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难解读
①此诗作于广德元年(763年)春,杜甫在梓州(今四川三台)。这一年正月,史思明之子史朝义兵败而死,其部将田承嗣、李怀仙归降,河南、河北地区相继收复,安史之乱终于结束。
②剑外:剑门以南地区称剑外,即蜀地。收:收复。蓟北:河北北部地区。
③却看:回头看。妻子:妻子儿女。
④漫卷:随手卷起。
⑤放歌:放声歌唱。纵酒:纵情饮酒。
⑥青春:春色明媚。
⑦巴峡:指在今重庆嘉陵江之巴峡,俗称“小三峡”。巫峡:三峡之一,在今重庆与湖北交界处。
⑧襄阳:今湖北襄阳。杜甫先世为襄阳人。洛阳:杜甫家在洛阳。“洛阳”句下原注云:“余有田园在东京。”此句与上句是杜甫想象中的还乡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