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结结巴巴——语言跟不上思维的发展

2.说话结结巴巴 ——语言跟不上思维的发展

妈妈育儿事

关于男孩说话这件事,确实让无数父母操碎了心。说话晚,父母着急;表达不清楚就哭,让父母头疼;说话结结巴巴,更是让父母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有一天,一位妈妈给我发来微信说:“龙老师,我快崩溃了。我儿子这两个月说话总是结结巴巴的,我越是纠正,越是严重。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看到这位妈妈的信息,我立即回道:“你先别急,这两个月有没有发生什么事?”

“没有啊!一切都正常!他以前说话很流利,就是这两个月说话结结巴巴的。我心里本来就着急,奶奶每次还在那里说:‘这要是成了结巴咋个办啊!’每次听到她这样的话,我就来气。”

“首先以前说话很流利,那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你不要紧张,你如果紧张,无意识中就会把你的紧张、不安、焦虑带给孩子,孩子说话结巴,内心本来就很紧张了。你再紧张,就加剧了他的紧张与不安。其次,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跟不上他的心智发展,他心里有很多想说的话,但又不知道用什么词汇来表达。所以,说话时难免吞吞吐吐的。越是这样,家长越要冷静地看着他,让他慢慢说话,不着急。最后,你要正常说话,不要刻意去纠正,即使孩子说错话了,你也不要去纠正,只需要把正确的句子说出来。也许过一段时间,他就正常了。”

没想到,回答完这位妈妈的问题几天后,小龙说话也开始结结巴巴的。记得那天放学回家,他兴冲冲地跟我说:“妈妈,妈妈,我今天哭了。”

“为什么哭了啊?”

“今天我们自由玩耍时,我正在搭积木,澈澈把我的积木推倒了,我生气,就推了他一下,他也哭了。然后,然后,莉莉老师来了,她说,她说……”说不出来时,他自己也特别急,急得小脸通红。

听到小龙结结巴巴的话语,我突然意识到他正在表达一件事,而这件事需要连贯的思维。这就像我们写作一样,写清楚、写明白一件事,既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又需要连贯的思维。对于4岁多的他来说,他的思维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所以,他需要边想边说。

一般来说,孩子在6岁时拥有的词汇量才能完整表达一件事。词汇量不够,语言表达能力不足,让他难以用语言来完整地表达一件事。这么一想,我心生欢喜。这是孩子多大的进步啊!于是,我盯着他的眼睛,很认真地说道:“慢慢说,不着急,你正在努力表达这件事。妈妈会耐心听你说完的。”听我这么说,小龙一下放松下来,继续讲述:“她说好朋友要互相理解,澈澈不是故意推倒我积木的……”

在那一个月时间里,小龙基本上处于这种情况,着急时说话就会结结巴巴的。奶奶也曾为此担心,我安慰她说:“没事的,这是孩子成长必经的过程,过一段时间就好了!”我一边安慰奶奶,一边又帮助小龙理清思维,在他吞吞吐吐讲一件事时,我听完后再从头到尾讲述一遍。

果不其然,一个月后小龙就能流利地表达一件事或者一个故事。从那以后,他讲话时再也没有结巴过,反而讲得特别流利。现如今,小龙简直就是对答如流,比如,我说:“你再不睡觉,小心揍你大屁股!”

没想到,他立即回答:“你揍我大屁股,我就放一个大臭屁,把你臭晕,你就打不了我了!”一句话说得我哭笑不得。

我说:“爷爷做饭很辛苦,我们应该尊重爷爷的劳动成果,赶紧吃饭。”他一句话驳得我哑口无言:“妈妈,我不饿,我吃两口就吃不下了,那不是更浪费吗?”

妈妈烦恼一扫光

现在的父母都特别焦虑,一看到孩子说话结结巴巴的,就特别着急,生怕孩子养成习惯,成了一个小结巴。所以,便用各种方式纠正男孩的说话方式。

一般来说,只要没有遗传因素与先天发育问题,大多数孩子都不会患上口吃。孩子之所以说话结巴,一方面是因为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跟不上思维的发展,另一方面就是因为紧张。有时候父母越是纠正孩子,孩子说话越紧张,结果说话就越吞吞吐吐的。因为引导不当,孩子真的可能会成为一个小结巴。

我有一个画家朋友就是如此,记得第一次见他面时,他说话总是结结巴巴的。即使我集中全部注意力,也只能听懂一半。

后来,我特意跟他聊过这事,询问了他的童年生活。他说,“我妈说,我小时候说话并不结巴,只是后来跟别人学结结巴巴地说话,然后说话就一直结巴了,三十多年也没改过来。”

听了他的话,我忍不住偷笑了起来,这世上难道还真的有“邯郸学步”吗?不过,我还是抱着怀疑的态度问道:“你妈是不是很强势,如果你说错话了,她是不是会打你?”

“是,你怎么知道?我小时候经常被我妈打。”他惊讶极了。

“这就对了,所以我觉得你可能是因为学别人结巴,结果,你妈就打骂你,造成你的内心特别紧张,也不够自信。你说话时是不是特别紧张?”

“确实是这样!”

“我曾经认识一位老板说话也说不清楚,不过,他说了一句话让我特别认同。他说:‘我用心说话从来都是说给用心听我说的人听。’所以,他很勇于表达他自己。我也想跟你说这句话,你只管大胆地说你想说的话,不用在意别人怎么想。”

让我没想到的是,一年后再次见面,我发现他语言表达清楚了很多,而且非常自信。现如今,他跟正常人一样说话了。

首先,说话信心比说话能力重要。所以,面对孩子说话结结巴巴时,父母要明白:保护孩子说话的信心比说话能力更重要。无论孩子说得对还是错,敢于表达都是第一位的。

其次,父母要镇定,用耐心与安慰的话语缓解孩子内心的紧张。当孩子感到轻松自在时,他说话都像放鞭炮一样,噼里啪啦说个没完没了。

再次,父母不必去纠正孩子的说话方式,复述孩子的表达内容即可。既帮助孩子学会正确表达,又帮助孩子理清思绪,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最后,如果身边有人口吃的话,妈妈尽量让孩子少与他接触,毕竟孩子天生具备模仿能力,一旦模仿别人说话成了习惯,那确实很难改正。

亲子互动:练习慢慢说话

“妈妈小时候也有语无伦次的时候。记得有一次,你姥姥问我一件事,我脸涨得通红,吞吞吐吐地说不出来,结果越着急,越说不出来,越说不出来,越着急。”那天,我特意说了一件自己小时候的事。

“那后来呢?”

“后来,我就发现不是自己说不出来,而是自己太紧张了。所以,我就深呼吸,再慢慢说。不紧张,说话就流利了。”我之所以这样跟小龙交流,就是给他一种暗示,只要自己放松,说话就流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