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拆解
【实验一】橡皮筋驱动小车
实验方法:
1.将橡皮筋挂到小车主动轮的齿轮上,旋转齿轮使橡皮筋缠绕在车轴上,并记录缠绕圈数。

将橡皮筋挂到小车主动轮的齿轮上
2.按住齿轮(或主动轮)将小车放置在桌面或地面上。

将小车放置在桌面或地面上
3.松开齿轮,观察小车的运动方向和运动速度,并测出小车的运动距离,完成表1。
表1 “橡皮筋驱动小车”实验记录表

4.将橡皮筋反方向缠绕在车轴上,记录圈数,松开齿轮,观察小车的运动方向和运动速度,并测出小车的运动距离。
实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贴士
当橡皮筋绕起来,其长度增加,但它又想恢复到原来的长度,所以会产生一种弹力,这种弹力则能驱动小车前进。当小车行驶了一段距离后,由于橡皮筋恢复到了原来的长度,弹力消失了,就不能再驱动小车了,在阻力的作用下,小车最终停止。
小车的运动方向与橡皮筋的缠绕方向有关,当缠绕方向改变时小车的运动方向也随之改变。
小车的运动距离及速度与橡皮筋的缠绕圈数有关,圈数越多则小车的运动距离越远,速度越快。
【实验二】弹簧驱动小车
实验方法:
1.如右图组装实验装置。
2.首先将弹簧的一端顶在固定的垂直面(如墙面),再用动力小车(不带齿轮)的一端抵住弹簧,小心地压缩弹簧,观察弹簧的状态和变化。

组装小车装置

用弹簧抵住小车
3.松手让小车运动起来,观察弹簧的状态和变化。
4.分析小车的运动速度及距离和什么因素有关。
实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贴士
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的形状或体积改变叫做形变。在外力停止作用后,能够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作用叫弹力。即在弹性限度范围之内,物体对使物体发生形变的施力物产生的力叫弹力。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成正比(或弹簧的伸长和所受拉力成正比)。
因此,当用弹簧驱动小车时,小车的运动速度和距离与弹簧的伸缩量有关,即与弹簧所产生的弹力大小有关。
【实验三】拉力动力小车
实验方法:
1.用线绳将小车车身与重力筒(空筒)连接起来,如图组装好实验装置,用手将小车置于距离桌边约30厘米处,放手后看小车是否向前运动?
2.在重力筒中加入少量的重物(器材中的紧锁螺丝1颗)盖好盖子重复上述实验步骤,放手后看小车是否向前运动?观察小车前进速度有没有发生变化?
3.再次向重力筒添加重物(如增加紧锁螺丝3颗)重
复上述实验步骤,放手后看小车是否向前运动?观察小车前进速度有没有发生变化?4.分析思考如何使小车的运动速度加快?

用线绳将小车与重力筒(空筒)连接起来
小贴士
实验操作时,当小车前进到课桌或实验台边时,请用手阻挡小车继续前进,以免小车跌落。
实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