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事都不会做——“满分家长”让男孩“零分”

4.什么事都不会做 ——“满分家长”让男孩“零分”

妈妈育儿事

有一天下午,看了大半天书的我感觉眼睛有些疲倦,便决定收拾一下屋子,缓解不适。谁知我刚开始收拾玩具,儿子小龙就走过来跟我说:“妈妈,我们一起来做家务吧!”

“好啊!”我喜不自胜地回答。于是,我们一起收拾玩具、扫地。不一会儿,我们就扫完了地。接下来就要拖地了,我刚走进卫生间,小龙就说:“妈妈,我要用圆拖把。”

“好!那我们各拖一个地方怎么样?你是拖我们睡觉的房间,还是客厅?”在拿拖把时,我问道。

“我负责拖客厅吧!”

“好!”于是,我们开始了分工合作。很快就拖完了地,我洗了洗手,正准备拿起手机看一下,小龙却跑来拿过我的手机说:“妈妈,我们还没擦桌子呢,还不能玩手机。”

“哦!”我立即放下手机,去厨房找了两块抹布,准备擦桌子。让我没想到的是,小龙擦桌子擦得特别认真,先把茶几擦干净,又去擦电视柜。擦完电视柜,又擦电视。看他擦得认真而又专注的样子,我忍不住拿起手机给他拍照。我一边拍照,一边忍不住问道:“你以后就这样跟你媳妇一起做家务吧?”

“应该是吧!”

“那你媳妇不做呢?”

“她不做,我就做!”

“那你累了呢?”

“我不累啊,你看我做了这么多都不累!”

“比如,你上了班回家,又做了很多家务,实在太累了,怎么办?”我一边跟他对话,一边发朋友圈。

“那就让她跟我一起做!嘿!妈妈,快放下手机,快来跟我一起擦桌子!”听着他的话,我突然觉得自己给自己挖了一个坑,只好悻悻然放下手机,跟他一起擦桌子。

做完家务以后,我拿起手机一看,很多朋友给我点赞、写评论,其中几位微友还评论道:“你未来的儿媳妇好幸福!”

“我也很幸福啊,我家基本上是我先生做家务!”我这句回复引来了好些朋友的羡慕。

“哇,真幸福!我老公除了玩游戏,什么也不做。”

“我老公就是油瓶倒了也不会扶一下!”

“我老公更是,一回到家就往沙发上躺,还说我带个孩子都带不好。” 

……

看到大家吐槽自己的老公,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小时候听的一个笑话:

有一个老妈妈特别爱她儿子,什么事都给儿子做得好好的,让儿子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有一天,老妈妈要去走亲戚,因为路程远,来回需要好几天时间。为了不让儿子饿着,老妈妈特意给儿子做了一张大饼,在中间挖一个洞,挂在儿子脖子上。本以为万事大吉,没想到的是,老妈妈回来时,儿子已经饿死了。

其实,他不是饿死的,而是懒死的。因为他只把自己面前的饼吃了,却连脖子都懒得动一下。虽然这只是个笑话,但也足以令人深思,事实上,这都是“满分家长”造成的。

妈妈烦恼一扫光

哈佛大学曾经做过一项调查研究,得出一项重要结论:爱干家务的孩子和不爱干家务的孩子,成年之后的就业率为15∶1,犯罪率是1∶10。爱干家务的孩子,离婚率低,心理疾病患病率也低。

古语有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与父母一起做家务,不仅能提升孩子的动手技能、认知能力,还能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自信心。可惜,很多“满分家长”习惯事无巨细,把男孩照顾得无微不至,让男孩成长为习惯性依赖的“巨婴”。

在很多家庭,儿子在全家人眼中都是宝贝,在望子成龙思想的促使下,很多“满分家长”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你好好学习就行了,其他事就不用管了”。所以,“满分家长”就全权负责孩子的生活起居,结果就让男孩生活能力“零分”,小时候什么事都没做过,长大后什么事都不会做。

中国“重男轻女”的思想根深蒂固,无数父母把儿子养成了游手好闲的“少爷”,把女儿养成了什么事都要操劳的“保姆”“丫鬟”。所以,很多妈妈在回归家庭失去工作以后,就把自己定位成了“保姆”,天天围着老公孩子锅台转,成了“满分家长”,剥夺了儿子锻炼的机会,而无论老公还是儿子都“零分”,家庭工作分配就这样周而复始地进行着,一家人都怨声载道。

其实,父母不需要追求做“满分家长”,努力成为“合格家长”就好,适当“懒”一点,让自己轻松一点,也给孩子更多的成长机会。

(1)放手让孩子做,不轻易阻止

在做家务这件事上,不管什么时候,我都把握一个原则:无论孩子想做什么,我绝不阻止。只要他想帮忙,我都欣喜接受他的帮助,即使越帮越忙,也从不阻止。比如,我拖地,他也要拖地的话,我就给他一把拖把。记得儿子小龙还不到一岁时,扶着桌子的腿,都能挥舞着拖把拖地;我洗衣服,他也要洗的情况下,我就给他一个小盆,放上水,打上洗衣皂,让他自己洗小袜子或者小内裤……通过做这些事,小龙慢慢感觉到了成就感与价值感。所以,他对做家务一直很感兴趣。

(2)不指责孩子,多鼓励

在孩子尝试着做家务的过程中,他并不能做好,而且常常会越帮越忙。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妈妈总会说:“快过去玩去,你越帮越忙,还不如不帮忙。”然后把孩子支去看动画片,或者玩手机。其实,做家务是为了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如果父母觉得孩子越帮越忙,往往会剥夺孩子获得锻炼的机会。所以,为了保护小龙的自信心,每次在小龙做完家务后,我都会偷偷再做一次,从不指责他,并夸他“洗得真干净”“做得真好”。在我的耐心引导下,每当我们做家务时,他总会积极加入。

所以,当孩子什么事都不会做时,父母要反思自己是不是包办太多?想让孩子“满分”“高分”,父母就要适当“懒一点”,做一个“60分家长”,及格就好。

亲子互动:练习做“60分家长”

“宝贝,妈妈提不动了,你能帮帮妈妈吗?”每次去超市拎水果、蔬菜回家时,我总会这样央求小龙。

“好啊!妈妈!”说完,他就从我的手里抱一个苹果或者一个茄子回家。

因为从小有这样的锻炼,小龙不仅努力帮我分担,还懂得想办法来解决拿不动的问题。有一次搬家,需要拿很重的东西上楼,小龙先过来伸手帮我抬,但无济于事。没想到,他松开手转身朝楼上跑去,边跑边喊:“爸爸,快来帮忙啊,妈妈拿不动。”

听到他的喊声,我欣慰地笑了,原来小小的人儿已经懂得搬救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