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视野

拓展视野

龙骨水车因车形而得名,亦称“翻车”“踏车”“水车”,简称“龙骨”,是一种用于排水灌溉的机械。

龙骨水车其结构是以木板为槽,尾部浸入水流中,另一端有小轮轴,固定于堤岸的木架上。用时踩动拐木,使大轮轴转动,带动槽内板叶刮水上行,倾灌于地势较高的田中。后来又有利用流水作为动力的水转龙骨车,利用牛拉使齿轮转动的牛拉翻车,以及利用风力转动的风转翻车。广东等地用手摇,施于田间水沟,称“手摇拔车”。

龙骨水车约始于东汉,三国时发明家马钧曾予以改进。此后在农业上发挥巨大的作用。龙骨水车的称呼来自民间,南宋陆游《春晚即景》中写道“龙骨车鸣水入塘,雨来犹可望丰穰”。目前见到的史料中,这是最早的出处。

它提水时,一般安放在河边,下端水槽和刮板直伸水下,利用链轮传动原理,以人力(或畜力)为动力,带动木链周而复始地翻转,装在木链上的刮板就能把河水提升到岸上,进行农田灌溉。这种水车的出现,对解决排灌问题,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最初的龙骨水车是用人力转动的,后来我国人民又创制了利用畜力、风力、水力等转动的多种水车。

由于这种龙骨水车结构合理,可靠实用,所以一代代流传下来。直到近代,随着农用水泵的普遍使用,它才完成了历史使命,悄悄地退出历史舞台。龙骨水车作为灌溉机具现在已被电动水泵取代了,然而这种水车链轮传动、翻板提升的工作原理,却有着不朽的生命力。就拿我们的海岸、港口经常能见到的疏浚河道的斗式挖泥机来说,那一只只回转挖泥的泥斗,就是从水车的提水翻板脱胎而来的。因此一看到挖泥机,人们就仿佛见到了古老的龙骨水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