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视野

拓展视野

中国古代对光的色散现象认识最早起源于对虹的认识,在殷代甲骨文里就有了关于虹的记载。虹,是太阳光沿着一定角度射入空气中的水滴所引起的比较复杂的由折射和反射造成的一种色散现象。唐初孔颖达在《礼记注疏》中粗略地揭示出虹的光学成因:“若云薄漏日,日照雨滴则生虹”,说明虹是太阳光照射雨滴所产生的一种自然现象。公元8世纪中叶,张志和在《玄真子·涛之灵》中第一次用实验方法研究了虹,这是第一次有意识地进行的白光色散实验。书中记录:“背日喷呼水成虹霓之状。”南宋程大昌在《演繁露》中记述了露滴分光的现象,指出日光通过一个液滴也能化为多种颜色,实际是色散,而这种颜色不是水珠本身所具有,而是日光的颜色,这就明确指出了日光中包含有数种颜色,经过水珠的作用而显现出来,可以说,他已接触到色散的本质了。可见,我国古人对光的色散现象早已有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