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热汤
2025年08月10日
肾热汤
【方歌】
肾热汤用地芍冬,磁蛎术草大枣葱。
育阴潜阳利耳窍,久病聋鸣脓亦终。
【方源】《备急千金要方·卷六七窍病·耳疾第八》:“治肾热背急挛痛,耳脓血出,或生肉塞之,不闻人声方。”
【组成】磁石、白术、牡蛎各5两,甘草1两,麦冬6两,生地黄汁1升,芍药4两,葱白1升,大枣15枚。
【用法】以水9升,煮取3升,分3服。
【功用】清寒重镇,敛阴退火,健脾和胃。
【主治】阴液不足,虚火上炎,耳鸣耳聋,慢性脓耳。
【方论精粹】
1.吴昆《医方考》:“耳者,肾之窍,故肾热则令人病耳,生脓出血,不闻人声也。是方也,磁石能引肺金之气下降于肾,肾得母气,自然清肃,而热日愈;生地黄汁、麦冬、白芍,所以滋肾阴而泻肾热;乃葱白者,所以引肾气上通于耳也;牡蛎咸寒,能软坚而破结气,得葱白引之入耳,则能开听户而消脓血;乃白术、甘草、大枣者,健脾之品也,所以培万物之母,益土气而制肾邪尔!”
2.汪昂《医方集解》:“此足少阴药也。磁石体重辛咸,色黑补肾祛热,通耳明目,故以为君。牡蛎咸寒,软痰破结,生地黄大寒,泻火滋肾,麦冬、甘草补肺清金,白芍酸寒,平肝和血,皆能生水而制火,退热而敛阴。白术、甘草、大枣补脾之品,益土气正以制肾邪也。数者皆固本之药,使精气充足,邪热自退,耳窍自通,加葱白者,以引肾气上通于耳也。”
牡 蛎
药材档案
【别名】蛎蛤、牡蛤、海蛎子、海蛎子壳、海蛎子皮。
【来源】本品为牡蛎科动物长牡蛎、大连湾牡蛎或近江牡蛎的贝壳。
【性味归经】咸,微寒。归肝、胆、肾经。
【功能主治】重镇安神,潜阳补阴,软坚散结。用于惊悸失眠,眩晕耳鸣,瘰疬瘿瘤,癥瘕痞块。煅牡蛎收敛固涩,制酸止痛。用于自汗盗汗,遗精滑精,崩漏带下,胃痛吞酸。
【用量用法】内服:9~30克,煎服,宜先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