥下。意懊恼却待将他骂,听得呀的门开,蓦见如花。
[豆叶黄]髻挽乌云,蝉鬓堆鸦,粉腻酥胸,脸衬红霞;袅娜腰肢更喜恰,堪讲堪夸。比月里嫦娥,媚媚孜孜,那更撑达。
[七弟兄]我这里觅他,唤他,哎!女孩儿,果然道色胆天来大。怀儿里搂抱着俏冤家,揾香腮悄语低低话。
[梅花酒]两情浓,兴转佳。地权为床榻,月高烧银蜡。夜深沉,人静悄,低低的问如花,终是个女儿家。
[收江南]好风吹绽牡丹花,半合儿揉损绛裙纱。冷丁丁舌尖上送香茶,都不到半霎,森森一向遍身麻。
[尾]整乌云欲把金莲屟,纽回身再说些儿话:你明夜个早些儿来,我专听着纱窗外芭蕉叶儿上打。这是一幕幽会过程的描写,看到燕子归巢,乌鸦鸣叫,夜深人静的时候,悄悄地来到约会地点,却又心头发颤,不敢叫她小名。怕人瞧见,就躲在了花架下面,等候多时不见,就怀疑她是否贪睡睡过了头?心里懊恼想骂她,却蓦然发现如花一样的她来了。满头乌发,酥胸斜抹,脸色绯红,心若鹿撞,轻声地呼唤她,哎!女孩儿为了爱情竟然如此的勇敢,如此的疯狂,紧紧地搂抱,悄悄地温存,天当房,地当床,月亮当了烛光。低声问如花少女,还是人生第一次,舌尖上送香,叫人一阵酥麻。整理好凌乱头发,穿好鞋,转过身留下话儿,你明天夜里早点儿来,我听到纱窗外芭蕉叶儿叩击声为暗号。
关汉卿《双调·沉醉东风》:
一、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好去者,望前程万里!
二、忧则忧鸾孤凤单,愁则愁月缺花残。为则为俏冤家,害则害谁曾惯。瘦则瘦不似今番,恨则恨孤帏绣衾寒,怕则怕黄昏到晚。
三、伴夜月银筝凤闲,暖东风绣被常悭。信沉了鱼,书绝了雁,盼雕鞍万水千山。本利对相思若不还,则告与那能索债愁眉泪眼。
四、夜月青楼凤箫,春风翠髻金翘。雨云浓,心肠俏,俊庞儿玉软香娇。六幅湘裙一搦腰,间别来十分瘦了。
五、面比花枝解语,眉横柳叶长疏。想着雨和云,朝还暮,但开口只是长吁。纸鹞儿休将人厮应付,肯不肯怀儿里便许。第一个场面是送别,即将天各一方,手里拿着杯,眼里含着泪,刚说一声保重,内心如江海翻滚,无比痛苦,无法舍得。却说出祝愿,好好前行,前程万里。
二是忧愁,担忧形单影只,担心一去不返,又是恨又是怕,害了相思,瘦了自己。
三是盼望,书信隔绝,盼望书信能够越过万水千山。希望对方早点连本带利还了相思债。
四是相思,男人夜里思念女人,想念从前的云情雨意,如今她的腰身一定瘦了很多。
五是感慨,女人长吁短叹,想起以前的朝朝暮暮,如今开口就先叹气。纸鹞儿天上飞,牵着天和地,拉一拉,紧不紧?太紧心要痛;不紧心要飞。纸鹞儿你不要忽上忽下忽冷忽热应付人,是不是真心爱情得拥在怀里才明白。
这是适合舞台表演的相思过程,送别时执手相看泪眼,互道珍重,前程万里,女子又是担忧,又是盼望,又是为伊憔悴,又是长吁短叹,又是对风筝喃喃自语。
关汉卿《仙吕·一半儿·题情》:
云鬟雾鬓胜堆鸦,浅露金莲籁绛纱。不比等闲墙外花。骂你个俏冤家,一半儿难当一半儿耍。云鬓乌发,金莲浅露,男子明白这是正经过日子人家的女子,可不是那想红杏出墙的野花,所以不可造次。女子心里骂俏冤家,怎么不勇敢点儿,一半是挑逗一半是玩笑,让男子心痒难耐。
碧纱窗外静无人,跪在床前忙要亲。骂了个负心回转身。虽是我话儿嗔,一半儿推辞一半儿肯。碧纱窗外寂静无人,跪在床前半是赔罪半是要亲,却被她骂了一句没良心的,就转过身去。虽然是女子话里有话,是嗔怪情人,实际却是半推半就,犹抱琵琶半遮面。
银台灯灭篆烟残,独入罗帏淹泪眼。乍孤眠好教人情兴懒。薄设设被儿单,一半儿温和一半儿寒。幽会过后,女子一人孤枕难眠,被子里也是一半是温暖的一半是冰凉的。
多情多绪小冤家,迤逗的人来憔悴煞;说来的话先瞒过咱,怎知他,一半儿真实一半儿假。女子终于想明白了,这个多情滥情的冤家,原来是挑逗咱呢,用好话哄着咱呢,其实他是半真半假。原以为美好的爱情,终究还是没有逃出痴情女子负心汉这样的怪圈。
元·王和卿《仙吕·一半儿·题情》:
鸦翎般水鬓似刀裁,水颗颗芙蓉花额儿窄。待不梳妆怕娘左猜,不免插金钗,一半儿鬅松一半儿歪。
书来和泪怕开缄,又不归来空再三。这样病儿谁惯耽?越恁瘦岩岩,一半儿增添一半儿减。
将来书信手拈着,灯下姿姿观觑了。两三行字真带草。提起来越心焦,一半儿丝挦一半儿烧。
别来宽褪缕金衣,粉悴烟憔减玉肌,泪点儿只除衫袖知。盼佳期,一半儿才干一半儿湿。这是从女子角度来写相思之情,鸦翎般的鬓发刀剪过一般,水灵灵的芙蓉花戴上窄额儿,为什么这样梳妆整齐?因为如果慵慵懒懒怕娘胡乱猜疑。其实是懒得打扮,只好随便插了金钗,所以头发还是蓬松的,金钗也是斜歪的。
书信终于来了,带着眼泪却又怕拆开,怕他说回来却没回来,让人一再地空欢喜。这样的相思病儿谁受得了呢?越受折磨煎熬,人越消瘦骨感,一边儿添了忧伤,一边儿减了身材。
拿过书信在手里拈着掂量着,在灯下痴痴地观瞧。信不太长,只有三两行,而且字儿写得飞扬潦草。左想右想,就越觉得心焦。一边儿撕扯,一边要把它烧掉。
分别之后缕金衣穿起来宽宽松松,脸色憔憔悴悴,身体病恹恹地消瘦,流了多少眼泪看看衫袖上的水渍就知道了。天天盼望与情郎早日相会,想到这里,衫袖刚干了一半,另一半又被泪水打湿了。
张可久《中吕·山坡羊·闺思》:
云松螺髻,香温鸳被,掩春闺一觉伤春睡。柳花飞,小琼姬,一声雪下呈祥瑞,团圆梦儿生唤起。谁,不做美?呸,却是你!这首散曲描写一个春天来到,闺中少妇对丈夫的思念。春暖花开,闺中少妇寂寞伤春,只能去春梦中鸳梦重温。掩上闺房,原本螺旋形的乌发蓬松着,在暖洋洋的鸳鸯被里香艳地昏昏睡去。外面柳絮纷飞,少见多怪的小丫头竟然一声惊叹“瑞雪呈祥瑞”。缠绵的团圆梦生生地被惊醒,谁,这么不作美?呸,却是你这个不懂事儿的!
少妇含娇带怒,作者把一个春梦无限美的少妇思夫之情俏皮地表现出来了。
张可久《中吕·朝天子·闺情》:
与谁,画眉,猜破风流谜。铜驼苍里玉骢嘶,夜半归来醉。小意收拾,怪胆禁持,不识羞谁似你!自知,理亏,灯下和衣睡。为谁呢,细细地画眉?你猜错了,这不是一个风流故事。铜驼巷里玉骢马在嘶叫着,男人夜半回来喝得酩酊大醉。殷勤地为你收拾,男人竟然酒壮英雄胆,不管不顾,任意摆布折腾人。谁像你,酒气熏天,不知道害羞!男人自己知道理亏,在灯下和衣老老实实地睡了。
自古名士皆风流,特别是唐宋以来李白、元稹、白居易、范仲淹、晏殊、欧阳修、杜牧、柳永、苏轼、黄庭坚、陆游、辛弃疾等大诗人莫不和妓女过从甚密。
经济发展妓女多,经济萧条妓女少。时间到了元朝,国内、海上经济兴旺发达,社会更加开放,封建礼教的束缚放松了,嫖妓成为了当时文人们的普遍行为。《马可·波罗游记》说,仅在大都“近郊公开卖淫的娼妓达二万五千余人”,“娼妓数目这样庞大,还不够满足大量商人和其他旅客的需要。”元散曲家杜仁杰、王和卿、孔文升、白朴、马致远、张养浩、曾瑞、乔吉、赵善庆、张可久、吕济民等均有这方面的作品。各色歌妓等更是为诗人提供创作题材,比如说《咏俊妓》、《赠歌妓》、《赠老妓》、《赠玉芝春》、《赠千金奴》、《赠教坊姝丽》、《青楼咏妓》、《嘲黑妓》、《嘲妓好睡》、《妓怨》、《劝娼》等等。
王和卿《咏俊妓》:
裙系鸳鸯锦,钗插凤凰金。俊的是庞儿,俏的是心。孔文升《赠千金奴》:
杏桃腮杨柳纤腰,占断他风月排场,鸾凤窝巢。宜笑宜颦,倾国倾城,百媚千娇。一个可喜娘身材儿是小,便做天来大福也难消。檀板轻敲,银烛高烧,万两黄金,一刻春宵。零距离接触歌妓,诗人们关注她们的衣着打扮、婀娜体态,体会她们的心理,为散曲和杂剧创作积累了素材和灵感。
顺应时代跟风赶时髦是妓女们的生存法则,善于迎合男人喜好的妓女们敏锐地认识到,这个时代的男人喜欢“秀”,于是才艺双绝的珠帘秀、歌舞绝伦的赛帘秀、“记杂剧三百余段”李芝秀、歌舞谈谑的梁园秀、“杂剧为闺怨最高,驾头诸旦本亦得体”的顺时秀、能作词曲的连枝秀、小娥秀,忠贞不渝的翠荷秀,还有“花旦驾头亦臻其妙”天然秀、旦末双全杂剧无比“燕山秀”、杂剧旦末双全“朱锦绣”、善绿林杂剧足甚小而步武甚壮天赐秀等。这里的“秀”就既有秀外慧中又有秀色可餐的含义在内,她们妖娆着文雅情致,只有文人骚客最懂。此外,有“善杂剧,有绕梁之声”的赵真真;“善唱慢调,杂剧亦精致”的王玉梅;“花旦杂剧特妙”的李娇儿;“精于绿林杂剧”平阳奴;平米里哈“回回旦色”而“专工贴旦杂剧”等等,她们各自都为繁荣杂剧艺术事业作出了独特贡献。
歌妓中尤其有一些敢爱敢恨又才思敏捷的人让人心生爱慕。比如刘婆惜,原是歌伎,曾是乐人李四之妻。她颇通文墨,擅长滑稽歌舞,曾经与抚州常推官之子三舍产生了爱情,但是被其丈夫从中作梗,横加阻拦,于是二人私奔。后来事情败露,三舍被乱棍打死。
刘婆惜内心特别愧疚,想去人烟稀少的海岛上居住远离红尘,途径赣州,慕名去拜谒全子仁。当时宾朋满座,全子仁帽上簪上了一枝青梅,全子仁即兴行酒,口占《清江引》曲云:“青青子儿枝上结。”让宾朋们来续下句,大家都对不上来。刘乃应声把小令续全,有了下面著名篇章:
刘婆惜《双调·清江引》:
青青子儿枝上结,引惹人攀折,其中全子仁,就里滋味别,只为你酸留,留意儿难弃舍。在小令中,巧妙化用了“子仁”在其中,青涩的果子,酸涩的滋味,是因为难以割舍的心酸。
全子仁大为称赏,于是就纳为侧室。后来全子仁不幸战死,刘婆惜克守妇道,善终于家。
当然,说到元朝的艺伎,不能不说到杂剧界如雷贯耳的珠帘秀。《青楼集》载:“珠帘秀,杂剧为当今独步,驾头、花旦、软末泥等,悉造其妙。”
其实,珠帘秀姓朱。传说,朱帘秀之所以改名珠帘秀,是因为元好问的弟子王恽。王恽,字仲谋,号秋涧,卫州路汲县(今河南卫辉市)人。她爱王恽,渴望与其珠联璧合,改名珠帘秀,意即王朱帘秀,成为如花美眷、天造地设的绝配。但是在元代,官妓不准从良,只能“乐人内匹配者”。元代女艺人身份和娼妓一样,朝廷不许在职国家公务员娶乐人为妻。王恽受元世祖器重而被授为翰林学士,仕途看好,自然只能依依惜别珠帘秀。有词为证:
满意苕华照乐棚。绿云红滟逐春生。卷帘一顾未忘情。丝竹东山如有约,烟花南部旧知名。秋风吹醒惜离声。(《浣溪沙·赠珠帘秀》)王恽始终未能忘情,期待与珠帘秀丝竹伴琴书的相约,可惜天不从人愿,王恽词中没有提到珠帘秀驼背的缺憾,而是集中于二人的知心交往。
珠帘秀是个全能型艺术家,“危冠而道,圆颅而僧,褒衣而儒,武弁而兵……为母则贤慈,为妇则孝贞;媒妁则雍容巧辩,闺门则旖旎娉婷……寒素则荆钗裙布,窝艳则金屋银屏。九流百伎,众美群英,外则曲尽其态,内则详恶其情”。(胡紫山《〈朱氏书卷〉序》)她不仅擅长表演,而且擅长写散曲。
珠帘秀《正宫·醉西施》:
检点旧风流,近日来渐觉小蛮腰瘦。想当初万种恩情,到如今反做了一场僝僽。害得我柳眉颦秋波水溜,泪滴春衫袖,似桃花带雨胭脂透。绿肥红瘦,正是愁时候。巾帼不让须眉,她对相思之情的描写不逊于任何一位元曲作家,而且语句直白,以前所谓的“一日夫妻百日恩”,千好百好,到如今都变成了一场折磨,本来的小蛮腰变得更瘦了,害得她秋波泪滴,滴落袖口,就好似桃花被雨打透出胭脂红,恰如李清照的“绿肥红瘦”,正是愁花恨月的时候。
珠帘秀《并头莲》;
风柔,帘垂玉钩。怕双双燕子,两两莺俦,对对时相守。薄情在何处秦楼?赢得旧病加新病,新愁拥旧愁。云山满目,羞上晚妆楼。风儿轻柔,珠帘低垂,歌妓安静的时候最怕看见燕侣双双,莺俦对对,相偎相守。薄情郎又在哪个秦楼潇洒,旧病添新病,新愁压旧愁。满眼是黑云阴沉,羞于再上楼去晚妆打扮。
珠帘秀《赛观音》:
花含笑,柳带羞。舞场何处系离愁?欲传尺素仗谁修?把相思一笔都勾,见凄凉芳草增上万千愁。休休,肠断湘江欲尽头。含着笑,带着羞,歌舞场上难有时间想离愁,鸿雁传书谁又有时间去写,还是把相思债一笔勾掉,只是在萋萋芳草上再添上许多愁。罢了罢了,情断湘江何时能有尽头?
珠帘秀《玉芙蓉》:
寂寞几时休?盼音书天际头。加人病黄鸟枝头,助人愁渭城衰柳。满眼春江都是泪,也流不尽许多愁。若得归来后,同行共止,便是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寂寞孤独何时能够到头?盼望从天际那头忽然传来惊喜的音信,黄鹂鸟枝头啁啾让人病得更重,渭城衰败的柳更加让人愁。满眼春江都是泪水,也流不尽内心无限忧愁。如果回来以后,一定出入成双,即使在牡丹花下累死,做鬼也要风流快活,无怨无悔。
珠帘秀,生卒不详,是扬州籍头牌戏曲表演行家。她“姿容姝丽”(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多才多艺。但是美中不足,有一个缺憾,《青楼集》说她“背微偻”,有点儿驼背。根据时人的描写判断,她更多的是习惯性驼背,也就是弓着腰,直不起腰。很可能是过度疲劳所致的腰肌劳损,更大的可能应该是,作为精通诗书的她觉得自己身份卑微,低人一等,所以在文人面前总是直不起腰来。因为元妓比唐宋妓所受的压迫更加深重残酷。元代法律规定:杀死娼妓可以不偿命。“照拟杀他人奴碑,徒五年,拟决仗一百七下”,而“刑律私宰牛马仗一百……所以视奴脾与马牛无异”(《南村辍耕录》卷十七,又见《元典章》卷42“杀死娼女”条)。
以此为切入点,诗人描写不描写她的驼背缺憾美就成为与她感情纠葛或深或浅的一个重要指标了。
冯子振《鹧鸪天·赠珠帘秀》:
凭倚东风远映楼。流莺窥面燕低头。虾须瘦影纤纤织,龟背香纹细细浮。红雾敛,彩云收。海霞为带月为钩。夜来卷尽西山雨,不着人间半点愁。在青楼上凭栏远眺,一个痴情鸟在端详,燕子羞得低下了头。像虾弓着腰的瘦影织出千千结,像龟一样驼背肌理细细浮现。彩云收,月如钩,珠帘暮卷西山雨,红尘不着半点愁。虽然赞扬珠帘秀出污泥而一尘不染,但是“云收”、“山雨”,还是泄露出嫖客心态,特别是“虾影龟背”,更是体现对缺憾美的嗜好。也看出他们之间并不是情人眼里出西施的感觉。
随着元朝迁都金陵,珠帘秀回归家乡扬州,抽时间整理自己的诗篇。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诗人胡紫山(即胡祗遹)路过扬州,珠帘秀特意呈上诗集,恳请作序。胡紫山欣然命笔。在评论珠帘秀散曲的同时,胡紫山表现出对珠帘秀“以一女子,以艺兼并”(《朱氏书卷序》)的由衷钦佩。据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记载,“胡紫山宣极钟爱之”,也曾作一首《双调·沉醉东风·赠妓朱帘秀》:
锦织江边翠竹,绒穿海上明珠。月淡时,风清处,都隔断落红尘土。一片闲情任卷舒,挂尽朝云暮雨。这帘儿是湘江岸边劲节的翠竹加锦丝织就,这帘儿是遗落在南海里的明珠用红绒线穿成。淡月清风,朗月照帘幌,清夜有余姿。这帘儿隔断了滚滚红尘,把一片闲情逸致尽情舒展,朝云暮雨浥轻尘,阁楼青青柳色新。这首曲子句句都咏“珠帘”,其实都是赞美珠帘秀本人。胡紫山以她的姓氏点题,暗寓其名,写得很有情致。珠帘秀“由是声誉益彰”(《南村辍耕录》)。
关汉卿《南吕·一枝花·赠珠帘秀》:
轻载虾万须,巧织珠千串,金钩光错落,绣带舞蹁跹。似雾非烟,妆点就深闺院,不许那等闲人取次展。摇四壁翡翠浓阴,射万瓦琉璃色浅。
[梁州]富贵似侯家紫帐,风流如谢府红莲,锁春愁不放双飞燕。绮窗相近,翠户相连,雕栊相映,绣幕相牵。拂苔痕满砌榆钱,惹杨花飞点如绵。愁的是抹回廊暮雨萧萧,恨的是筛曲槛西风剪剪,爱的是透长门夜月娟娟。凌波殿前,碧玲珑掩映湘妃面,没福怎能够见。十里扬州风物妍,出落着神仙。
[尾]恰便似一池秋水通宵展,一片朝云尽日悬。你个守户的先生肯相恋,煞是可怜,则要你手掌儿里奇擎着耐心儿卷。《南吕·一枝花》,这是南吕宫常用的套数。通常由一枝花、梁州第七、尾声三曲组成。轻轻剪裁无数虾的长须,巧手织成串串珍珠,合成了珠圆玉润、光彩照人的卷帘。强调的是轻轻巧巧,举重若轻,歌声像大珠小珠落玉盘,表现了珠帘秀技艺老到,风姿秀美。金钩闪烁着错落的光泽,绣带临风蹁跹起舞。赞美朱帘秀美轮美奂、艳惊四座的扮相和轻盈婀娜、霓裳飘飘的舞姿。金钩、绣带既是帘幕的附属品,又暗指戏曲演员行头上的装饰物,用意之巧令人绝倒。
似雾非雾,似烟非烟,若隐若现,迷离恍惚中一位仙女下到凡间,闺院深深,浓妆淡抹,不许寻常人随意近前探看。忽然,她舞动起来,四壁仿佛披上了翡翠色的绿荫,照人的光彩让金色的琉璃瓦黯淡无光。
暗寓的却是演员出台亮相时的姿容,色艺俱佳,满堂喝彩。
面型富贵,似公侯家的贵妇,风流倜傥,似贵族家的小姐。曾经心手相牵,相依相爱,而今却是一江春水向东流,不能比翼齐飞。
珠帘轻柔地摆动、飘拂,台阶上撒满榆钱;杨花飞絮,也像是被珠帘吸引一样,随之飞舞。“榆钱满地、杨花飘舞”,是纨绔子弟们对珠帘秀的侵扰、轻薄。他们挥金如土来追欢买笑,围着珠帘秀纠缠不休。
愁的是暮雨萧萧郎不归,恨的是西风凛冽寡情薄意,爱的是彻夜长谈的红颜知己。波光粼粼的水池边,倒映着玲珑剔透的湘妃倩影。无缘的人,没福的人,怎能轻易见到?十里扬州风物万千,却只出落出一个凌波仙子。
好似一池秋水柔情似水,又像一片朝云不离不弃。终于有个靠谱的先生和她相恋,命运如此安排,总叫人无奈,你一定要把珠帘秀放在手心里耐着性子地呵护好哦!
这首曲子构思奇绝巧妙,感情真挚而热烈。从表面上看,曲子句句咏珠帘,实质上是处处写人即珠帘秀,于不尽含蓄中流露出款款真情,表达出作者对这位天才演员的关怀与爱惜。套曲感情微妙,使人们看到了一代戏曲作家与女演员之间密切的关系。
关汉卿是玉京书会的杰出代表。他写的杂剧大多数由旦角主演。珠帘秀是著名的戏曲女演员,《青楼集》说,好“杂剧为当今独步”。他们同时在大都活动。可以设想,当珠帘秀主演关汉卿的《望江亭》、《救风尘》等作品时,该多么美轮美奂,惊艳绝伦;而关汉卿在写那些聪慧美丽又沦落风尘的妓女的杂剧时,又极有可能会从珠帘秀等女艺人身上找到创作灵感。
但是该套曲也采用冯子振相同的虾须、朝云暮雨的意象,对珠帘秀也还是保持了一种距离产生美的欣赏。
让珠帘秀真正心动的是卢挚。卢挚,字处道,号疏斋,又号蒿翁,元代涿郡(今河北涿县)人。至元五年(1268年)进士,任过廉访使、翰林学士。
卢挚有首《蟾宫曲·醉赠乐府珠帘秀》:
系行舟谁遣卿卿?爱林下风姿,云外歌声。宝髻堆云,冰弦散雨,总是才情。恰绿树南薰晚晴,险些儿羞杀啼莺。客散邮亭,楚调将成,醉梦初醒。从中可以看出卢挚对珠帘秀一往而情深,他爱她林下清新的风姿、响彻云霄的歌声、乌黑的云朵般秀发,唱起曲来声情并茂,动人心弦,泪如雨下,十分投入,演什么像什么。就好像晚晴的时候,绿树下熏风和煦,歌声那样沁人心脾,险些羞煞了树上的啼叫黄莺。客人已经散去了,自己才如梦方醒。卢挚真是陷入爱河之中,沉醉于心上人一举一动,一颦一笑。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有多少人愿意等待。二人恨不相逢未嫁时。然而,卢挚不想因此丢掉乌纱帽,而且已有妻室,二人虽然深深相爱,到最后还是要分开。珠帘秀只好离他而去。卢挚作《寿阳曲》(又名《落梅风》)相赠,以表达他难以割舍的情谊:
卢挚《寿阳曲·别珠帘秀》:
才欢悦,早间别,痛煞煞好难割舍。画船儿载将春去也,空留下半江明月。刚刚欢会,情意绵绵,就要分手告别。真的是痛彻心肝,无法割舍。画船把整个春天都带走了,只留下了半江明月静静地照着流淌的江水。
珠帘秀也是无限惆怅,亦作一曲作答:
山无数,烟万缕,憔悴煞玉堂人物。倚蓬窗,一身儿活受苦。恨不得随大江东去。山重重,雾蒙蒙,让曾经沧海的玉堂人物也身心憔悴。靠着船窗,浑身上下简直活受罪,恨不得跳入大江里去,白茫茫一片才干净。
卢、珠唱和,深情力透纸背,他们之间的情感确实是非常深厚的。
珠帘秀后来嫁给了钱塘道士洪丹谷,总算找到了一个港湾。和诗人谈情说爱是浪漫的,但也是虚无缥缈的,因为诗人不会给歌妓们一个真正的家,说到底,这些诗人还不能平等、真诚地对待她们。
真氏《仙吕·解三酲》:
奴本是明珠擎掌,怎生的流落平康?
对人前乔做娇模样,背地里泪千行。
三春南国怜飘荡,一事东风没主张,添悲怆。
哪里有珍珠十斛,来赎云娘?人本善良,谁也不想变成恶之花。每个女孩儿都曾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谁愿意自轻自贱流落风尘?在男人面前撒娇作态,背地里好像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在人世间飘飘荡荡,任人摆布,不能有自己的主张,无限悲怆。至诚的人在哪儿啊?什么时候能来赎买我,救我出火坑呢?
此曲作用第一人称手法,字字血,声声泪,反映了妓女的苦难、哀怨和渴望。如泣如诉,哀切感人。曲词流畅,对仗工整,格调庄重,亦见其才华。
散曲抒情的功能到了明代依然受到诗人们的重视,创作了许多篇章。请看下面:
明·杨慎《套曲·中吕·粉蝶儿·秋怀》:
十二栏杆,见暮秋两行归雁,海天空锦字难传。碧鸡寒,金马晚,叹年光如箭。玉关人万里情牵,这愁怀怎生消遣。
[醉春风]情意两相投,别离何曾惯,同心谁解玉连环。即渐的远,远。柳锁愁眉,花溅粉泪,雪迷娇眼。
[迎仙客]明月底,海棠边,多情多俏多灵便。染霜毫题雪絮,半露春纤。赏花心恰遂了平生愿。
[红绣鞋]又不是油头粉面,又不是急管繁弦,又不是西厢待月那姻缘。试凌波双洛浦,对明月两婵娟。紧趁遂半霎儿何曾闲。
[满庭芳]到如今锦衾独眠,清秋似水,长夜如年。向阳台空把佳期盼,隔多少远水平川。我这里归期重算,他那里卜尽金钱。望音书寻方觅便,向江头岸畔,错认几人船。
[耍孩儿]昨宵梦里分明见,醒来时枕剩衾单。费长房缩不就相思地,女娲氏补不完离恨天。相思离恨知多少,烦恼凄凉有万千。别泪铜壶共滴,愁肠兰焰同煎。
[一煞]藕断丝不断,月圆人未圆,月圆时枉把离肠断。半天儿风韵愁千里,一弄儿秋声闷几段。和愁和闷,经岁经年。
[尾]你留恋时咱留恋,天有缘时人有缘。玉骢嘶逢着红妆面,才是我相思债满。悲秋与闺怨的交集是从曹丕的《燕歌行》开始的。秋天大雁南归,锦书难传,时光飞逝,万里情牵,满腹愁怀如何消遣?曾经情投意合,现在却渐行渐远,也曾月下赏花,曾经双宿双飞,形影不离。如今是孤枕难眠,在家里反复计算着丈夫的归期,万里之外,丈夫算的却是如何挣钱。常到江头岸畔,认错许多人和船。昨天梦里又相见,醒来后倍感孤单。藕断丝连,又是郁闷又是忧愁,不知不觉好多年。等到高头大马嘶鸣归来看到春风满面的我,这一笔相思债才能算完。
套曲风格清丽,刻画细腻,但是对照元朝,独创性不够。
明·梁辰鱼《南中吕·驻云飞·幽会》:
昨夜阳台,珊枕横欹秀帐开。蝶戏花心败,凤啄樱头解。痴,檀口香腮。鬓角梳斜,花堕云屏外,一半蓬松一半歪。这是描写二人幽会,用词比较文雅,不够生动活泼。
明代沈仕的散曲继承元朝的泼辣活泼的衣钵,沈仕(1488—1565),明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字懋学,号青门山人。少时即有才名,善画花鸟山水。诗词雅调,远近闻名,时人以为江湖诗人第一流。其散曲称为“青门体”。
明·沈仕《南南吕·懒画眉·春怨》:
倚门无语掐残花,蓦然间春色微烘上脸霞,相思薄幸那冤家。临风不敢高声骂,只教我指定名儿暗咬牙。倚着门默默无语,手里掐着残花,蓦然地脸色绯红,原来是相思那薄情的冤家。遇到风不敢高声骂,只能咬着牙暗中点名咒骂。从一个新颖的角度描绘因爱生恨,爱到深处,不得不骂的怨妇心态。
沈仕《南南吕·懒画眉·春日闺中即事》:
东风吹粉酿梨花,几日相思闷转加。偶闻人语隔窗纱,不觉猛地浑身乍。却原来是架上鹦鹉不是他。春风催动,蜜蜂给梨花授粉,相思又加郁闷。偶然听见窗外说话声,不觉地浑身一惊乍。开门一看,原来却是架子上学舌的鹦鹉不是那个他。这个相思之情的结尾令人惊奇,细细一想,又在情理之中,可以看出作者对生活的细致观察,进而闪出灵感的火花。
沈仕《南双调·锁南枝·咏所见》:
雕栏畔,曲径边,相逢他猛然丢一眼。教我口儿不能言,腿儿扑地软。他回身去一溜烟,谢得腊梅枝把他抓来个转。在雕栏河畔,小径旁边,狭路相逢,他猛然丢过来深情的一瞥,顿时叫我张口结舌面红耳赤,脚挪不动步浑身发软,他回身一溜烟地逃走,还要感谢路边腊梅枝挂住了他,让他在树下打了一个转儿。
明·冯梦龙《南仙吕入双调·江儿水·偶述》:
郎莫开船者,西风又大了些,不如依旧还奴舍。郎要东西和奴说,郎身若冷奴身热。且受用而今这一夜,明日风和,便去也奴心安贴。郎君今天就不要开船了吧,因为西风要大了一些,不如还回到奴的住处吧。郎君你要什么就和奴来说,你若是身体冷奴来给你热身。你且享受这一夜吧,明天风和日暖,你再走奴也放心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