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妙择

作者简介:

周妙择,女,金川公司第四小学六年(1)班学生。

我自幼心中的模糊色彩,也是由于书本中的修辞而添上几分神话意味。生活的土地,除了风沙多些,空气干燥些的环境特点,似乎印象里没什么过深的了。大些的都市,楼高的好像都直入云霄了。想着哪日,或许什么时候去到那儿,心中多少都是怀着敬畏的期待。

但某个假去了,上火车前与亲戚朋友告别,都是其乐融融的。一天半的行程过了,下了火车,被大人牵着,却不知所措又是为了敷衍似的左右看看。行色匆匆的人们都衣着讲究,一言不发的。由开始的诧异,再到畏手畏脚,心里就是有说不清道不明的一股子焦虑了。

焦躁在人群的嘈杂中,如猛虎之势不加怠慢就掩盖了去。觉得面上也似乎不明媚了起来,也没人注意着。偶尔瞟过来的几抹眼神,都觉得附上了嘲笑的意味。尽管他们也许没那般感受吧,好像是撒气般的,幼稚地统一了他人的想法。

若是闭上眼睛,必将让所有感受倾注于心里的焦躁不安了。于是费力瞪大着眼睛,其实什么也不想看。高楼、车辆以及宽阔的马路没了尽头似的。心情也许突然平静下来,想到不必如此,很快被燃起的浮躁给忽略去。

观看自家电视里日复一日的影视,知道是选好景,拍出来效果是好的。只不过目光带着的是对于剧情的猜测,演员也只是演员罢了。高楼大厦都直立着,看去却没有亲自仰望有距离感。或许是在想,这终究是剧本。但家乡不是,自己的不甘不是,这些非戏的东西拼凑了,于是便织出了一层网。

要怎么摆脱它呢?摆脱这年幼心智织成的网?说白了,又怎能只去摆脱它呢?

心中有着年少的不服输。因为不想输,或是想赢,其实都差不多。输在哪里?背景,家庭,或者相貌,更或者才学。其实还有一样不输的,比任何人都不想输,想摆脱所有输掉了的东西。却又意识到,恰当的是不该用“摆脱”这词。

年少的目光或许看来狭隘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家乡人们的亲切,或是说适应了风沙中的淳朴随性,心中的家乡,总是那般的随和的而平实的。接触到大城市的荣耀与光辉,自觉离自己远了,太高不可攀,感受到的一些情感是不做假的。可白白的,平白无故的,无理由的是,就因此失却了奋进的勇气,而熄灭了探究的热情。

在漫天的黄沙、稀松的土壤、荒凉的山与不繁茂的枝叶间,织出了这样一层的网。人群里多是习惯了的,没谁去注意这张网子了。可这张网,又不能就这般无所作为了。

渐渐地摸着了方向,支撑这张网的可并非也不能是那一堆子的牢骚心事。

这张带着年少情绪与疑问的网,越织越大,却又逐渐在明理中越来越小,小到没有城市之分。最后逐渐的,只包容下了年少不服输的一股劲。这股劲还是稚嫩的,却非脆弱的。这股劲被这张网拉得越来越韧,无论哪一条线都直直挺挺。而那些疑问,却拉拉扯扯地散淡。两者相呼应似的,越发的脉络清晰了......

自幼心中的模糊色彩,由于书本中的修辞而添上几分神话意味。可没了这些落差的影响,并非就真的能毫无负担了。但总的来说,那么一股劲总是存在着的。无论有没有织出这张网,那股属于少年人的劲,在我的心里愈发鲜明了。

织了这网的在西北土地上成长的孩子,期望着有一天,它包容的那股劲融在家乡的每一寸、每一个人的血液里,并自如地流淌着。

指导老师:张长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