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阔西部有精彩的中国故事

辽阔西部有精彩的中国故事

■梁鸿鹰

作者简介:

梁鸿鹰,曾用名梁红鹰,笔名文羽。男,汉族,1962 年6 月生于内蒙古磴口县。1981 年至1985年在内蒙古大学汉语言文学系读本科,获学士学位。1985 年至1987 年在内蒙古大学汉语言文学系任教。1987 年至1990 年在南开大学中文系读世界文学专业研究生,获文学硕士。1990 年至2012 年在中宣部文艺局工作,任副处长、处长、副巡视员。2012 年2 月至2014 年9 月在中国作协创研部工作,任副主任、主任。2014 年9 月开始任《文艺报》总编辑。为中国作协全委,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文艺理论研究会理事。

出版文学评论集《守望文学的天空》(作家出版社,2009 年)、《文学:向着无尽的可能》(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 年)、《向道与叩问》(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4 年)。

译作《圣经中的犹太行迹——圣经文学导论》(文化研究专著,合作,上海三联书店,1990 年)、《阿西莫夫诠释人类万年》(历史文化专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6 年),《致命的冒险》(英国长篇小说,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8 年)等多部。

广袤、粗犷而辽远的西部,是中国一块神奇的土地,这里世世代代的人们都创造着不朽的奇迹。随着时间的流失,岁月不但没有湮灭这些奇迹,而且还得到了作家艺术家们越来越多的传扬。在这项传扬西部人中国故事的事业中,就有甘肃作家陈玉福的一份努力和发出的热量,他长期写西部赞西部,为大西部的人们写心画像。我读过他不少小说、散文、讲座等作品。他的作品很有人缘,大家喜欢他作品的平易与真情实感,比方他1999 年发表于《人民文学》第七期的中篇小说《马莲花》,是当代文学中写女性的作品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小说通过女主人公马莲花用一双小脚穿过戈壁大漠,经历狼搭肩膀、杀狼饮血等惊险非凡场面,塑造了一位了不起的母亲。作品中既有优美千里河西风情画卷的舒展,也有苍凉戈壁的威严,同时还有女主人幽怨的“花儿”给人的希望。作品记叙了一位伟大的母亲怀着对爱情的憧憬和对自由婚姻的向往,从甘肃到新疆千里寻夫,历尽艰辛,终于夫妻双双返回故乡的传奇,充分表现了西部妇女为追求婚姻自由和幸福生活所表现出的勇敢无畏和坚韧顽强精神。其核心的旋律则是对不怕困难、克服困难的伟大精神的讴歌,为艰难困苦之中不改其志,凭着自己的毅力和执着创造伟大奇迹的西部女性,献上了一腔泣血衷曲,其回肠荡气的感染力,是用母亲真实遭际浇筑起来的,其艺术品格就是压倒一切的真实。

这种真实感同样成为他以后创作的一个重要追求。他会捕捉到历史的江河与现实的巨流里一些精彩浪涛与撼人心魄的声响,将之集中在笔下。他的作品中涌动着一种浩然之气,有不服输、不信邪、不甘落后的进取心,同时也充满了对生活、对亲人的感恩与虔敬之心。短篇小说集《西部狼》写当代生活,大多取材于现实生活中与人民群众紧密相关的素材,之所以叫了“西部狼”这个名字,就是取狼坚韧不拔、勇往直前之意。作者塑造的不少人物都是硬汉子,在困难面前不低头,有不达目的不肯罢休的精神,很引人关注。

陈玉福相信在这个世界上,善战胜恶、美战胜丑是不二法则。所以,他塑造的人物具有强烈的给人以希望和信心的正义感,往往对现实中存在的不合理不完善忧心如焚、寝食难安,他希望通过自己的文学创作加以提醒和纠正。他的《1号会议室》《1号检察官》《1号专案组》《1号通缉令》等作品,选取当代生活中那些惊心动魄的场景,通过刻画那些与黑暗势力较量的人们的波澜壮阔的生活,揭示人生的真理,告诫人们,世界的美好来之不易,人民的安宁向来以无数人的付出为代价,多部长篇小说“1号系列”,鞭挞了腐败分子和黑恶势力,揭示了他们私欲膨胀、贪欲熏心的危害,还有失去监督、制约的权力是怎样使人堕落犯罪以及恶行得逞的,同时热情歌颂党的各级领导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为推进社会发展和增进人民福利而进行的严肃工作和斗争,塑造了反腐英雄的典型形象,以正气之歌和英雄之歌增强了人们对依法治国的信念,也弘扬了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历史连接着过去,忘记过去就意味着在违逆初心的道路上迈出了可怕的一步。历史是现实的伟大过去,对中国人过去的奋斗与拼搏,铭记并为之骄傲,才是最好的弘扬。西部的现在是过去最好的纪念,当代的精彩是由前辈的热血和辛劳换来的。对西部的建设史,陈玉福一直非常关注,之所以能够把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西部精神作为持续的创作素材与主题,是因为他对新中国第一代建设者和西部大开发先躯者有着很深的感情,他对甘肃金昌这座新兴的工业城市的崛起,有着巨大的热情。为了写好《西部人》这部作品,陈玉福曾深入中国镍都、西部花城金昌进行过多次长时间的采访和体验,因此他能够依史而著,塑造铁血男儿,演绎建设者真情,以感人至深和跌宕起伏的故事,再现中国人民“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时代精神。

《西部人》的开头,就把我们带回到了战火纷飞的年代,在领袖与士兵为着人民的江山而奋斗的硝烟中,在共和国于东方地平线上向人们招手的时候,在我西北野战军准备以三个主力兵团攻打兰州城的时候,领袖们其实已经铺展开了富于远见的、更加宏伟的蓝图。正如作品所写到的毛泽东主席当时与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彭德怀通电话时所说的,“大西北穷啊!可大西北的地下资源很丰富。早一点把它开采出来,为新中国的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也让地球那边的高鼻子先生们看一看,我们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土包子,不但会打仗,还会搞现代化工业建设嘛。”正是怀着对祖国建设的英雄主义豪情,我国第一代西部人苏青林、陈子云、马云天、陈雅玲等毅然开赴甘肃省金川峡地区,组建我国第一个有色金属工业基地建设指挥部。

“这是一片荒凉之地。”苏青林望着茫茫戈壁滩自言自语着:“它原本不属于我,但是,党和人民派我来了。如果现在再叫我离开这里,我会有些不情愿的……这里是我们大西北英雄儿女们再次辉煌的地方!”就是怀着这样的信念,建设者们风餐露宿、勇往直前,从探明矿产、铜水出炉、治理风沙、搬山引水、修建电站、建立农场等到基地初具规模,通过战友死于沙尘暴,被坑道毒气吞噬的感人至深的一系列故事,完成了国家赋予他们的壮丽使命,表现了西部人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作品中浓郁的理想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旋律贯穿始终,这对当代年轻一代无疑是生动的人生教材。

一部作品是否能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很大程度上在于作者是否能够赋予笔下的一切描写上的诗意。而诗意来自生活,“波涛汹涌的沙漠东方,红日从沙海尽头一下一下地跳了出来,露出了小半边脸,整个沙漠披上了绚烂的彩霞。篝火已经燃尽,沙漠上静悄悄地,一切都静止了似的,生怕惊动了正在喷薄而出的朝阳。”西部曾经人迹罕至的莽荒之地,居然有这样美好的景色,来自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作者同时也真诚地热爱着自己笔下那些顶天立地、追求美好生活的人们。高尔基曾经说过,“热情地用散文来写人物,使得散文也自然而然地变为诗”。《西部人》的成功在于写出了性格饱满的西部建设者,这些英雄没有小凤山西山上七彩火球那样久久回荡的壮烈,但他们的精神世界十分丰富,他们有自己心目中“可爱的红玫瑰”。小说在写那些建设者的时候,没有脸谱化、简单化,特别是在感情世界、感情生活的揭示方面,作品没有简单化,更没有套路化地硬加上一个光明的尾巴,女主人公陈雅玲经过心如刀绞的痛苦,没有接受苏青林和王希维这两个老同学对她的爱。“爱神啊,你为什么含着泪离去?”《西部人》一反陈玉福作品喜剧结尾的常态,虽然没有给读者准备一个美好的“大结局”,但作品关注的是人性的丰富与复杂。鲁迅在论及悲剧社会性冲突时指出,“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西部人》的结尾,把女主人公心中的爱情给毁灭了,所以,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思索。

西部是充满希望的,尤其是在“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中,一定会创造出可歌可泣的英雄主义史诗。西部精神就是中国精神最生动的体现,希望陈玉福继续深耕题材,不断超越自己,以更多更好讴歌西部英雄主义的作品,奏响西部发展的激越交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