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苏子汤

紫苏子汤

【方源】《备急千金要方·卷七风毒脚气方·汤液第二》:“紫苏子汤治脚弱上气,昔宋湘东王在南州患脚气困笃,服此汤大得力方。”

【组成】紫苏子、半夏各1升,前胡、厚朴、甘草、当归各1两,陈皮3两,大枣5枚,生姜1斤,肉桂4两。

【用法】上十味㕮咀,以水1斗3升,煮取2升半,分五服,日3夜2。

【功用】降气平喘,祛痰止咳。

【主治】上实下虚,痰涎壅盛,喘咳短气,胸膈满闷;或腰疼脚弱,肢体倦怠;或肢体浮肿,舌苔白滑或白腻等。

【方义方解】方中紫苏子降气祛痰,止咳平喘为君药;半夏、厚朴、前胡、陈皮理气化痰,止咳平喘,共为臣药;君臣相配,以治上实之有条。肉桂温肾祛寒,纳气平喘;当归既养血补肝,同肉桂以温补下虚,又能治咳逆上气;甘草、生姜、大枣和中调药,是为佐使。诸药合用,上下兼顾而以上为主,使气降痰消,则喘咳自平。

【运用】

1.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痰涎壅盛,上实下虚之喘咳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胸膈满闷,痰多稀白,苔白滑或白腻为辨证要点。

2.加减化裁 若痰涎壅盛,喘咳气逆难卧者,可酌加沉香以加强其降气平喘之功;兼表证者,可酌加麻黄、苦杏仁以宣肺平喘,疏散外邪;兼气虚者,可酌加人参等益气。

3.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等属上实下虚者。

4.使用注意 本方药性偏温燥,以降气祛痰为主,对于肺肾阴虚的喘咳以及肺热痰喘之证,均不宜使用。

【方论精粹】

1.张璐《千金方衍义》:“脚气患在浊气上攻,故以紫苏子、橘皮、前胡、厚朴辛温降气,半夏、生姜涤除痰湿,肉桂、当归温散滞血,甘草、大枣调和中气,全以降泄逆气为主,故《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更名苏子降气汤。后世取治虚阳上攻,痰涎壅盛,肺气喘满,服之气降即安。可见用方但取合宜,不必拘执何病主治也。”

2.张秉成《成方便读》:“夫风邪外来,必先犯肺,于是肺中之气壅而不行,肺中之津液郁而为痰,故喘嗽不宁。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津虚则大肠不润,故大便不利,甚则引动了焦虚阳上逆,而为呕血等证。先哲有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治血之论,虽证见痰血,仍必究其受病之源。方中紫苏子、前胡、厚朴,皆降气之品,有疏邪之能,半夏、橘红化其痰;火载血上,故以肉桂引火归原,当归导血归经;上下交病者治其中,故以甘草培中补土;加姜煎者,病因风邪而来,仍不离辛散之意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