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玩枪——男孩鼓足勇气尝试面对未知危险
妈妈育儿事
在小龙顺利面试、获得小学入学通知书的那天,为了庆祝他顺利入学,我答应给他买一个玩具。我没想到的是,他选了一把近一米长的枪。在这之前,他对枪并不感兴趣,家里大小枪支都有,但他很少玩。那天,他却拿着枪很高兴地玩了起来,一会儿蹲着射击,一会儿躬腰射击等等。见他玩得如此有兴致,那天回家的路上,我就跟他探讨了一番:
“你拿着枪打谁啊?”
“坏人!”
“那你用枪保护谁?”
“当然是我们一家人了!”
“还有谁呢?”
“好朋友!”
“还有谁?”
“那些哭的人!”
“就是善良但又弱小的人,对吧?”
“对!”
“那假如在你特别生气的时候,你能用枪打人吗?”
“不可以!”
“那现在我们来玩一个警察抓坏人的游戏,怎么样?”
“好啊!”
“假如你现在是警察,有一个坏人绑架了一个小女孩,你现在手上拿着枪,你要怎么救那个小女孩?”
“让他赶紧放了小女孩!”听了他的回答,我情不自禁地想,孩子的世界总是那么简单。
于是,我又问道:“可以先警告说:‘你现在放了小女孩,法律将‘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如果坏人不放小女孩,怎么办?”
“那就把小女孩爸妈找来,让她爸妈救她。”
我再一次笑了,继续引导说:“可以把犯人的父母找来,如果他很爱他的父母,他看到父母伤心难过就会心软,也许就会放了小女孩。”
“哦!”
“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救小女孩呢?”
“不知道了!”
“如果警察可以绕到他身后的话,就可以从背后突袭他,从而救下小女孩!”
“对!”
“如果警察想了一切办法都无法解救小女孩,而坏人又随时都可以伤害小女孩的话,警察是可以选择击毙坏人的。”
“什么是击毙?”
“就是一枪打死!”
“最好还是不要打死!”小龙自言自语地说了一句。
妈妈烦恼一扫光
听到他这句自言自语,我不由得想起史蒂夫·比达尔夫的《养育男孩》里的一句话——如果你问孩子:“你觉得自己是个拿着枪伤害无辜的坏蛋,还是个保护无辜者不被拿枪的坏蛋伤害的好人?”
他会郑重地告诉你:“我是保护无辜者不被拿枪的坏蛋伤害的好人!”
很多家长都觉得男孩玩枪舞棒涉及暴力,生怕孩子长大后招惹是非。记得有一位妈妈分享过这样一则故事:
两个8岁小男孩本来是好朋友,两人喜欢一起玩枪。可是,有一天,他们之间发生了矛盾,其中一个男孩情急之下用枪打了另一个小男孩。结果,一不小心,就把另一个小男孩的牙齿打掉了一颗。两个好朋友就此结了怨,双方父母也变得像仇人一样。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男孩玩枪这一爱好既可能让他成为英雄,而一旦使用不当,又可能让他误入歧途。很多妈妈都特别担心孩子成为后者,所以,大多禁止男孩舞枪弄棒。
殊不知,枪只是一种武器,家长更应该引导男孩如何正确使用枪来保家卫国,来保护那些需要保护的弱小者,来保护那些需要保护的人。我想这才是人类发明枪的重要意义。
喜欢舞枪弄棒是男孩的天性,自古以来,棒、刀、箭、枪都是男人保家卫国的武器,当国家有难、民族危亡之时,即使前面是刀山火海,也阻止不了勇士们前进的步伐。
所以,男孩天生更喜欢动作性的玩具,比如,车、枪、刀、棍子、变形金刚等玩具,因为这些玩具代表了未知的冒险,需要男孩凭勇气和力量去面对并克服那些危险。
男孩天生具有英雄情结,他们敬佩并渴望成为能击败敌人并且保护无辜者的英雄角色。所以,他们特别喜欢各种各样的枪,借助枪这种玩具来开展游戏,假想自己是某一个英雄人物,并且成功地击败对方。
可见,男孩喜欢玩枪并没有错,父母不应该阻止男孩玩枪,更不应该费尽心思拿走他的玩具枪与宝剑。
要知道,任何时代都需要真诚、正义、无畏和具有同情心的男子汉,如果每一个男人在正义面前怯弱,在大是大非面前败下阵来,那么我们的未来又在哪里?
所以,当男孩喜欢玩枪时,父母应该跟男孩认真探讨枪的正确用途,而不应该想当然地认为男孩玩枪就会有暴力倾向,从而阻止男孩玩枪。
通过跟小龙的探讨,我可以感受到他的渴望打败坏人、保护无辜者的心理。所以,父母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引导男孩正确运用枪,让他们明白:枪是为正义、为保护无辜者而用,而不能随意滥用。
亲子互动:丛林大作战
有一次,我们带小龙去潮白河岸边玩耍,小龙当时正好带着他的那把长枪,我跟他爸爸则拣了树枝当枪。我们准备来一场丛林大作战。
于是,我跟小龙一组,爸爸单独一组,我们找了一个“战壕”躲起来,爸爸则以树作为障碍物。
准备就绪,爸爸发动猛烈进攻,我假装说:“妈妈受伤了,我们怎么办?是冲出战壕,还是继续坚守阵地。”
“妈妈,你躲着别动,我来反击。爸爸,你中弹了,快倒下!”
爸爸假装倒下,丛林大作战结束。