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说屈子(外两篇)
■杨成梅
作者简介:
杨成梅,笔名清浅、眉眼如初。80 后甘肃青年诗词家,中国延安文艺学会会员,《诗词家》编委、评论员,《西部人文学》首席作家,1号文化运营总监。涉猎多体裁,攻于格律诗词,作品常见于《中华诗词》《西部人文学》《诗词家》等纸媒和多家大型文学、诗词网站。
柳锦照眼明,又是一年端午临近。各大文学平台及网站社团都在做同题征文,有涉及奖励的比赛形式,更多则是纯为文字自娱自乐的。譬如我这般,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且虚担一“诗人”名号,亦不可避免附庸风雅了一回。端午咏诗,脱不开必要提一提屈原,那个抱石汨罗江的失意人。两千多年来,屈子留给后辈的不单单是楚辞名篇,还有无尽的哀思和对他永久的缅怀。民间有诸多端午习俗,皆传乃为纪念屈子而来,南北方虽稍有差异,但也不外乎赛龙舟、佩香包、挂艾草、系彩丝、吃粽子等这些传统节目。大多约定俗成,形成中华民族一大节日特色,并长久保留下来。据说,每一种习俗也都有特定的含义,只可惜到如今,年轻一代只把它作为一个难得的假日去理解,至于因何要过这样一个节日,竟不甚了了。既然谓之传统,那一定有其传承的价值和理由,我们就该去探究一番了。
屈子生平这里不做赘述,如果历史课打了瞌睡者,可去百度。至于著作,《离骚》《天问》《九歌》……也不必一一列举,以免讨嫌。但有一名句相信你一定不陌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便是屈子所著《离骚》中之经典。此句被无数人奉为佳铭,案头撰书、华墙高悬者更不知凡几。姑且不论此中有无强撑附庸、不求甚解之人,单看引用率之高,可见这真正是一句好话。好在哪里?鄙人才疏学浅也只解得一二,分析如下:
一、精神。大到一个民族,微至一己个人,有精神才有不灭之灵魂。而所有精神里面,“爱国主义”应该是被列为第一的存在。屈原的爱国精神在中国历史上许多重要关头,都发挥过十分重要之鼓舞作用。抗战时期,一部《屈原》不仅仅是历史戏剧,更兼为国人树立不屈信念,多少志士甘愿抛洒热血,为国捐躯。而只有将爱国精神根植于每一个人心中,并铸入民族之灵魂,才会复兴一个民族,建立一个强国。
二、情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简括为“家国”。屈原虽遭谗被疏,甚至被流放,但他始终怀揣“美政”理想,希望楚王幡然悔悟,奋发图强,做个中兴之主。明知忠贞耿直会招致祸患,但却始终“忍而不能舍也”;明知自己面临着许许多多的危险,在“楚材晋用”的时代完全可以去别国寻求出路,但他却始终不肯离开楚国半步。“宁死楚江水,不做他国魂”,并直言“虽九死其未悔”。这种坚贞不渝的家国情怀,成为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的文化原型和精神典范。
三、节操,也可谓气节。穿越时空,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屈原怀才不遇,倍受攻讦,但依然坚持新政,并追寻着社会公平公正,断然不肯随波逐流,与世俗同流合污。当他的一切努力化作泡影,所有抗争成为徒劳,便以死明志,毅然选择了投江。他在《渔父》中有言:“世人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其实便为其高贵人格之体现,风骨刚正、情操高尚。清代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不正是对这种气节的最好解读?
所以说,屈原的精神,就是高贵的人格、坚贞的家国情怀、刚正的风骨、高尚的情操。屈原是在遭受排斥打击命运悲剧的情况下“遭忧作辞”,用一种哀婉欲绝笔调把高贵的精神表现出来,因而更加直指人心,感天动地。我们今天纪念屈原,也应该还他以本来面目,还原其精神实质,这才是纪念和缅怀的真正意义所在。
说到此处,不由牵涉出另一个话题来。近日与一文坛才俊舌战,此君观点大意为三:首先嘲讽文学界每年皆歌咏屈氏,是南郭先生滥竽充数;其次屈氏应生当践志,以死明志乃“懦夫”;再次端午及屈原故事早已家喻户晓,何必浪费笔墨诗文。且恕鄙人不敢苟同,因而文枪字剑,颇有刀光剑影之势,竟至不欢而散。时至今日,依然令我不能释怀,究其原因,许是我一俗人,且资质愚钝,不能另辟蹊径标新立异,终做不来鹤立鸡群之姿啊!真合了那位先生之言:该再“悟上十年”,或许就懂了!然在未悟之前,暂将此时凡俗之论略作记录,博一哂耳。
牢骚休提,文末引用别家高论作一综述:屈原的一生是一个悲剧,一个爱国者的悲剧,一个改革家的悲剧,一个正义毁于邪恶的悲剧。纵观他的一生,作为一位政治家和改革家,他失败了。他的理想和事业永远为后人所惋惜。但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成功了。
这就是今日依然值得我们去纪念一个人的理由!也是我等文字工作者,及诗家们吟诵的意义!诸君以为呢?
重读《农夫与蛇》
初冬,一条没来得及冬眠的蛇僵卧在农田边,寒冷已经令它奄奄一息了。但很幸运,它被好心的农夫捡到了,农夫有火热的胸膛,用自己的体温救活了这条蛇。所有人都知道结局:被救的蛇终究冷血薄情,反而将对它有再生之恩的农夫咬死了!
第一次读到这则寓言是小时候的课本里,老师告诉我们毒蛇是冷血动物,它会咬人。鉴于蛇这个物种让人普遍敬而远之的形体,从此就认定了一个事实:蛇是有毒的,天生就是坏蛋。
第二次认真了解这个故事,是在大学的辩论赛上。年轻气盛的热血青年总有许多叛逆不羁的想法,比如,开始从厌恶毒蛇到笑讽农夫的愚蠢。而且,信心十足的青春胸怀里,是给一根撬杠就能颠覆地球的踌躇满志,坚定地认为自己绝不会成为做好事反遭耻笑的农夫。
直到成人之后步入社会,经历了一次次职场倾轧,和人际交往里种种的明枪暗箭,再次去看《农夫与蛇》,便有些更深的认识了,也才发现这一个小故事竟然便说尽了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方圆之道啊。
曾几何时,我们教育孩子:在不知道别人身份、不知道别人心底是否真诚的情况下,不要随意轻信别人,因为那有可能是一个坏人。在扶一扶摔倒的老人反被讹诈的年代,我们活得谨小慎微,帮助别人都帮得战战兢兢,生怕自己步了那个农夫的后尘。所以,人都是一边善良着一边猜忌着,一边奉献着又一边自私着,生怕被辜负却难免遭遇伤害、质疑人性。
说完了农夫,再来谈谈蛇。毒蛇分两种,一种比较外露,让你一看就知道它并非善类,我们自然会加以防范;还有一种则擅长伪装,它会显示相当无害,甚至于让人觉得可怜来博取同情,然后慢慢接近你,套取你的信任,再伺机而动,就如同故事里将死不死的那条。最后,等榨干你的价值,或者它不需要你帮助的时候,就会凶相毕露反噬于你,这样的坏种,又哪里懂得知恩图报的道理?像毒蛇一样的恶人,在我们的生活中就层出不穷。在这种人的心底,你帮他是应该的,更别说涌泉相报了,连最起码的感恩思想都不会有。
朋友Asir 在行政部门任职,是大家公认的“五好先生”,工作能力强,乐于提携新人,正直有担当,是非常受人尊敬的领导。从Asir 手里教出来的同志,不说师生之谊,大家也俱是相处甚欢。但是,其中就有这么一位,刚开始到单位纯属小白一枚,什么都不会,在Asir 手把手的教导下,工作慢慢熟练上手到完全胜任。初入职场的新人能够得到前辈的照拂,按理说都是感激不尽的。可这位仁君在部门立足之后,开始处处抵触Asir,从拖延不执行任务到公然顶撞,最后整黑材料挖坑,一改当初鞍前马后的殷勤,直到引起公愤,Asir 忍无可忍辞退此人,他还在那里叫嚣威胁“给‘劳资’等着瞧”。如此行径,可不就是活脱脱的当代现实版的“农夫与蛇”吗?
有一个据说非常流行的算术题:100-1=0,是说一个人做了100 件对他人有益的事,某一次无意之中没有达成对方的期望值,那他之前所有的付出就被抹杀、被否定了。这个结论一再得到证实,关于人性真是细思极恐!
记得有一句经典的歌词: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纷扰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如果每一位农夫都有一双看穿良善的慧眼,我想即使隐藏再深的毒蛇也构不成威胁。可是,这世间又哪里去找那样的眼?若人人都用了那样的心态去打量别人,存了互相猜疑的疏离,世间所有的信任将置于何地?
《周易》有言: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因此,无论人心如何不古,我相信只要怀抱对美好的希冀,无私的农夫继续他的善行,再凶恶的毒蛇也终将无所遁形,逃不过人人喊打的命运!您说呢?
关于“傻逼”
车站广场一大妈呼天抢地,原来是她的现金丢了。据说,老人家怕装包里不安全,贴身放衣服口袋里,但还是不翼而飞了。长途20 多个小时去看儿子、孙子,现金丢得一分不剩,老人的面色苍白悲怆。我给了她10 元,希望这一点微薄之力能帮到她。
这原该是生活当中的一件小事,本不足以记叙下来。但往前没走几步,听到几句闲谈。一长相可列为“帅哥”的男士说:“这种骗子见得多了,应该抓进劳教所。”与其同行的另一“美女”接话:“就是。给钱的人都是傻逼!”……
就这样,我无辜躺枪做了一回“傻逼”。苦笑之余,不由得想起自己很多年前的遭遇来。1999年在外地读书,那个时候火车还未提速,从邻省的西安到武威需要18 个小时。
人生里总有许多个第一次,有些是开心的,有些是郁闷的,但无论哪一种情形,都让人终生难忘,每每想来记忆犹新。比如,假期第一次独自回家,揣着仅有的几十块钱乘火车。我那几十块省吃俭用下来的小钱,是当农民的爸妈要我买卧铺,而我选择硬座抠出来的。等顺利找到自己的座位,安放好行李,火车离站赶上饭点的时候,才发现饭钱没有了。那种惊慌失措和欲哭无泪,恐怕没有经历的朋友们是不会理解的。十几岁还是相当腼腆害羞的年龄,遇到困难都不好意思张口求助,看着对面貌似是夫妇的两位同行者一路连吃带喝,尤其刺激得我更加饥肠辘辘。就这样,在临近春节的时节里,18 个小时我水米未进坚持到武威。
也许因为有那一段“苦难”的过去,我从自身推己及人,开始有了一颗“圣母心”。急公好义、古道热肠,我一直以为这些词语应该是作为赞美来用的,可是今天又泛滥了一次同情心,却被人家贴上“傻逼”的标签!看来,这个年代已经不再需要如我这般的思想落后者了。
冲上云霄
喜欢赶早上的飞机,清晨六七点钟的最好,尽管需要三四点就起床收拾,还是非常乐意。有许多人苦于一个“赶”字,觉得半夜三更折腾,殊不知在飞机上看日出是如何的壮美。如果恰好你的座位能够看到机翼,随着飞机的攀升你将会目睹,在很远很远的云天之端,一线光明缓缓露出,高空里的钢铁之翼由银白色映上朝霞的浅红,再染上初升阳光的亮红,最后转为炫目的赤金,这个时候心情都会特别明亮起来。而见证一个由暗转明的世界,从黎明的曙光到旭日满苍穹,仿佛领略了一次新生。
我在想一个问题,古人还没有今天的科技,相信他们并未看到过云层之上的情景,可是却描绘了许多的天之盛景。包括空中楼阁的缥缈,居住之上的神仙们可以瞬息间十万八千里,他们脚踏祥云身映瑞霭光芒……不得不佩服那一份绝妙的想象力!
云海云海,云岂止能呈现出海之盛形呢。缓缓流动丝丝缕缕的如同海面水波荡漾,而层叠堆砌的厚重处,亦如山峦起伏绵延;跌宕壮阔呢,却类似万马奔腾烟尘滚滚;更遑论自然形成的各种奇异造型,尽显万物之象,怎一个“美”字了得。
前段时间,有要好的朋友跟我诉苦,说感觉生活没有动力,怎么都积极不起来。我强烈建议她去坐一次飞机,就是我喜欢的班次。时隔几天她回来了,兴奋地跟我分享,她说:几十吨的钢铁载着上百人冲上云霄,这该有何等动能去承载啊!而我们遭遇一点点阻力和困境,就颓废畏缩不前,是多么没出息的行为!从此,朋友又恢复了她的激情满满。我很开心推荐了这一次行动,在她而言想必是获益匪浅的,这便最好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