苇茎汤
【方歌】
苇茎汤方出千金,桃仁薏苡冬瓜仁。
肺痈痰热兼瘀血,化浊排脓病自宁。
【方源】《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七肺脏方·肺痈第七》:“治咳有微热烦满,胸心甲错,是为肺痈者方。”
【组成】苇茎2升,薏苡仁、冬瓜子各半升,桃仁30枚。
【用法】水煎服。
【功用】清肺化痰,逐瘀排脓。
【主治】肺痈。身有微热,咳嗽痰多,甚则咳吐腥臭脓血,胸中隐隐作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方义方解】本方所治之肺痈是由热毒壅肺,痰瘀互结所致。痰热壅肺,气失清肃则咳嗽痰多。《内经》说“热盛则肉腐,肉腐则成脓”,邪热犯肺,伤及血脉,致热壅血瘀,若久不消散则血败肉腐,乃成肺痈;痈脓溃破,借口咽而出,故咳吐腥臭黄痰脓血;痰热瘀血,互阻胸中,因而胸中隐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皆痰热内盛之象。治当清肺化痰,逐瘀排脓。
方中苇茎甘寒轻浮,善清肺热,《本经逢原》谓其“专于利窍,善治肺痈,吐脓血臭痰”,为肺痈必用之品,故用以为君。瓜瓣清热化痰,利湿排脓,能清上彻下,肃降肺气,与苇茎配合则清肺宣壅,涤痰排脓。薏苡仁甘淡微寒,上清肺热而排脓,下利肠胃而渗湿,二者共为臣药。桃仁活血逐瘀,可助消痈,是为佐药。方仅四药,结构严谨,药性平和,共具清热化痰、逐瘀排脓之效。
本方为治疗肺痈之良方,历代医家甚为推崇,不论肺痈之将成或已成,皆可使用。用于肺痈脓未成者,服之可使消散;脓已成者,可使肺热清,痰瘀化,脓液外排,痈渐痊愈。
【运用】
1.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肺痈的常用方剂,不论肺痈之将成或已成,均可使用本方。临床应用以胸痛、咳嗽、吐腥臭痰或吐脓血、舌红苔黄腻、脉数为辨证要点。
2.加减化裁 若肺痈未成脓者,宜加金银花、鱼腥草以增强清热解毒之功;脓已成者,可加桔梗、甘草、贝母以增强化痰排脓之效。
3.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肺脓肿、大叶性肺炎、支气管炎、百日咳等属肺热痰瘀互结者。
4.注意事项 不论肺痈之将成或已成,均可使用本方。
【方论精粹】
1.张秉成《成方便读》:“是以肺痈之证,皆由痰血火邪互结肺中,久而成脓所致。桃仁、甜瓜子皆润降之品,一则行其瘀,一则化其浊。苇茎退热而清上,薏苡除湿而下行。方虽平淡,其通瘀化痰之力,实无所遗。所以病在上焦,不欲以重浊之药重伤其下也。”
2.吴谦等《医宗金鉴》:“千金苇茎肺痈咳,微热烦满吐败浊,皮肤甲错宜苇茎,薏苡桃仁瓜瓣合。肺痈:系肺藏蓄热,复伤风邪,郁久成痈,以致胸内中府穴隐隐疼痛,振寒脉数,状类伤寒,咽燥不渴,咳而喘满,唾稠粘黄痰,兼臭秽脓血也……如咳有微热,烦满胸中,甲错,脓欲成者,宜千金苇茎汤以吐之。”
薏苡仁
药材档案
【别名】解蠡、起英、赣米、感米、薏珠子、回回米、草珠儿。
【来源】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薏苡的成熟种仁。
【性味归经】甘、淡,凉。归脾、胃、肺经。
【功能主治】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排脓,解毒散结。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脾虚泄泻,湿痹拘挛,肺痈,肠痈,赘疣,癌肿。
【用量用法】内服:9~30克,煎服。药力缓和,用量须大,宜久煎。健脾止泻宜炒用,清热利湿宜生用。可煮粥食用,为食疗佳品。
【使用注意】津液不足者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