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物黄芩汤
【方源】《备急千金要方·卷三妇人方中·中风第十二》:“治妇人在蓐得风,盖四肢苦烦热,皆自发露所为。若头不痛但烦热,与三物黄芩汤,头痛与小柴胡汤方。”
【组成】黄芩、苦参各2两,生地黄4两。
【用法】用水8升,煮取3升,去滓,分2次温服。
【功用】清热泻火,滋阴养血。
【主治】产后血亏阴虚,风邪入里化热,四肢烦热,头不痛者。
【方义方解】本方中黄芩用于清热泻火,苦参用于燥湿祛风,生地黄用于养血滋阴。三药配伍,祛风而不燥,滋阴而不腻,有清热泻火,养血滋阴之效。
【运用】
1.辨证要点 本方以产后发热、四肢烦躁为辨证要点。
2.加减化裁 如用于产后感染,可加当归、白芍、知母等;子宫颈炎,加牛膝、黄柏等;皮肤湿疹,加苍术、薏苡仁、地肤子、白鲜皮等,还可煎汤湿敷患处。
3.现代运用 用于治疗产后感染发热、湿疹等病症。
【方论精粹】
1.尤在泾《金匮要略心典》:“此产后血虚风人而成热之证。地黄生血,苦参、黄芩除热也;若头痛者,风未全变为热,故宜柴胡解之。”
2.尾台榕堂《类聚方广义》:“治骨蒸劳热久咳,男女诸血证,肢体烦热甚,口舌干燥,心气郁塞者;治每至夏月,手掌足心烦热难堪,夜间最甚,不能眠者;治诸失血后,身体烦热倦怠,手掌足下热更甚,唇舌干燥者。”
3.徐忠可《金匮要略论注》:“在草蓐,是未离产所也。白发露得风,是揭盖衣被,稍有不慎而暂感也。产后阴虚,四肢在亡血之后,阳气独盛,又得微风,则苦烦热。然表多则长入而头痛,当以上焦为重,故主小柴胡和解。若从下受之,而湿热结于下,则必生虫。头不痛,故以黄芩消热为君,苦参祛风杀虫为臣,而以地黄补其元阴为佐。曰多吐下虫,谓虫得苦参,必不安,其上出下出,故未可知也。”
黄 芩
药材档案
【别名】山茶根、黄芩茶、土金茶根。
【来源】本品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芩的根。
【采收加工】春秋两季采挖,除去残茎、须根,撞去粗皮,晒干。
【性味归经】苦,寒。归肺、胃、胆、大肠、小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安胎,止血。用于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用量用法】内服:3~10克,煎服。清热多生用,安胎多炒用,止血多炒炭用,清上焦热多酒炒用。子芩偏泻大肠火,清下焦湿热;枯芩偏泻肺火,清上焦热。
【使用注意】苦寒伤胃,脾胃虚寒者不宜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